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京福专利>正文

喷雾式烟气净化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7772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喷雾式烟气净化器装置,设置在锅炉烟气管道后的引风机与烟囱之间,与积灰池(12)、循环水池(13)、水泵(14)配套使用,其特征是该装置有一个壳体(1),壳体(1)内装有增压仓(7)、喷雾管(2)和风力缓冲片(15),喷雾管(2)的一端镶安在增压仓(7)右壁上,另一端与固定板(8)连接,固定板(8)固定在壳体(1)内壁上,使喷雾管(2)牢固地设置在净化器壳体内的中间,与风力缓冲片(15)一起构成喷雾式烟气净化器;壳体(1)为圆柱形,两端分别设置法兰盘进烟口(4)和出烟口(5),在壳体(1)的右下侧设置排水管(6),左下侧设置进水管(10);增压仓(7)为圆柱形容器,设置在净化器内的左侧,其下端与进水管(10)连接,增压仓(7)的右壁与喷雾管(2)接通;喷雾管(2)上开有喷雾孔(9),喷雾管(2)喷出的水雾在壳体(1)内形成有一定端面和长度的水雾段;风力缓冲片(15)包括进风口缓冲片(11)和壳体内壁缓冲片(3),进风口缓冲片(11)为圆形,设在增压仓(7)的左壁上,或与增压仓(7)左壁合为一体,其直径大于进烟口(4)的直径,并与进烟口(4)相对应,壳体内壁缓冲片(3)为扇形,螺旋地横向设置在壳体内壁母线上,其弧长为壳体(1)内壁截面周长的六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与壳体(1)内壁进风面的夹角为50度-70度。(*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与工业锅炉配套的烟气净化设备,特别适用于两吨以上中大型卧式燃煤锅炉的消烟除尘脱硫。目前,燃煤锅炉使用的除尘器,大都采用干性除尘器和湿性除尘器两类,干性除尘器又分为风力除尘器和静电吸附除尘器两种。干性除尘器对烟气中的微粒回收起到一定作用,但脱硫效果差,操作不方便。湿性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虽有提高,但在净化器内部的水膜没有形成一定长度的水雾段,也没有风力缓冲设施,在净化器内的烟气和水难以充分接触,仍达不到理想的除尘脱硫效果,而且结构复杂,造价高,占地面积大,不易推广使用。所以人们期待着对这种除尘器作进一步改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除尘、脱硫、消烟、节能于一体,结构简单,造价低,耐腐蚀,除尘效率高的锅炉烟气净化器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喷雾式烟气净化器装置,设置在锅炉烟气管道后的引风机与烟囱之间,与积灰池12、循环水池13、水泵14配套使用,其特征是该装置有一个壳体1,壳体1内装有增压仓7、喷雾管2和风力缓冲片15,喷雾管2的一端镶安在增压仓7右壁上,另一端与固定板8连接,固定板8固定在壳体1内壁上,使喷雾管9牢固地设置在净化器壳体1内的中间,与风力缓冲片15一起构成喷雾式烟气净化器;壳体1为圆柱形,两端分别设置法兰盘进烟口4和出烟口5,在壳体1的右下侧设置排水管6,左下侧设置进水管10;增压仓7为圆柱形容器,设置在净化器内的左侧,其下端与进水管10连接,增压仓7的右壁与喷雾管2接通;喷雾管2上开有喷雾孔9,喷雾管2喷出的水雾在壳体1内形成有一定端面和长度的水雾段;风力缓冲片15包括进风口缓冲片11和壳体内壁缓冲片3,进风口缓冲片11为圆形,设在增压仓7的左壁上,或与增压仓7左壁合为一体,其直径大于进烟口4的直径,并与进烟口4相对应,壳体内壁缓冲片3为扇形,螺旋地横向设置在壳体内壁母线上,其弧长为壳体1内壁截面周长的六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与壳体1内壁进风面的夹角为50度-70度;烟气净化器壳体内壁1、增压仓7、喷雾管2、风力缓冲片15均采用新型抗酸防腐喷涂材料处理。本技术达到了预期目的,改变了以往湿性除尘器用水膜喷淋的作法,采用了喷雾管2喷雾形成水雾段的技术,在风力缓冲片15的作用下降低烟气流动的速度,增大烟气与碱性水雾的接触,提高除尘脱硫效果,使锅炉烟气的综合除尘率达到95%以上,脱硫率达到85%以上。该烟气净化器结构简单,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成本低,造价是现在各种除尘器的三分之一,而且体积小,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是大中型锅炉和火力发电厂、水泥厂配套使用的理想设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是喷雾式烟气净化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喷雾式烟气净化器装置一组壳体内壁缓冲片和喷雾管的配置示意图。锅炉中的烟气经引风机通过进烟口4进入烟气净化器时,首先受到进风口缓冲片11的阻挡而改变流动方向,烟气由四周进入净化器腔体,在壳体内壁缓冲片3的作用下,风速由5米/秒降至1.5米/秒,并形成旋流,同时与喷雾管2喷出的水雾充分接触,在旋流与离心力的作用下,烟气与壳体内壁及风力缓冲片15反复碰撞,进行除尘脱硫,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碱性水中和,变成无害气体随出烟口5排出,烟尘和其它杂质随排水管6流入积灰池12沉淀,捞出凉干后可加入煤中再次燃烧,积灰池12的水流入循环水池13,由水泵14送入增压仓7循环使用,循环水池13的粉尘量大需要更换时,经PH值测试达到排放标准时可排入下水道后更换。专利技术人一个实施例根据上述设计制作的喷雾式烟气净化器装置,长为1500mm,直径750mm,增压仓7腔体直径400mm,压力5公斤/厘米3,水雾段面长1100mm,喷雾管3根,与增压仓7的右壁成三角形设置,每根喷雾管上的喷雾孔为500个,喷雾口孔径分别为1mm-2mm,壳体内壁的缓冲片18块,积灰池12容积为4米3,循环水池13容积为6米3,该喷雾式烟气净化器装置与4吨卧式燃煤锅炉配套使用,每小时处理烟灰量为8000米3,水循环量每小时40米3,试用效果良好,除尘率达到98%,脱硫效果达到85%以上,达到了排放标准。权利要求1.一种喷雾式烟气净化器装置,设置在锅炉烟气管道后的引风机与烟囱之间,与积灰池(12)、循环水池(13)、水泵(14)配套使用,其特征是该装置有一个壳体(1),壳体(1)内装有增压仓(7)、喷雾管(2)和风力缓冲片(15),喷雾管(2)的一端镶安在增压仓(7)右壁上,另一端与固定板(8)连接,固定板(8)固定在壳体(1)内壁上,使喷雾管(2)牢固地设置在净化器壳体内的中间,与风力缓冲片(15)一起构成喷雾式烟气净化器;壳体(1)为圆柱形,两端分别设置法兰盘进烟口(4)和出烟口(5),在壳体(1)的右下侧设置排水管(6),左下侧设置进水管(10);增压仓(7)为圆柱形容器,设置在净化器内的左侧,其下端与进水管(10)连接,增压仓(7)的右壁与喷雾管(2)接通;喷雾管(2)上开有喷雾孔(9),喷雾管(2)喷出的水雾在壳体(1)内形成有一定端面和长度的水雾段;风力缓冲片(15)包括进风口缓冲片(11)和壳体内壁缓冲片(3),进风口缓冲片(11)为圆形,设在增压仓(7)的左壁上,或与增压仓(7)左壁合为一体,其直径大于进烟口(4)的直径,并与进烟口(4)相对应,壳体内壁缓冲片(3)为扇形,螺旋地横向设置在壳体内壁母线上,其弧长为壳体(1)内壁截面周长的六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与壳体(1)内壁进风面的夹角为50度-70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式烟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壳体(1)、增压仓(7)、喷雾管(2)、风力缓冲片(15)均采用新型抗酸防腐喷涂材料处理。专利摘要一种喷雾式烟气净化器装置,由壳体、增压仓、喷雾管和风力缓冲片组成,安装在锅炉烟气管道与烟囱之间,并与积灰池、循环水池、水泵配套使用,形成水循环系统。碱性水通过喷雾管在净化器内形成有一定端面和长度的水雾段;烟气进入净化器后在风力缓冲片的作用下与水雾充分接触,达到除尘脱硫消烟的目的。该装置除尘效率高,结构简单,造价低,是大中形锅炉、火力发电厂和水泥厂配套使用的理想设备。文档编号F23J15/00GK2186864SQ94240150公开日1995年1月4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7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7日专利技术者王京福 申请人:王京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京福
申请(专利权)人:王京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