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880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口结构,包括充电口支撑座、充电口、充电口盖、旋转轴、锁扣、回复扭簧、弹簧、主开关、开锁导线、压板;所述的充电口固定套置在充电口支撑座中部的通孔内,充电口盖的一端铰接在充电口支撑座的铰接座上,充电口盖的自由端扣置在充电口支撑座的沉槽内,锁扣滑接在充电口支撑座的锁槽且锁扣的内端穿置在充电口盖自由端上的挂孔内,锁扣的外端与开锁导线的一端连接,开锁导线的另一端与主开关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口盖的自由端扣置在充电口支撑座的沉槽内,充电口盖上贴附的密封泡棉压住充电口而很好的将充电口封闭,防尘防水进入,此外,锁扣可滑入挂孔,锁住充电口盖,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能好的优点。

Charging por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口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口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出行及环境两项民生问题要求越来越高。电动车作为人类取舍的结果代表着行业发展方向将逐渐取代内燃机车。而两轮电动踏板车因小巧方便广受人们喜爱。充电口作为电动车补充能源的部件,因其为金属材质且具有导电性,为其设计机构防止触碰及减少空气接触,保护充电口机构增加其寿命显得重要。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车充电口结构,该方案是在充电口1’上设计一个小盖2’,小盖2’与充电口1’设计有旋转轴3’,辅助于回复扭簧4’。以上元素组成一个小总成,通过螺栓直接锁附在电动车的外观件5’上。自然状态下,小盖2’为常闭状态。充电时,一手打开小盖2’,一手插上充电头。该种方案,由于充电口1’外漏,小盖2’与充电口1’密合度差,易进水进灰尘。而且这个机构小盖2’可以直接打开,触碰插头,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好的充电口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是一种充电口结构,包括充电口支撑座、充电口、充电口盖、旋转轴、锁扣、旋转轴、回复扭簧、弹簧、主开关、开锁导线、压板;所述的充电口支撑座固定在电动车车架上,充电口支撑座的中部具有一个沉槽,在该沉槽的中央开设一个通孔,其一侧设有锁槽,另一侧设有铰接座;所述的充电口固定套置在充电口支撑座中部的通孔内,充电口盖的一端通过旋转轴铰接在充电口支撑座的铰接座上,充电口盖的自由端扣置在充电口支撑座的沉槽内,回复扭簧套接在旋转轴上且回复扭簧的两个挂脚分部挂接在充电口支撑座和充电口盖上,锁扣滑接在充电口支撑座的锁槽且锁扣的内端穿置在充电口盖自由端上的挂孔内,锁扣的外端与开锁导线的一端连接,开锁导线的另一端与主开关连接,压板固定在充电口支撑座的锁槽上,压板的外端弯折向下且将锁槽外端封闭,弹簧设置在锁扣与压板之间。所述的主开关上的锁舌与主开关连接。所述的充电口盖与充电口之间设有密封泡棉。所述开锁导线包括导套和导线,导线活动套置于导套内。所述压板外端设有一通孔,所述导套穿置在压板的通孔中,导线一端穿过弹簧后与锁扣外端连接,导线另一端与主开关上的锁舌连接。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包括充电口支撑座、充电口、充电口盖、旋转轴、锁扣、回复扭簧、弹簧、主开关、开锁导线、压板,充电口盖铰接在充电口支撑座的铰接座上,充电口盖的自由端扣置在充电口支撑座的沉槽内,充电口盖上贴附的密封泡棉压住充电口,可将充电口很好的封闭,有效防尘防水进入,此外,充电口盖上设计有挂孔,按压充电口盖,锁扣可滑入挂孔,锁住充电口盖,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能好的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电动车充电口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主开关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充电口结构,包括充电口支撑座1、充电口2、充电口盖3、旋转轴4、密封泡棉5、锁扣6、压板7、回复扭簧8、主开关9、弹簧10、开锁导线20。所述的充电口支撑座1固定在电动车车架上,充电口支撑座1的中部具有一个沉槽11,在该沉槽11的中央开设一个通孔12,其一侧设有锁槽13,另一侧设有铰接座14;所述的充电口2固定套置在充电口支撑座1中部的通孔12内,充电口盖3的一端通过旋转轴4铰接在充电口支撑座1的铰接座14上,充电口盖3的自由端扣置在充电口支撑座1的沉槽11内,充电口盖3上贴附有密封泡棉5,即充电口盖3与充电口2之间设有密封泡棉5。所述的回复扭簧8套接在旋转轴4上且回复扭簧8的两个挂脚分部挂接在充电口支撑座1和充电口盖3上,锁扣6滑接在充电口支撑座1的锁槽13且锁扣6的内端穿置在充电口盖3自由端上的挂孔31内,锁扣6的外端与开锁导线20的一端连接,开锁导线20的另一端与主开关9上的锁舌91连接(如图4所示),压板7固定在充电口支撑座1的锁槽13上,压板7的外端弯折向下且将锁槽13外端封闭,弹簧10设置在锁扣6与压板7之间,所述开锁导线20包括导套201和导线202,导线202活动套置于导套201内;所述压板7外端设有一通孔,所述导套201穿置在压板7的通孔内,导线202一端穿过弹簧10后与锁扣6外端连接;导线202另一端与主开关9上的锁舌91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按压充电口盖3,锁扣6滑入充电口盖3的挂孔31内,充电口盖3即锁住,此时充电口盖3上贴附的密封泡棉5压住充电口2,充电口2即可防尘防水进入;要充电时,用钥匙打开主开关9,主开关9通过导线202拉扯锁扣6,压缩弹簧10,锁扣6内端与充电口盖3的挂孔31分离,充电口盖3即可被回复扭簧8弹开。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口支撑座、充电口、充电口盖、旋转轴、锁扣、回复扭簧、弹簧、主开关、开锁导线、压板;所述的充电口支撑座固定在电动车车架上,充电口支撑座的中部具有一个沉槽,在该沉槽的中央开设一个通孔,其一侧设有锁槽,另一侧设有铰接座;所述的充电口固定套置在充电口支撑座中部的通孔内,充电口盖的一端通过旋转轴铰接在充电口支撑座的铰接座上,充电口盖的自由端扣置在充电口支撑座的沉槽内,回复扭簧套接在旋转轴上且回复扭簧的两个挂脚分部挂接在充电口支撑座和充电口盖上,锁扣滑接在充电口支撑座的锁槽且锁扣的内端穿置在充电口盖自由端上的挂孔内,锁扣的外端与开锁导线的一端连接,开锁导线的另一端与主开关连接, 压板固定在充电口支撑座的锁槽上,压板的外端弯折向下且将锁槽外端封闭,弹簧设置在锁扣与压板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口支撑座、充电口、充电口盖、旋转轴、锁扣、回复扭簧、弹簧、主开关、开锁导线、压板;所述的充电口支撑座固定在电动车车架上,充电口支撑座的中部具有一个沉槽,在该沉槽的中央开设一个通孔,其一侧设有锁槽,另一侧设有铰接座;所述的充电口固定套置在充电口支撑座中部的通孔内,充电口盖的一端通过旋转轴铰接在充电口支撑座的铰接座上,充电口盖的自由端扣置在充电口支撑座的沉槽内,回复扭簧套接在旋转轴上且回复扭簧的两个挂脚分部挂接在充电口支撑座和充电口盖上,锁扣滑接在充电口支撑座的锁槽且锁扣的内端穿置在充电口盖自由端上的挂孔内,锁扣的外端与开锁导线的一端连接,开锁导线的另一端与主开关连接,压板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艺郑德文陈秀娟陈建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厦杏摩托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