适用于晶体生长的提拉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9359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适用于晶体生长的提拉连接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籽晶光轴和轴套,所述轴套包括两个上下布置的半联轴节,分别为上联轴节和下联轴节,上联轴节和下联轴节的外缘上设置有对应的柱销孔,柱销孔中安装有柱销,上联轴节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套接,下联轴节与籽晶光轴套接,通过多个上小下大的第一锥销和第二锥销保证在设备纵向提拉运动并旋转的过程中第一锥销和第二锥销不易松动,避免了频繁人工维护设备的情况出现,同时在上联轴节和下联轴节对接过程中,可通过定位凸块和定位孔实现快速定位,便于安装,保证了驱动电机和籽晶光轴的同轴度。

Lifting connection device for crystal grow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晶体生长的提拉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晶体生长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适用于晶体生长的提拉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直拉单晶制造法是一种常见的从熔体中提拉生长高质量晶体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生产无色蓝宝石、红宝石、钇铝榴石、钆镓榴石、变石和尖晶石等重要的宝石晶体。其基本原理如下:是把原料多硅晶块放入石英坩埚中,在炉中加热融化,在熔体表面接籽晶提拉熔体,在一定条件下,使籽晶和熔体在交界面上不断进行原子或者分子的重新排列,随着温度逐渐凝固而生长出晶体,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需要提拉设备不断的提拉和旋转,才能达到符合晶体生长的条件。在提拉过程中,籽晶光轴及驱动电机会垂直提拉并伴随着旋转运动,传统的电机输出轴采用平键与连接件连接,在垂直提拉运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平键松动的情况,此时就需要工作人员人工维护设备,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且在提拉设备安装过程中采用普通的连接件,安装定位不方便进而很难保证电机输出轴与籽晶光轴的同轴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晶体生长的提拉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适用于晶体生长的提拉连接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籽晶光轴和轴套,所述轴套包括两个上下布置的半联轴节,分别为上联轴节和下联轴节,上联轴节和下联轴节的外缘上设置有对应的柱销孔,柱销孔中安装有柱销,上联轴节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套接,下联轴节与籽晶光轴套接,其特征在于,上联轴节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多个上小下大的第一锥销,上联轴节内部设置有与第一锥销匹配的多个第一锥销孔,上联轴节底部表面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下联轴节与籽晶光轴之间设置有多个上小下大的第二锥销,下联轴节内部设置有与第二锥销匹配的多个第二锥销孔,下联轴节顶部设置有多个定位凸块,定位凸块与定位孔匹配设置。所述上联轴节和下联轴节的纵向截面为几字形。所述第一锥销关于上联轴节中心轴线呈阵列分布;所述第二锥销关于下联轴节中心轴线呈阵列分布,此分布状态使装置受力均衡。所述定位孔关于上联轴节中心轴线呈阵列分布;所述定位凸块关于下联轴节中心轴线呈阵列分布,此分布状态使装置受力均衡。所述定位凸块和定位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驱动电机为内置电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个上小下大的第一锥销和第二锥销保证在设备纵向提拉运动并旋转的过程中第一锥销和第二锥销不易松动,避免了频繁人工维护设备的情况出现,同时在上联轴节和下联轴节对接过程中,可通过定位凸块和定位孔实现快速定位,便于安装,并保证了驱动电机和籽晶光轴的同轴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上联轴节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下联轴节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B-B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驱动电机1、籽晶光轴2、轴套3、上联轴节31、下联轴节32、柱销33、柱销孔34、第一锥销孔311、定位孔312、第一锥销313、第二锥销孔321、定位凸块322、第二锥销3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适用于晶体生长的提拉连接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籽晶光轴2和轴套3,所述驱动电机1为内置电机,安装于设备称重室内部,轴套3包括两个上下布置的半联轴节,分别为上联轴节31和下联轴节32,上联轴节31和下联轴节32的纵向截面为几字形,上联轴节31和下联轴节32的外缘上设置有对应的柱销孔34,柱销孔34中安装有柱销33,上联轴节31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套接,下联轴节32与籽晶光轴2套接,其特征在于,上联轴节31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多个上小下大的第一锥销313,此形状的锥销可有效避免锥销脱落的情况出现,上联轴节31内部设置有与第一锥销313匹配的多个第一锥销孔311,第一锥销313关于上联轴节31中心轴线呈周向阵列分布,上联轴节31底部表面设置有多个定位孔312,定位孔312关于上联轴节31中心轴线呈周向阵列分布;所述下联轴节32与籽晶光轴2之间设置有多个上小下大的第二锥销323,下联轴节32内部设置有与第二锥销323匹配的多个第二锥销孔321,第二锥销323关于下联轴节32中心轴线呈周向阵列分布,下联轴节32顶部设置有四个定位凸块322,定位凸块322与定位孔312匹配设置,可通过定位凸块322和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适用于晶体生长的提拉连接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籽晶光轴(2)和轴套(3),所述轴套(3)包括两个上下布置的半联轴节,分别为上联轴节(31)和下联轴节(32),上联轴节(31)和下联轴节(32)的外缘上设置有对应的柱销孔(34),柱销孔(34)中安装有柱销(33),上联轴节(31)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套接,下联轴节(32)与籽晶光轴(2)套接,其特征在于,上联轴节(31)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多个上小下大的第一锥销(313),上联轴节(31)内部设置有与第一锥销(313)匹配的多个第一锥销孔(311),上联轴节(31)底部表面设置有多个定位孔(312);/n所述下联轴节(32)与籽晶光轴(2)之间设置有多个上小下大的第二锥销(323),下联轴节(32)内部设置有与第二锥销(323)匹配的多个第二锥销孔(321),下联轴节(32)顶部设置有多个定位凸块(322),定位凸块(322)与定位孔(312)匹配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晶体生长的提拉连接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籽晶光轴(2)和轴套(3),所述轴套(3)包括两个上下布置的半联轴节,分别为上联轴节(31)和下联轴节(32),上联轴节(31)和下联轴节(32)的外缘上设置有对应的柱销孔(34),柱销孔(34)中安装有柱销(33),上联轴节(31)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套接,下联轴节(32)与籽晶光轴(2)套接,其特征在于,上联轴节(31)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多个上小下大的第一锥销(313),上联轴节(31)内部设置有与第一锥销(313)匹配的多个第一锥销孔(311),上联轴节(31)底部表面设置有多个定位孔(312);
所述下联轴节(32)与籽晶光轴(2)之间设置有多个上小下大的第二锥销(323),下联轴节(32)内部设置有与第二锥销(323)匹配的多个第二锥销孔(321),下联轴节(32)顶部设置有多个定位凸块(322),定位凸块(322)与定位孔(312)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晶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