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滑门上导轨的安装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353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滑门上导轨的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左、右两侧与侧围外板连接,第一连接板的外壁与侧围外板之间形成空腔,第二连接板上侧与第一连接板内壁连接,第二连接板下部朝向车身外侧弯折形成泄流板;第二连接板外壁和第一连接板之间形成敞口盒体,该盒体的敞口朝向车身外部;上导轨呈倒U形,顶面与第一连接板内壁中部固定连接,且上导轨位于敞口盒体内部。其能够降低滑门上导轨的装配难度,提高滑门上导轨总成的装配精度,保证车门与侧围外板的间隙面差,提高滑门上导轨的防腐性,改善滑门上导轨布置在侧围外板外侧对外观的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上述汽车滑门上导轨的安装结构的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滑门上导轨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部件的安装,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滑门上导轨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多数汽车滑门导轨结构采用的是导轨与加强件连接结构为主,参见图1,现有上导轨100与第一连接支架101、第二连接支架102组成导轨总成,第一连接支架101和第二连接支架102分别位于现有上导轨100的后端和前端。中门窗框上加强件108与导轨加强环105、上加强件106、下加强件107组成中门窗框上加强件总成。导轨总成焊接在侧围外板3外侧后,再将中门窗框上加强件总成焊接在侧围外板3内侧,导轨加强环105、上加强件106和下加强件107与现有上导轨100对应配合,焊接完成后再与B柱加强件104和C柱加强件103焊接在一起共同组成导轨焊接结构,此种导轨焊接结构需分焊成多个总成后再进行组合焊接,多次定位影响导轨精度和一致性从而影响车门与侧围的间隙面差。加之此种结构滑门开启后导轨总成位于侧围外板外侧不利于导轨防腐维护,对外观和使用均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滑门上导轨的安装结构及汽车,其能够降低滑门上导轨的装配难度,提高滑门上导轨总成的装配精度,保证车门与侧围外板的间隙面差,提高滑门上导轨的防腐性,改善滑门上导轨布置在侧围外板外侧对外观的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滑门上导轨的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左、右两侧与侧围外板连接,第一连接板的外壁与侧围外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侧与第一连接板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下部向外弯折形成泄流板;第二连接板外壁和第一连接板之间形成敞口盒体,该盒体的敞口朝向车身外部;上导轨呈倒U形,顶面与第一连接板内壁中部固定连接,且上导轨位于敞口盒体内部。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左、右两侧向下折弯的第一搭接部,中部设有向下的凸起,第一连接板左、右两侧的第一搭接部与侧围外板内壁焊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侧设有朝向车身内侧折弯的第二搭接部,该第二搭接部与第一连接板的凸起内壁焊接。进一步,所述泻流板所在平面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为78~84°。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端与第一连接板的接触面上涂抹密封胶。进一步,所述泻流板的自由端一体成型有向下弯折的加强翻边。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侧围外板靠近车身外侧的连接处设有挡水胶条。进一步,所述上导轨前端与第一限位支架连接,后端与第二限位支架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支架和第二限位支架用于限制汽车滑门行程。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在与上导轨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多个加强凸筋。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板前、后两端设有加强立板,该加强立板顶面与第一连接板内壁连接。一种汽车,包括滑门,所述滑门包括上述的汽车滑门上导轨的安装结构。本专利技术第一连接板的外壁与侧围外板之间形成空腔,为上导轨的安装提供良好局部强度,并且能够避免侧围外板与第一连接板距离较近引起的电泳不良。本专利技术第二连接板上侧与第一连接板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下部向外弯折形成泄流板;第二连接板外壁和第一连接板之间形成敞口盒体,该盒体的敞口朝向车身外部,敞口盒体在同等材质和料厚的情况下其强度相比非盒体式结构提升约18%,提高了上导轨安装结构的强度,增加了工作稳定性,泻流板的设置能够有效保证滑门上导轨位置在绝大多数条件下不会存在积液、积尘。本专利技术上导轨呈倒U型,结构简单,辊压成型工装费用低,且抗回弹性较好。上导轨顶面与第一连接板内壁中部固定连接,且上导轨位于敞口盒体内部,上导轨隐藏布置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组成的敞口盒体内部,相较于将上导轨布置在侧围外板上更加美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滑门上导轨的安装结构防止了水平放置的导轨结构局部积液、积尘,提高了滑门上导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汽车滑门上导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汽车滑门上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汽车滑门上导轨的爆炸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汽车滑门上导轨的剖视图。图中,1—第一连接板,11—第一搭接部,12—凸起,13—加强凸筋,2—第二连接板,21—泻流板,22—第二搭接部,23—加强翻边,24—加强立板,3—侧围外板,4—上导轨,5—第一限位支架,6—第二限位支架,7—挡水胶条,8—密封胶,9—滑门上臂;100—现有上导轨,101—第一连接支架,102—第二连接支架,103—C柱加强件,104—B柱加强件,105—导轨加强环,106—上加强件,107—下加强件,108—中门窗框上加强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参见图2至图4,所示的汽车滑门上导轨的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所述第一连接板1左、右两侧向下折弯的第一搭接部11,中部设有向下的凸起12,第一连接板1左、右两侧的第一搭接部11与侧围外板3内壁焊接,第一连接板1的凸起12外壁与侧围外板3之间形成空腔。凸起12的设置为上导轨4的安装提供良好局部强度,并且能够避免侧围外板4与第一连接板1距离较近引起的电泳不良。所述第二连接板2上侧设有朝向车身内侧折弯的第二搭接部22,该第二搭接部22与第一连接板1的凸起12内壁焊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下部向外弯折形成泄流板21,第二连接板2外壁和第一连接板1之间形成敞口盒体,该盒体的敞口朝向车身外部。敞口盒体在同等材质和料厚的情况下其强度相比非盒体式结构提升约18%,提高了上导轨安装结构的强度,增加了工作稳定性,泻流板21的设置能够有效保证滑门上导轨位置在绝大多数条件下不会存在积液、积尘。上导轨4呈倒U形,顶面与第一连接板1内壁中部固定连接,且上导轨4位于敞口盒体内部。倒U形的上导轨4结构简单,辊压成型工装费用低,且抗回弹性较好。上导轨4隐藏布置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组成的敞口盒体内部,相较于将上导轨4布置在侧围外板3上更加美观。为了兼顾第二连接板2的结构强度和保证泻流板21的泻流性能,将所述泻流板21所在平面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α限定为78~84°,有效保证了滑门上导轨位置在绝大多数条件下不会存在积液、积尘。为了提高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连接的密封性能,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上端与第一连接板1的接触面上涂抹密封胶8。为了提高第一连接板1和侧围外板3连接的密封性能,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与侧围外板3靠近车身外侧的连接处设有挡水胶条7。为了提高第一连接板1固定上导轨4的安装点强度,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在与上导轨4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多个加强凸筋13。为了提高第二连接板2的结构强度,在所述泻流板21的自由端一体成型有向下弯折的加强翻边23。所述第二连接板2前、后两端设有加强立板24,该加强立板24顶面与第一连接板内壁连接,加强立板24的右侧面和底面与第二连接板2端面内壁贴合一体成型,左侧面为敞口盒体的一部分。所述上导轨4前端与第一限位支架5连接,后端与第二限位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支架5和第二限位支架6用于限制汽车滑门行程。滑门上臂9滑动连接于上导轨4的滑动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滑门上导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所述第一连接板(2)左、右两侧与侧围外板(3)连接,第一连接板(1)的外壁与侧围外板(3)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第二连接板(2)上侧与第一连接板(1)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下部朝向车身外侧弯折形成泄流板(21);/n第二连接板(2)外壁和第一连接板(1)之间形成敞口盒体,该盒体的敞口朝向车身外部;/n上导轨(4)呈倒U形,顶面与第一连接板(1)内壁中部固定连接,且上导轨(4)位于敞口盒体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滑门上导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所述第一连接板(2)左、右两侧与侧围外板(3)连接,第一连接板(1)的外壁与侧围外板(3)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第二连接板(2)上侧与第一连接板(1)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下部朝向车身外侧弯折形成泄流板(21);
第二连接板(2)外壁和第一连接板(1)之间形成敞口盒体,该盒体的敞口朝向车身外部;
上导轨(4)呈倒U形,顶面与第一连接板(1)内壁中部固定连接,且上导轨(4)位于敞口盒体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滑门上导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左、右两侧向下折弯的第一搭接部(11),中部设有向下的凸起(12),第一连接板(1)左、右两侧的第一搭接部(11)与侧围外板(3)内壁焊接;
所述第二连接板(2)上侧设有朝向车身内侧折弯的第二搭接部(22),该第二搭接部(22)与第一连接板(1)的凸起(12)内壁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滑门上导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泻流板(21)所在平面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为78~8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滑门上导轨的安装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