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688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换热器(HE)包括:扩管部(20),其以传热管(2)的外周面压接于在壳体(1)的侧壁部(10)设置的第1孔部(11)的内周面的方式设于传热管(2);以及第1凹面部(25a),其在该扩管部(20)的外表面局部地设置,而且在扩管部(20)的外表面和第1孔部(1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供第1钎焊部(Ba)的钎焊材料进入的第1间隙(C1)。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提高传热管(2)的安装强度。

Heat exchang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例如供热水装置的冷热水加热用途等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换热器的一个例子,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换热器。在该文献所记载的构造中,传热管的端部插入到在被供给燃烧气体的壳体的侧壁部设置的孔部。所述传热管的端部通过被实施扩管处理而压接于所述孔部的内周面。所述孔部的一部分设为锥孔部,由此,在所述孔部的内周面和所述传热管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用于供钎焊材料进入的凹部。利用所述钎焊材料,谋求所述传热管和安装对象构件之间的钎焊。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同时使用所述传热管的扩管和钎焊,因此能够使所述传热管以比较高的强度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侧壁部。但是,在所述以往技术中,如下所述尚有改善的余地。即,在所述以往技术中,作为用于提高所述传热管钎焊于所述壳体的侧壁部的钎焊强度的手段,将在所述侧壁部设置的所述孔部的一部分设为锥孔部。因而,用于设置该锥孔部的加工复杂,制造成本变高价。此外,若将所述孔部的一部分设为锥孔部,则相应地所述孔部的内周面与所述传热管的外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因此,在使所述传热管扩管的情况下,难以增大所述传热管压接于所述孔部的内周面的压接力,所述传热管的安装强度降低。在侧壁部的厚度较小的情况下,这样的不良情况变得更加显著。此外,虽然所述孔部的一部分设为锥孔部,在该部分填充有钎焊材料,但是所述锥孔部的内周面和所述传热管的外周面以比较大的尺寸分开。因此,所述锥孔部中的所述传热管的钎焊强度也不能说充分。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9-1334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当地消除或者抑制所述的不良情况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在本专利技术中采取以下的技术手段。由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的换热器包括:壳体,向该壳体的内部供给加热用介质;传热管,其以端部贯穿于在该壳体的侧壁部设置的第1孔部的方式被从所述壳体内向外部引出;第1钎焊部,其将所述传热管接合于所述侧壁部中的所述第1孔部的周缘部;扩管部,其以所述传热管的外周面压接于所述第1孔部的内周面的方式设于所述传热管;以及第1凹面部,其在该扩管部的外表面局部地设置,而且在所述扩管部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第1孔部的所述内周面之间形成供所述第1钎焊部的钎焊材料进入的第1间隙。优选的是,所述扩管部包含以在所述传热管的轴长方向上隔着所述侧壁部的方式分别位于所述侧壁部的内侧和所述侧壁部的外侧且卡合于所述侧壁部的第1台阶部和第2台阶部,所述第1凹面部延伸设置到所述第1台阶部和第2台阶部各自的外表面。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包括多个第1凹面部作为所述第1凹面部。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包括头部,该头部设有供所述传热管的所述端部贯穿的第2孔部,而且借助第2钎焊部接合于所述传热管的端部,所述扩管部以所述传热管的端部的外周面也压接于所述第2孔部的内周面的方式设置,该换热器还包括第2凹面部,该第2凹面部在所述扩管部的所述外表面局部地设置,而且在所述扩管部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第2孔部的所述内周面之间形成供所述第2钎焊部的钎焊材料进入的第2间隙。优选的是,所述头部包含设有所述第2孔部的基部和设有用作入水口或者出热水口的开口部且接合于所述基部的罩部,而且在所述基部的内侧和所述罩部的内侧形成有与所述传热管内连通的腔室。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包括多个第2凹面部作为所述第2凹面部。由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提供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的工序:扩管工序,在该扩管工序中,在使传热管的端部贯穿于在内部被供给加热用介质的壳体的侧壁部设置的第1孔部的状态下,以使所述传热管的外周面压接于所述第1孔部的内周面的方式将扩管部设于所述传热管;以及钎焊工序,在该钎焊工序中,设置在所述侧壁部中的所述第1孔部的周缘部接合所述传热管的第1钎焊部,使用分型模冲头进行所述扩管工序,该分型模冲头具有在进入到所述传热管内的状态下能够在所述传热管的半径方向上扩缩变形的能够扩缩变形部,所述能够扩缩变形部是这样的结构:具有用于从所述传热管的内侧推压所述传热管的多个分块,而且在所述传热管扩管时,在所述多个分块的外表面部相互之间形成有分开部,通过利用该分开部,从而在所述扩管部的外表面局部地设置使该外表面和所述第1孔部的内周面相互之间产生第1间隙的第1凹面部,在所述钎焊工序中,使所述第1钎焊部的熔融钎焊材料进入到所述第1间隙。优选的是,在所述多个分块各自的外表面部的端缘设有扩大所述分开部的宽度的倒角部。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还具有将头部钎焊于所述传热管的端部的头部安装工序,在所述扩管工序之前,在该头部安装工序中,使所述传热管的端部贯穿于在所述头部设置的第2孔部,在所述扩管工序中,以所述传热管的端部的外周面也压接于所述第2孔部的内周面的方式设置所述扩管部,并且在该扩管部的外表面局部地设置使该外表面和所述第2孔部的内周面之间产生第2间隙的第2凹面部,在所述钎焊工序中,设置在所述第2孔部的周缘部接合所述传热管的端部的第2钎焊部,并且使该第2钎焊部的熔融钎焊材料进入到所述第2间隙。参照附图并根据以下进行的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进一步明确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图3A是图1的IIIA-IIIA剖视图,图3B是图3A的IIIB部的放大图。图4A是图1~图3B所示的换热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4B是图4A的IVB-IVB剖视图。图5A是表示传热管的扩管所使用的分型模冲头(日语:割型パンチ)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图5B是图5A的VB-VB剖视图,图5C是表示图5B所示的构造的作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6A是表示图1~图3B所示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的作业工序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6B是图6A的VIB-VIB剖视图。图7A是表示图1~图3B所示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的作业工序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7B是图7A的VIIB-VIIB剖视图。图8A是表示图1~图3B所示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的作业工序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8B是图8A的VIIIB-VIIIB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具体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图1~图3B所示的换热器HE装入到例如供热水装置,用于加热供热水用的冷热水。该换热器HE包括上下开口的大致矩形框状的壳体1、收纳在该壳体1的内部的多个传热管2、安装于上述的多个传热管2的入水用和出热水用的头部6。虽省略图示说明,但该换热器HE为所谓的反向燃烧方式的供热水装置的潜热回收用,在壳体1的上部载设有用于产生燃烧气体(加热用介质的一个例子)的燃烧器和用于自所述燃烧气体回收显热的另一个换热器。换热器HE用于自通过了所述另一个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中,/n该换热器包括:/n壳体,向该壳体的内部供给加热用介质;/n传热管,其以端部贯穿于在该壳体的侧壁部设置的第1孔部的方式被从所述壳体内向外部引出;/n第1钎焊部,其将所述传热管接合于所述侧壁部中的所述第1孔部的周缘部;/n扩管部,其以所述传热管的外周面压接于所述第1孔部的内周面的方式设于所述传热管;以及/n第1凹面部,其在该扩管部的外表面局部地设置,而且在所述扩管部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第1孔部的所述内周面之间形成供所述第1钎焊部的钎焊材料进入的第1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7 JP 2018-1812721.一种换热器,其中,
该换热器包括:
壳体,向该壳体的内部供给加热用介质;
传热管,其以端部贯穿于在该壳体的侧壁部设置的第1孔部的方式被从所述壳体内向外部引出;
第1钎焊部,其将所述传热管接合于所述侧壁部中的所述第1孔部的周缘部;
扩管部,其以所述传热管的外周面压接于所述第1孔部的内周面的方式设于所述传热管;以及
第1凹面部,其在该扩管部的外表面局部地设置,而且在所述扩管部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第1孔部的所述内周面之间形成供所述第1钎焊部的钎焊材料进入的第1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所述扩管部包含以在所述传热管的轴长方向上隔着所述侧壁部的方式分别位于所述侧壁部的内侧和所述侧壁部的外侧且卡合于所述侧壁部的第1台阶部和第2台阶部,
所述第1凹面部延伸设置到所述第1台阶部和第2台阶部各自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该换热器包括多个第1凹面部作为所述第1凹面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该换热器包括头部,该头部设有供所述传热管的所述端部贯穿的第2孔部,而且借助第2钎焊部接合于所述传热管的端部,
所述扩管部以所述传热管的端部的外周面也压接于所述第2孔部的内周面的方式设置,
该换热器还包括第2凹面部,该第2凹面部在所述扩管部的所述外表面局部地设置,而且在所述扩管部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第2孔部的所述内周面之间形成供所述第2钎焊部的钎焊材料进入的第2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所述头部包含设有所述第2孔部的基部和设有用作入水口或者出热水口的开口部且接合于所述基部的罩部,而且在所述基部的内侧和所述罩部的内侧形成有与所述传热管内连通的腔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外田义则佐藤乐藤泽秀行鹿岛由纪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能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