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画素排列结构和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71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5:43
一种画素排列结构,包括位于同一行依次排列的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及位于下一行依次排列的第四画素、第五画素、第六画素;所述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分别为光的三原色,所述第六画素、第四画素、第五画素分别与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颜色相同;所述第一画素由第一信号驱动线驱动,第二画素、第三画素、第四画素和第五画素由第二信号驱动线驱动,所述第六画素由第三信号驱动线驱动。本方案能够以较少驱动线完成显示相同解析度的画面;并使得边缘的宽度得到缩短。

A kind of picture element arrangement structure and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画素排列结构和面板
本技术涉及新的面板内画素排列布局,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减少面板所需的驱动线数量,从而达到减少面板下边框的技术效果。
技术介绍
由于面板的驱动IC在面板解析度较高的情况下,IC尺寸会比较大,因此,IC芯片将会占用面板的边框设计,在面板的AA区(PixelArray)的左右两边会多出两根Source线及之连接的画素,在AA区内虽然Source线有增多两根(与普通面板设计的解析度相比较),但是由于两条Source线是并联在一起的即从SourceDriver出来的走线只有面板AA区走线的(1/2+2)条,所以在SourceDriver这部分可以节省很多空间已达到缩小SourceDriverIC尺寸的目的,且可以缩小面板的下Board,增加面板的其他利用价值。采用半源线驱动技术可以可以使面板的下border更小,使液晶显示屏接近全面屏显示,为做更高解析度的面板实现提供了较好的驱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面板上的画素排列结构,达到在面板的相同解析率的前提下进行下边框缩窄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画素排列结构,包括位于同一行依次排列的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及位于下一行依次排列的第四画素、第五画素、第六画素;所述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分别为光的三原色,所述第六画素、第四画素、第五画素分别与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颜色相同;所述第一画素由第一信号驱动线驱动,第二画素、第三画素、第四画素和第五画素由第二信号驱动线驱动,所述第六画素由第三信号驱动线驱动。进一步地,还包括与第三画素位于同一行并随其后依次排列的第七画素、第八画素、第九画素,与第六画素位于同一行并随其后依次排列的第十画素、第十一画素、第十二画素;所述第七画素、第八画素、第九画素分别与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颜色相同,第十画素、第十一画素、第十二画素分别与第四画素、第五画素、第六画素颜色相同,所述七画素、第八画素、第十画素由第三信号线驱动,第九画素、第十一画素、第十二画素由第四信号线驱动。进一步地,包括位于第四画素下一行并依次排列的第十三画素、第十四画素、第十五画素;以及位于第十三画素下一行并依次排列的第十六画素、第十七画素及第十八画素;所述第十三画素、第十四画素、第十五画素分别与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颜色相同,所述第十六画素、第十七画素及第十八画素分别与第四画素、第五画素、第六画素颜色相同。具体地,与同一信号线连接的画素极性相同。一种面板,包括上述的画素排列结构。区别于现有技术,以较少驱动线完成显示相同解析度的画面;并使得边缘的宽度得到缩短。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面板画素排列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面板画素排列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考图1及图2,为本技术的两种画素排列结构示意图,结合二者我们都可以看到,该结构包括位于同一行依次排列的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及位于下一行依次排列的第四画素、第五画素、第六画素;所述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分别为光的三原色,所述第六画素、第四画素、第五画素分别与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颜色相同;所述第一画素由第一信号驱动线驱动,第二画素、第三画素、第四画素和第五画素由第二信号驱动线驱动,所述第六画素由第三信号驱动线驱动。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画素为面板显示的亚像素中的任意一种颜色,即通过三个画素来实现一个像素点的显示,其中画素的上下行之间,同一列的画素大致处于同一纵轴上,但三个同组的画素中不同行的画素会具有位置偏向另两个画素中间位置的特性。如我们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画素、第四画素、第五画素分别构成了像素点的三个亚像素,尽管第一画素与第四画素位于同一列,或者说第一画素与第四画素具有列对应关系,第一画素与第四画素的有关元件位于同一列的画素单元格内。但是在单元格内的相对的左右位置上并不对齐,而是第一画素更向右侧偏移,第一画素偏向于第四画素和第五画素的中间设置。同理第二画素和第五画素、第三画素和第六画素具有同样的列对应关系。这样能够使得同一组的像素更加紧凑,显示效果也更好。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我们的画素排列结构包括若干画素行,相邻行之间的画素不处于列对齐的状态;或甚至可以是1/2格交错设置。这里的信号驱动线为sourse驱动线,通过一条源极驱动线驱动或分出两列并联的支路信号驱动同一行上的两个画素能够达到节约sourse线条数的技术效果,如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面板画素排列模式,能够使得画素设计更加地紧凑,同时通过节约一半的sourse驱动线从而节约设置在边框中的sourse驱动芯片的大小,最终减小了边框厚度。在其他一些进一步地实施例中,还包括与第三画素位于同一行并随其后依次排列的第七画素、第八画素、第九画素,与第六画素位于同一行并随其后依次排列的第十画素、第十一画素、第十二画素;所述第七画素、第八画素、第九画素分别与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颜色相同,第十画素、第十一画素、第十二画素分别与第四画素、第五画素、第六画素颜色相同,所述七画素、第八画素、第十画素由第三信号线驱动,第九画素、第十一画素、第十二画素由第四信号线驱动。从这一实施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第一画素至第六画素为最小单元,不断重复并排列完一整列的范围,其中每一列的画素两两归同一个sourse驱动线驱动,每一列画素为奇数则总会余下一个单独源信号线驱动的画素,若第N行的画素在列对齐时均向右偏移设置,或者说该行画素在各自的画素单元格内向右偏移设置,则单独驱动画素设置在最左侧,第N+1行的画素向左偏移设置,则单独驱动画素设置在最右侧。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单独驱动的画素能够更靠近面板内侧,不会在面板外围留下一条发光线影像视觉效果。提升了面板的显示均匀性。在其他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包括位于第四画素下一行并依次排列的第十三画素、第十四画素、第十五画素;以及位于第十三画素下一行并依次排列的第十六画素、第十七画素及第十八画素;所述第十三画素、第十四画素、第十五画素分别与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颜色相同,所述第十六画素、第十七画素及第十八画素分别与第四画素、第五画素、第六画素颜色相同。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画素的排列及与源极驱动线的连接关系每隔两行重复一次,最终达到铺满整个面板。所有的画素的排列、位置及连接关系隔两行相同,能够节约本结构的制造难度,节约制造成本。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这里请看图1为采用Columninversion的驱动方式的本技术画素排列结构示意图。图中我们每行的画素通过2个gate线即栅极或门极驱动线进行驱动。驱动过程为:第N个切换信号(shiftregister)产生的pulsesignal驱动第N条gate线,N=1,2….n;在一帧画面下,当G1收到脉冲讯号打开时,先是第一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画素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同一行依次排列的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及位于下一行依次排列的第四画素、第五画素、第六画素;/n所述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分别为光的三原色,所述第六画素、第四画素、第五画素分别与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颜色相同;/n所述第一画素由第一信号驱动线驱动,第二画素、第三画素、第四画素和第五画素由第二信号驱动线驱动,所述第六画素由第三信号驱动线驱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画素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同一行依次排列的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及位于下一行依次排列的第四画素、第五画素、第六画素;
所述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分别为光的三原色,所述第六画素、第四画素、第五画素分别与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颜色相同;
所述第一画素由第一信号驱动线驱动,第二画素、第三画素、第四画素和第五画素由第二信号驱动线驱动,所述第六画素由第三信号驱动线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画素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三画素位于同一行并随其后依次排列的第七画素、第八画素、第九画素,与第六画素位于同一行并随其后依次排列的第十画素、第十一画素、第十二画素;
所述第七画素、第八画素、第九画素分别与第一画素、第二画素、第三画素颜色相同,第十画素、第十一画素、第十二画素分别与第四画素、第五画素、第六画素颜色相同,所述七画素、第八画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