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裂开简易VSD负压吸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8003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2:52
伤口裂开简易VSD负压吸引装置,包括敷料,敷料右部中间设有冲刷管,敷料右部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吸引管,吸引管右端共同设有三通管,吸引管与三通管内部相通,三通管右端设有引流管,三通管与引流管内部相通,引流管另一端设有引流瓶,引流管与引流瓶内部相通,引流瓶右端设有负压装置,引流瓶上部右侧与负压装置之间通过负压管连接且三者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处理管道内的堵塞物,将部分管道封闭后采用其他负压装置进行清理,避免清理时的负压对其他部分管道内压力造成影响,进而防止清理时的负压通过敷料给伤口造成不良影响,使用安全可靠,清理过程中负压吸引仍继续工作,不影响实际使用,实用性强。

Simple VSD suction device for wound dehisc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伤口裂开简易VSD负压吸引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
,具体地说是一种伤口裂开简易VSD负压吸引装置。
技术介绍
VSD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清创后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减小伤口面积,降低了感染机会。但是使用过程中存在引流物将部分管道堵塞的情况,使用时引流管需要与墙壁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引流管、吸引管均与三通管相连接,且引流管的位置应低于吸引管的位置,因此三通管的一端向上,使得三通管的汇流处容易堵塞,直接加大负压吸引堵塞物的话会对伤口表面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通常的处理方式为截断负压源,逆行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浸泡10—15分钟,待堵塞的引流物变软后,重新接通负压源。此种方式在清理过程中无法进行负压吸引,且耗费时间,影响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伤口裂开简易VSD负压吸引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伤口裂开简易VSD负压吸引装置,包括敷料,敷料右部中间设有冲刷管,敷料右部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吸引管,吸引管右端共同设有三通管,吸引管与三通管内部相通,三通管右端设有引流管,三通管与引流管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伤口裂开简易VSD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敷料(1),敷料(1)右部中间设有冲刷管(2),敷料(1)右部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吸引管(3),吸引管(3)右端共同设有三通管(4),吸引管(3)与三通管(4)内部相通,三通管(4)右端设有引流管(5),三通管(4)与引流管(5)内部相通,引流管(5)另一端设有引流瓶(6),引流管(5)与引流瓶(6)内部相通,引流瓶(6)右端设有负压装置(7),引流瓶(6)上部右侧与负压装置(7)之间通过负压管(8)连接且三者相通,三通管(4)内中部设有截面为人字型的隔板(9),隔板(9)将三通管(4)中部分隔为实部(10)和两个通部(11),三通管(4)中部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伤口裂开简易VSD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敷料(1),敷料(1)右部中间设有冲刷管(2),敷料(1)右部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吸引管(3),吸引管(3)右端共同设有三通管(4),吸引管(3)与三通管(4)内部相通,三通管(4)右端设有引流管(5),三通管(4)与引流管(5)内部相通,引流管(5)另一端设有引流瓶(6),引流管(5)与引流瓶(6)内部相通,引流瓶(6)右端设有负压装置(7),引流瓶(6)上部右侧与负压装置(7)之间通过负压管(8)连接且三者相通,三通管(4)内中部设有截面为人字型的隔板(9),隔板(9)将三通管(4)中部分隔为实部(10)和两个通部(11),三通管(4)中部设有两个套环(12),套环(12)分别位于隔板(9)的左右两侧,套环(12)内左右两侧与三通管(4)外壁均通过密封轴承连接,三通管(4)外壁开设两个弧形的透槽(13),透槽(13)的位置与套环(12)的位置一一对应,套环(12)内上部前侧分别固定安装竖杆(14),竖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天根柯阳张成徐佳王琳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