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文兰专利>正文

全自动搅拌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371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5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搅拌杯,该全自动搅拌杯包括杯身本体,具有容置腔;搅拌装置,包括壳体、驱动件、搅拌棒及电源接收模块,壳体置于容置腔的底部;驱动件固定安装于壳体的内腔,且驱动件的输出轴穿出于壳体,并与位于容置腔的搅拌棒传动连接,以驱动搅拌棒转动;电源接收模块设置于壳体内腔,且与驱动件电连接。电源底座,包括座体及电源发射模块,电源发射模块设置于座体的内腔内,且与电源电连接;当杯身本体置于电源底座上,电源发射模块与电源接收模块相互感应,以将电源的电能由电源发射模块传输至电源接收模块。如此,不需要在杯身本体的底部开孔,从而避免了杯身本体因开孔而出现漏水的情况。

Full automatic mixing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搅拌杯
本技术涉及搅拌杯
,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搅拌杯。
技术介绍
杯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平时会经常使用到杯子进行速溶咖啡或其他物质的冲泡。在冲泡过程中,为了实现更好的混合,达到更佳的口感,常常需要进行搅拌。然而,传统的搅拌杯需要在杯体的底部开设通孔,供马达的输出轴穿入杯体内部,从而与杯体内部的搅拌装置连接,驱动搅拌装置旋转进行搅拌。由于需要在杯体的底部开设通孔,由于杯体与马达的输出轴的热胀冷缩不同步、密封件老化等因素,会大大增加杯体漏水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杯体的底部开设通孔,从而大大增加杯体的漏水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上述缺陷的全自动搅拌杯。全自动搅拌杯,包括:杯身本体,具有容置腔;搅拌装置,包括壳体、驱动件、搅拌棒及电源接收模块,所述壳体置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所述驱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且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穿出于所述壳体,并与位于所述容置腔的所述搅拌棒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搅拌棒转动;所述电源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腔,且与所述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全自动搅拌杯,其特征在于,包括:/n杯身本体,具有容置腔;/n搅拌装置,包括壳体、驱动件、搅拌棒及电源接收模块,所述壳体置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所述驱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且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穿出于所述壳体,并与位于所述容置腔的所述搅拌棒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搅拌棒转动;所述电源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腔,且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n电源底座,包括座体及电源发射模块,所述电源发射模块设置于所述座体的内腔,用于与电源电连接;/n当所述杯身本体置于所述电源底座上,所述电源发射模块与所述电源接收模块相互感应,以将所述电源的电能由所述电源发射模块传输至所述电源接收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搅拌杯,其特征在于,包括:
杯身本体,具有容置腔;
搅拌装置,包括壳体、驱动件、搅拌棒及电源接收模块,所述壳体置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所述驱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且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穿出于所述壳体,并与位于所述容置腔的所述搅拌棒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搅拌棒转动;所述电源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腔,且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
电源底座,包括座体及电源发射模块,所述电源发射模块设置于所述座体的内腔,用于与电源电连接;
当所述杯身本体置于所述电源底座上,所述电源发射模块与所述电源接收模块相互感应,以将所述电源的电能由所述电源发射模块传输至所述电源接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搅拌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发射模块包括发射线圈及第一电路板,所述发射线圈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电源;
所述电源接收模块包括接收线圈及第二电路板,所述接收线圈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驱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搅拌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比所述第一电路板更靠近所述座体的顶部;
所述接收线圈比所述第二电路板更靠近所述壳体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搅拌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发射模块还包括第一隔磁板,所述第一隔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发射线圈之间;
所述电源接收模块还包括第二隔磁板,所述第二隔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接收线圈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搅拌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腔包括电源腔及位于所述电源腔顶部一侧的驱动腔,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陈文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