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383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5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该色母粒包括色母粒本体,色母粒本体为分散有有机着色剂和助剂的第一载体树脂层,色母粒本体中均匀分散有着色微球,各着色微球均由处于中央的交联剂层和包裹在交联剂层外侧的第二载体树脂层组成,第二载体树脂层的熔点比第一载体树脂层的熔点高。制丝时,第一载体树脂层先熔融,第二载体树脂层后熔融并将交联剂释放,交联剂先与第二载体树脂交联,在第二树脂层与第一树脂层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与第二载体树脂相连的交联剂也逐渐与有机着色剂交联,将有机着色剂牢牢地固定在第一载体树脂和第二载体树脂的熔融体内,能有效地提高纤维的纺前着色色牢度,使纤维适于高温漂洗消毒。

Color masterbatch for fiber suitable for high temperature washing and disinf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
本技术属于色母粒
,具体涉及一种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
技术介绍
高温漂洗消毒处理对纤维的色牢度要求较高,所以目前市场上需要进行高温漂洗消毒处理的纤维,普遍使用白色或黑色纤维,鲜少有彩色纤维。为了解决纤维在纺前着色色牢度不达标的问题,申请号为CN201711314682.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该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的原料由50份PET,20份PBT,27份颜料和3份助剂组成;其中,所述的PET的特性粘度为0.82dl/g,所述的PBT的特性粘度为1.0dl/g;所述的颜料由15份PR214、8份PB15:3以及4份炭黑组成;所述的助剂为1份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和2份硅酮类助剂。该色母粒的制备方法是先将颜料与助剂按上述配比在80-150℃下进行研磨和润湿,之后再与载体树脂投入混料机中,充分搅拌混匀;再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这种色母粒通过优化载体配方来提高纤维的纺前着色色牢度,但其功效仍需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纤维的纺前着色色牢度、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包括色母粒本体,所述的色母粒本体为分散有有机着色剂和助剂的第一载体树脂层,所述的色母粒本体中均匀分散有着色微球,各着色微球均由处于中央的交联剂层和包裹在交联剂层外侧的第二载体树脂层组成,该第二载体树脂层的熔点比第一载体树脂层的熔点高。本申请在色母粒本体中设置着色微球,当使用该色母粒进行纺丝时,第一载体树脂层先熔融,而后第二载体树脂层熔融,将包裹在着色微球内的交联剂释放,交联剂先与第二载体树脂进行交联,在不断熔融过程中,第二树脂层逐渐第一树脂层相互交融,而与第二载体树脂相连的交联剂逐渐地与第一载体树脂层中的有机着色剂(有机着色剂上带有活性基团)进行交联,从而将有机着色剂牢牢地固定在第一载体树脂和第二载体树脂的熔融体内,待抽丝形成纤维后,能有效地提高纤维的纺前着色色牢度,使纤维适于高温漂洗消毒。在上述的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中,所述的着色微球的粒径为0.2-0.35mm。着色微球的粒径越小,第二载体树脂与交联剂之间的连接便越充分。作为优选,所述的着色微球的粒径为0.25mm。在上述的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中,在所述的着色微球中,交联剂层与着色微球的体积比为1:(2-4)。如此第二树脂层与交联剂层的体积比在1:1~1:3之间,既能确保熔融后的第二载体树脂的表面能够充分与交联剂接触,也能避免交联剂过少而浪费第二载体树脂。在上述的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中,所述的着色微球在色母粒本体中的分散度为1-4个/mm3。作为优选,所述的着色微球在色母粒本体中的分散度为2-3个/mm3。适宜的分散度能够使第二载体树脂与交联剂的交联体均匀分散在第一载体树脂的熔体中,与第一载体树脂中的有机着色剂充分交联。在上述的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中,所述的第二载体树脂层为带活性基团的改性PET树脂层。带活性基团是为了便于PET树脂与交联剂发生交联。在上述的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中,所述的第一载体树脂层为PBT树脂层。PBT树脂的熔点大约为222℃,而PET树脂的熔点大约为246℃,两者的熔点的高低使得本申请的第一载体树脂层和第二载体树脂层能够先后熔融。在上述的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中,所述的色母粒本体呈圆柱状或球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申请在色母粒本体中设置着色微球,当使用该色母粒进行纺丝时,第一载体树脂层先熔融,而后第二载体树脂层熔融,将包裹在着色微球内的交联剂释放,交联剂先与第二载体树脂进行交联,在不断熔融过程中,第二树脂层逐渐第一树脂层相互交融,而与第二载体树脂相连的交联剂逐渐地与第一载体树脂层中的有机着色剂(有机着色剂上带有活性基团)进行交联,从而将有机着色剂牢牢地固定在第一载体树脂和第二载体树脂的熔融体内,待抽丝形成纤维后,能有效地提高纤维的纺前着色色牢度,使纤维适于高温漂洗消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着色微球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包括色母粒本体1,色母粒本体1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呈圆柱状,也可以是呈圆球状,这与色母粒的挤出和造粒设备有关。本实施例中,色母粒本体1为分散有有机着色剂和助剂的第一载体树脂层,其中,有机着色剂不仅其本身的着色力更高,而且具有活性基团,便于发生交联,有机着色剂的具体种类则根据生产需要选择。本实施例的第一载体树脂层为PBT树脂层,PBT树脂的熔点大约为222℃。如图1所示,色母粒本体1中均匀分散有着色微球2,并且,如图2所示,各着色微球2均由处于中央的交联剂层21和包裹在交联剂层21外侧的第二载体树脂层22组成;同时,该第二载体树脂层22的熔点比第一载体树脂层的熔点高,本实施例先用的第二载体树脂层22为带活性基团的改性PET树脂层,PET树脂的熔点大约为246℃。交联剂能够分别与第二载体树脂层22的活性基团、有机着色剂的活性基团发生反应,从而实现第二载体树脂与有机着色剂的交联,将有机着色剂牢牢地固定在纤维内。着色微球2的粒径可以设置为0.2-0.35mm,一般地,着色微球2的粒径越小,第二载体树脂与交联剂之间的连接便越充分。不过着色微球2的粒径越小,其工艺制作难度也变大,加工成本也要考虑。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着色微球2的粒径为0.25mm。在着色微球2中,交联剂层21与着色微球2的体积比可以设置为1:(2-4)。如此第二树脂层与交联剂层21的体积比在1:1~1:3之间,既能确保熔融后的第二载体树脂的表面能够充分与交联剂接触,也能避免交联剂过少而浪费第二载体树脂。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着色微球2在色母粒本体1中是均匀分散的,其分散度为1-4个/mm3,优选为2-3个/mm3,即每mm3的色母粒本体1中即有2-3个着色微球2。适宜的分散度能够使第二载体树脂与交联剂的交联体均匀分散在第一载体树脂的熔体中,与第一载体树脂中的有机着色剂充分交联。使用时,将本实施例的色母粒与树脂均匀混合,熔融;熔融时,第一载体树脂层先熔融,而后第二载体树脂层22熔融,将包裹在着色微球2内的交联剂释放,交联剂先与第二载体树脂进行交联,在不断熔融过程中,第二树脂层逐渐第一树脂层相互交融,而与第二载体树脂相连的交联剂逐渐地与第一载体树脂层中的有机着色剂进行交联,从而将有机着色剂牢牢地固定在第一载体树脂和第二载体树脂的熔融体内,待抽丝形成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包括色母粒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色母粒本体(1)为分散有有机着色剂和助剂的第一载体树脂层,所述的色母粒本体(1)中均匀分散有着色微球(2),各着色微球(2)均由处于中央的交联剂层(21)和包裹在交联剂层(21)外侧的第二载体树脂层(22)组成,该第二载体树脂层(22)的熔点比第一载体树脂层的熔点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包括色母粒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色母粒本体(1)为分散有有机着色剂和助剂的第一载体树脂层,所述的色母粒本体(1)中均匀分散有着色微球(2),各着色微球(2)均由处于中央的交联剂层(21)和包裹在交联剂层(21)外侧的第二载体树脂层(22)组成,该第二载体树脂层(22)的熔点比第一载体树脂层的熔点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着色微球(2)的粒径为0.2-0.35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着色微球(2)的粒径为0.25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应于高温漂洗消毒的纤维用色母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着色微球(2)中,交联剂层(21)与着色微球(2)的体积比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铠张洪吴刚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珠力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