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01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包括管体,管体一端外壁设置有圆头管尖,管体一侧外部套接有水囊,管体内部设置有引流腔、冲洗腔和水囊腔,管体一端外壁设置有主支管、副支管一和副支管二,副支管一和副支管二一端内部分别设置有承接口一和承接口二。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水囊腔的密闭效果,通过水囊腔向水囊内输入生理盐水可以改变水囊的尺寸,将水囊放大可有效阻断肠内容物流向远端达到肠内容物转流的造瘘效果,同时防止造瘘管脱落,将水囊变小可于腹腔镜穿刺器孔和腹壁引流孔道进出自如,术后床旁可轻松拔除造瘘管,实现了操作简便、创伤小、断流转流高效的造瘘手术效果,同时避免了传统二次手术造成的伤害。

Ileocecal three cavity single capsule fistu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卫生外科耗材领域,尤其涉及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
技术介绍
对于手术切除病灶后进行了肠吻合的吻合口瘘高风险患者(例如低位直肠癌,左半结肠癌伴梗阻,急诊左半结肠梗阻),为预防吻合口瘘国内外主流做法是术中施行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通过转流肠内容物使吻合肠段肠腔内压力减小,吻合口处于无灌注、无负荷、低细菌的条件下愈合。预防性回肠造瘘存在严重的缺点:首先是造瘘肠管出血、狭窄、坏死、回缩、脱出等风险;其次是需二次手术行造瘘肠管,显著增加了患者痛苦和存在二次手术风险;再者,患者经济负担加重,大量耗费社会医保资金。新型手术经盲肠置管造瘘术有望达到既有效预防吻合口瘘,又能避免二次手术的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痛苦及经济压力,提高了围手术期医疗质量,降低了医保经费的耗费。但目前这种新型手术缺乏实用高效的专利技术做支持,传统的从盲肠阑尾根部切除口向回肠置入菌型乳胶管的方法,因无法充分阻断小肠粪液导致转流不充分,引流效果极差,且极易松动滑脱,导致引流失败。且一旦堵塞,无冲洗腔设计,直接从引流腔冲洗导致粪液反流,缺乏科学合理性。因此,亟需设计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存在的是为了解决新型外科技术中所需器械的空缺,而提出的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一端外壁设置有圆头管尖,所述管体一侧外部套接有水囊,所述管体内部设置有引流腔、冲洗腔和水囊腔,所述管体一端外壁设置有主支管、副支管一和副支管二,所述副支管一和副支管二一端内部分别设置有承接口一和承接口二,所述承接口一内部设置有单向活瓣,承接口二内部设置有防反流活瓣。进一步地,所述引流腔一端位于主支管内部,所述主支管一端内部设置有承接口三,且引流腔与承接口三内部相通,所述引流腔另一端位于圆头管尖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冲洗腔一端位于圆头管尖内部,所述冲洗腔另一端位于副支管二内部,且副支管二与承接口二内部相通。进一步地,所述水囊腔一端与水囊内部相通,所述水囊腔另一端位于副支管一内部,且水囊腔与承接口一内部相通。进一步地,所述水囊为环球形结构,且水囊与管体内部不相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的副支管一,水囊腔和水囊,实现了水囊腔的密闭效果,通过水囊腔向水囊内输入生理盐水可以改变水囊的尺寸,将水囊放大可以将小肠内的粪液充分阻断,达到有效转流防止粪液向远端肠管流动的目的,同时可防止造瘘管从肠管内脱落;通过放水将水囊变小可以使造瘘管顺利通过腹腔镜穿刺器孔道,腹壁,肠壁,便于将管体送入肠壁内施行置管造瘘术或者术后床旁顺利拔除造瘘管。同时避免了二次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避免二次手术的风险。2.通过设置的承接口一和单向活瓣,当注射器插入到承接口一内部,注射器出水端顶开单向活瓣,只能通过注射器注射或抽取生理盐水改变水囊大小,拔除注射器后单向活瓣关闭,防止漏水,水囊尺寸不变。3.通过设置的副支管二和冲洗腔,副支管二具有抗反流效果,一旦粪液粘稠不易引流,通过冲洗腔注入生理盐水,可以实现对引流腔尖端的冲洗,防止引流腔被小肠粪便堵塞,造成引流不畅,同时防止冲洗液反流。4.通过设置的承接口一、承接口二和承接口三,承接口一便于对接注射器,以注射生理盐水改变水囊体积大小,同时设置单向活瓣防漏设计,拔出注射器不会漏水,水囊大小不变;承接口二便于对接注射器或安装生理盐水袋方便对引流管尖端和肠腔内进行冲洗,防止粘稠粪液堵塞;承接口三便于安装粪液引流袋,进而实现术后便利的护理和卫生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的三维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的副支管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的副支管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体、2圆头管尖、3水囊、4主支管、5引流腔、6副支管一、7副支管二、8冲洗腔、9承接口二、10防反流活瓣、11、水囊腔、12承接口一、13承接口三、14单向活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4,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包括管体1,管体1一端外壁设置有圆头管尖2,管体1一侧外部套接有水囊3,将水囊3放大可充分转流肠内容物和粪汁达到造瘘效果,同时防止造瘘管脱落,将水囊3变小可以顺利通过腹壁、肠壁造瘘孔道,便于术后拔除造瘘管,实现了操作简便、创伤小的造瘘手术效果。管体1内部设置有引流腔5、冲洗腔8和水囊腔11,管体1一端外壁设置有主支管4、副支管一6和副支管二7,副支管一6和副支管二7一端内部分别设置有承接口一12和承接口二9,所述承接口二9内部设置有防反流活瓣10,承接口一12内部设置有单向活瓣14,承接口二9内部的防反流活瓣10防止了小肠内容物和冲洗液反流造成污染,将注射器插入到承接口一12内部,注射器出水端顶开单向活瓣14,只能通过注射器注射或抽取生理盐水改变水囊3大小,退出注射器单向活瓣关闭,水无法漏水,水囊大小维持恒定。进一步地,引流腔5一端位于主支管4内部,主支管4一端内部设置有承接口三13,且引流腔5与承接口三13内部相通,引流腔5另一端位于圆头管尖2内部,引流腔5实现了患者小肠内容物的引流,达到断流、转流和减压的目的。进一步地,冲洗腔8一端位于圆头管尖2内部,冲洗腔8另一端位于副支管二7内部,且副支管二7与承接口二9内部相通,通过冲洗腔8输入生理盐水,可以实现对管尖2的冲洗,防止管尖2被患者的小肠内容物粘附堵塞引流腔5,造成引流不畅导致梗阻的风险。进一步地,水囊腔11一端与水囊3内部相通,水囊腔11另一端位于副支管一6内部,且水囊腔11与承接口一12内部相通,通过水囊腔11向水囊3内输入生理盐水可以改变水囊3的尺寸,承接口一12内部的单向活瓣14防止了水囊3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一端外壁设置有圆头管尖(2),所述管体(1)一侧外部套接有水囊(3),所述管体(1)内部设置有引流腔(5)、冲洗腔(8)和水囊腔(11),所述管体(1)一端外壁设置有主支管(4)、副支管一(6)和副支管二(7),所述副支管一(6)和副支管二(7)一端内部分别设置有承接口一(12)和承接口二(9),所述承接口一(12)内部设置有单向活瓣(14),承接口二(9)内部设置有抗反流活瓣(10)。/n

【技术特征摘要】
1.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一端外壁设置有圆头管尖(2),所述管体(1)一侧外部套接有水囊(3),所述管体(1)内部设置有引流腔(5)、冲洗腔(8)和水囊腔(11),所述管体(1)一端外壁设置有主支管(4)、副支管一(6)和副支管二(7),所述副支管一(6)和副支管二(7)一端内部分别设置有承接口一(12)和承接口二(9),所述承接口一(12)内部设置有单向活瓣(14),承接口二(9)内部设置有抗反流活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腔(5)一端位于主支管(4)内部,所述主支管(4)一端内部设置有承接口三(13),且引流腔(5)与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奇孙浩张寿儒李卫陈利辉陈秀峰魏珂刘苗商敬坤唐茂才陈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