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91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包括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程序调试电路、芯片控制电路、寄存器电路及光电耦合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程序调试电路及寄存器电路均与所述芯片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光电耦合电路与所述寄存器电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芯片控制电路发出的PWM信号直接传输至该功率放大电路中,并且该寄存器电路的控制模式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为脉冲控制模式或电平控制模式,这样能够提高芯片控制电路应用的灵活性,工作效率高,同时大大减少该芯片控制电路的工作负担,从而降低整个该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的能耗,后期维护成本低。

A general remote start control circuit for upgraded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车辆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尤其是小型汽车在大众生活中越来越普及。汽车停在室外,刚进入车内时温度在夏季较为炎热,尤其是在中国南方的夏季,而在冬季则较为寒冷,尤其是在中国北方的冬季,由于空调的开启需要进入到车内,而且温度调节均需要一定时间。汽车远程启动系统可以在车主未进入汽车前,进行远程遥控来启动汽车,从而可以在进入汽车前开启空调等相应设备,做好驾驶准备,提升汽车使用体验。然而,现有的汽车远程启动系统的控制端消耗电流都会在1mA以上,因而其能耗较高,并且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其主要通过特定的控制芯片加反馈电路来实现的,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达到使用要求,但是其耗费的成本费用很高,不利于节约制造成本,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远程启动系统能耗高、工作效率低、后期维护成本高的问题,能耗较低、工作效率较高、后期维护成本较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包括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程序调试电路、芯片控制电路、寄存器电路及光电耦合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程序调试电路及寄存器电路均与所述芯片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光电耦合电路与所述寄存器电路电连接。优选地,所述芯片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芯片、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及晶振Y1,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引脚经电容C5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二引脚及晶振Y1的一端均经电容C4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三引脚及晶振Y1的另一端均经电容C3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六引脚经电容C1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七引脚及第八引脚经经电容C2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十二引脚经电容C6接地。优选地,所述程序调试电路包括程序调试接口J1,所述程序调试接口J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程序调试接口J1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三十八引脚连接,所述程序调试接口J1的第四引脚与第一芯片的第十二引脚连接,所述程序调试接口J1的第二引脚接地。优选地,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第二芯片、第四芯片、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阻R1、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压敏电阻RV1、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及保险丝F2,所述保险丝F2的一端及二极管D3的阴极均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压敏电阻RV1的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电容C7的一端及电容C8的一端均与第二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输出端及电容C9的一端均与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及电阻R12的一端均与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四芯片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四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V1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阳极、电容C7的另一端及电容C8的另一端均接地。优选地,所述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第三芯片、电阻R2、电阻R3、电阻R4、接口P2及三极管Q1,所述接口P2的第二引脚经电阻R2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及三极管Q1的基极均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接口P2的第三引脚及第三芯片的第十四引脚均与第三芯片的第十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三芯片的第十二引脚及第十三引脚均与接口P2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三芯片的第十引脚及第十一引脚均与接口P2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三芯片的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均与第一芯片的第二十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三芯片的第六引脚及第七引脚均与第一芯片的第二十四引脚连接,所述第三芯片的第八引脚接地。优选地,所述寄存器电路包括第五芯片、电阻R13、电阻R14及电容C11,所述电阻R13的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十二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五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第五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五芯片的第十六引脚经电容C11接地,所述第五芯片的第九引脚与第一芯片的第九引脚连接,所述第五芯片的第八引脚及第十五引脚均接地。优选地,所述光电耦合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SW1,所述光电耦合器SW1的第九引脚与第五芯片的第十一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SW1的第十引脚与第五芯片的第十二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SW1的第十一引脚与第五芯片的第十三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SW1的第十二引脚与第五芯片的第十四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SW1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及第六引脚均接地。优选地,所述第五芯片为74LS165芯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该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中的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程序调试电路及寄存器电路均与芯片控制电路电连接,光电耦合电路与寄存器电路电连接,该程序调试电路用于加载程序代码至该芯片控制电路中,该芯片控制电路发出的PWM信号直接传输至该功率放大电路中,并且该寄存器电路的控制模式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为脉冲控制模式或电平控制模式,这样能使芯片控制电路中驱动芯片兼容触控开关应用和机械开关应用,提高芯片控制电路应用的灵活性,整个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工作效率高,同时大大减少该芯片控制电路的工作负担,从而降低整个该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的能耗,并且该光电耦合电路与寄存器电路的电路结构较为简单,大大降低该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的后期维护成本,后期维护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稳压电路、2-功率放大电路、3-程序调试电路、4-芯片控制电路、5-寄存器电路、6-光电耦合电路、U1-第一芯片、U2-第二芯片、U3-第三芯片、U4-第四芯片、U5-第五芯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一种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中,该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包括稳压电路1、功率放大电路2、程序调试电路3、芯片控制电路4、寄存器电路5及光电耦合电路6,该稳压电路1、功率放大电路2、程序调试电路3及寄存器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程序调试电路、芯片控制电路、寄存器电路及光电耦合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程序调试电路及寄存器电路均与所述芯片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光电耦合电路与所述寄存器电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程序调试电路、芯片控制电路、寄存器电路及光电耦合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程序调试电路及寄存器电路均与所述芯片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光电耦合电路与所述寄存器电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芯片、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及晶振Y1,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引脚经电容C5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二引脚及晶振Y1的一端均经电容C4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三引脚及晶振Y1的另一端均经电容C3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六引脚经电容C1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七引脚及第八引脚经经电容C2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十二引脚经电容C6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调试电路包括程序调试接口J1,所述程序调试接口J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程序调试接口J1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三十八引脚连接,所述程序调试接口J1的第四引脚与第一芯片的第十二引脚连接,所述程序调试接口J1的第二引脚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型升级汽车远程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第二芯片、第四芯片、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阻R1、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压敏电阻RV1、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及保险丝F2,所述保险丝F2的一端及二极管D3的阴极均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压敏电阻RV1的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电容C7的一端及电容C8的一端均与第二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输出端及电容C9的一端均与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及电阻R12的一端均与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四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子有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创优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