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胆胰支撑引流空肠造瘘减压管,它是由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两个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及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组成;两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呈“Y”型相连汇合在一起;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与两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汇合处竖直相连;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开有数个侧孔,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通过侧孔伸入到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中;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中段有一蘑菇头膨大部。左右两个胆管支撑引流臂有利于胆汁引流;胰管位置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由不同的侧孔调整;空肠造瘘管中段膨胀设计防止管道脱漏引发肠瘘等术后并发症。该胰胆引流管体内部分均是用可降解材料制成,减少由于长期放置后的感染、结石、梗阻的发生率,及再次手术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胆支撑引流空肠造瘘减压的一种三管合一多用途的胆胰支撑引流空肠造瘘减压管。
技术介绍
胰瘘、胆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5-25%,死亡率高达80%,胆肠、胰肠吻合口狭窄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胆道感染、胆道结石、胰管梗阻、胰腺萎缩的最常见病因,为预防胰瘘、胆瘘、胆胰吻合口狭窄的发生,胰和消化道重建的方式达20余种。如何预防胰瘘、胆瘘、胆胰吻合口狭窄的发生除胰肠吻合方法的不断改进夕卜,胰液及胆汁的引流及吻合口的支撑仍是影响胰瘘、胆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关键。有报道用支架管置胰肠吻合口处的胰管内(内引流法),此方法虽解决了胰液的排泄障碍,但未解决在术后肠蠕动未恢复前因胰液淤积在胰肠吻合口的空肠部,使吻合口张力增加而影响吻合后愈合的因素,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98220754.9、公开号:CN2322639Y、专利技术名称:Y型胰胆引流管。又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98220697.6、公开号:CN2320273Y、专利技术名称:“十”字形胰胆引流管,该引流管虽然解决了术后肠蠕动恢复后胰液、胆汁继续丢失对消化吸收功能及吻合愈合的影响,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但是该引流管胰管臂是固定的,无法根据病人个体的不同调节位置,胆管支撑引流臂也不符合左右肝管的生理解剖特征,无法起到良好的支撑固定作用,而且该引流管容易滑出肠外,造成肠瘘。目前急需一种解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液胆汁引流及吻合口支撑问题,解决术后肠蠕动未恢复前胰液、胆汁的积聚对吻合口愈合的影响的胰胆支撑空肠减压造瘘管。【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液胆汁引流问题,解决术后肠蠕动未恢复前胰液、胆汁的积聚对吻合口愈合的影响,解决胆肠、胰肠吻合口支撑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继而引发胆道感染、胰腺萎缩问题,设计了一种胆胰支撑引流空肠造瘘减压管。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胆胰支撑引流空肠造瘘减压管,它是由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两个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及胆胰支撑引流空肠造瘘减压管组成;两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呈“Y”型相连汇合在一起;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与两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汇合处竖直相连;多孔空肠造瘘管开有两个以上的侧孔,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通过侧孔伸入到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中;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中段有一蘑菇头膨大部。两个胆管支撑引流臂之间的夹角为45度。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为在胰管支撑引流臂、胆管支撑引流臂、空肠造瘘减压管端部分别开有多个侧孔。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的直径为0.6-1.5cm,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的直径为0.1-0.4cm,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的直径为0.4-0.6cm。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中段蘑菇头膨大部的内径为1.5-2cm,中段蘑菇头膨大部距两个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汇合处的距离为13-16cm,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侧孔的直径为0.2-0.3cm。该胆胰支撑引流空肠造瘘减压管中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的长度为4-6cm,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的长度为35-40cm。本专利技术的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汇合处到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蘑菇头膨大部部分由在人体内半年可降解的材料制成,造瘘管其余部分由橡胶制成。本专利技术集胰管支撑引流臂、胆管支撑引流臂、造瘘管于一体,三管合一,有效地减少创伤;精确了解胆汁、胰液分泌量,减轻早期由于肠道蠕动未恢复,造成的巨大液体张力,影响吻合口的愈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有效支撑细小的胆管和胰管,避免术后的吻合口狭窄;胰管的可拆分设计可以根据病人个体的情况调节胰管不同的位置;胆管分为左右两管,更有利于胆汁引流及固定;造瘘管中段蘑菇头膨大部设计可以避免引流管滑出体外;造瘘管开有侧孔使胰液、胆汁排到肠内,有益于患者消化功能的维持,当压力增高时,还可起到减压作用,避免了吻合口的张力,起到了双向调节作用;体内部分采用可降解材料,减少由于长期放置后的感染、结石、梗阻的发生率,及再次手术的几率,减轻病人痛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胆管支撑引流臂插入胆管内,胰管支撑引流臂插入胰管内的临床使用状态图。其中: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1、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2、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3、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4、侧孔5、蘑菇头膨大部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作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胆胰支撑引流空肠造瘘减压管,它是由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3、两个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1、2及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4组成;两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1、2呈“Y”型相连汇合在一起;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4与两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1、2汇合处竖直相连;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开有两个侧孔5,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3通过侧孔5伸入到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4中;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中段有一蘑菇头膨大部6。所述的两个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1、2之间的夹角为45度。实施例2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4的直径为1cm,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3的直径为0.2cm,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的长度为36cm,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1、2的直径为0.5cm,长度为5cm。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中段蘑菇头膨大部6的内径为2cm,中段膨大部距两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汇合处的距离为15cm,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侧孔的直径为0.2cm。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汇合处到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蘑菇头膨大部部分由在人体内半年可降解的材料制成,胆胰支撑引流空肠造瘘减压管其余部分由橡胶制成。实施例3参照图2所示,在将胰十二指肠切除后,胰管7内插入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3约8cm,用可吸收线缝扎胰管并将其固定牢固。常规胰腺残端与空肠8吻合,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3距离胰肠吻合口约4cm引出空肠,并根据病人个体插入到合适的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侧孔5中,将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1、2 ;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4顺入空肠8,距离胰肠吻合口 8cm处戳孔引出空肠,将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1、2插入肝总管,用可吸收线将其间断缝合固定于肝总管,之后间断缝合空肠8与肝总管周围组织,将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4引出肠腔位置用O号肠线荷包缝合。待胆肠吻合及腹腔内其他操作完毕关腹前,在腹壁上另戳孔将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引出腹腔并固定。术后适当低负压吸引,术后半年将该胰胆引流管拔除,引流口自行愈合。上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之精神和原理下所作的变形,均应认为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胆胰支撑引流空肠造瘘减压管,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3)、两个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1、2)及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4)组成;两个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1、2)呈“Y”型相连汇合在一起;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4)与两个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1、2)汇合处竖直相连;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开有多个侧孔(5),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3)通过侧孔(5)伸入到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4)中;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中段有一蘑菇头膨大部(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胆胰支撑引流空肠造瘘减压管,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胆胰支撑引流空肠造瘘减压管,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3)、两个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1、2)及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4)组成;两个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1、2)呈“Y”型相连汇合在一起;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4)与两个多孔胆管支撑引流臂(1、2)汇合处竖直相连;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开有多个侧孔(5),多孔胰管支撑引流臂(3)通过侧孔(5)伸入到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4)中;多孔空肠造瘘减压管中段有一蘑菇头膨大部(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天霖,游晓华,丁瑞芳,张怡杰,郑楷炼,金钢,邵成浩,胡先贵,刘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