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盾构隧道临时预应力支护机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盾构隧道临时预应力支护机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地下空间开发的一部分,区间隧道的开发布设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区间隧道合理规避重要建(构)筑物、受工程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区间隧道间距较小,甚至受工程环境影响需将平行布设的隧道设计成上下叠合布设型式,这样的设计方案需合理确定隧道施工的先后顺序并考虑后施工隧道对先施工隧道的不利影响,现行施工技术多采用钢支架支撑,现场焊接型钢,专利技术人发现,多数情况下型钢与隧道管片存在一定的间隙,不易控制隧道较小的变形,带来了后续隧道的防水及结构的耐久性隐患。现有采用预应力的支撑体系结构复杂,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盾构隧道临时预应力支护机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妥善解决了叠落隧道施工期间后施工的上部隧道对先施工的下部隧道或小净距平行隧道施工时后施工隧道对先施工隧道的不利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盾构隧道临时预应力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待支护隧道内管片环内侧面相匹配的第一弧形钢环及第二弧形钢环,第一弧形钢环和第二弧形钢环的外侧面能够分别与管片环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内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弧形钢环和第二弧形钢环的两个端部之间能够设置预应力调整件及锁紧件,所述预应力调整件能够对第一弧形钢环和第二弧形钢环进行顶推,调节第一弧形钢环和第二弧形钢环对管片的支撑力,所述锁紧件用于将第一弧形钢环和第二弧形钢环锁紧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隧道临时预应力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待支护隧道内管片环内侧面相匹配的第一弧形钢环及第二弧形钢环,第一弧形钢环和第二弧形钢环的外侧面能够分别与管片环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内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弧形钢环和第二弧形钢环的两个端部之间能够设置预应力调整件及锁紧件,所述预应力调整件能够对第一弧形钢环和第二弧形钢环进行顶推,调节第一弧形钢环和第二弧形钢环对管片的支撑力,所述锁紧件用于将第一弧形钢环和第二弧形钢环锁紧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临时预应力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钢环及第二弧形钢环结构相同,均由多个钢环部件可拆卸拼接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临时预应力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钢环和第二弧形钢环的端部固定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锁紧件包括双头螺柱及锁紧螺母,所述双头螺柱能够穿过第一弧形钢环和第二弧形钢环同侧的连接法兰,并旋紧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设置在第一弧形钢环和第二弧形钢环的连接法兰的两侧位置并能够压紧连接法兰,实现第一弧形钢环和第二弧形钢环的锁紧固定。
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临时预应力支护机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二弧形钢环放置在待支护隧道支撑区域相邻两个管片环下半部分的接缝处,利用起吊工具对第一弧形钢环进行起升,将第一弧形钢环起吊至第二弧形钢环的正上方,在第一弧形钢环和第二弧形钢环两个端部之间放置预应力调整件,利用预应力调整件对第一弧形钢环和第二弧形钢环进行顶推,当第一弧形钢环和第二弧形钢环对管片环的作用力达到设定值时,利用锁紧件将第一弧形钢环和第二弧形钢环锁紧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临时预应力支护机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撑区域的前方边界位于后施工隧道内盾构刀盘在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亮,门燕青,温法庆,王永军,袁言臣,李大斌,代长顺,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