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关云彪专利>正文

水泥立窑烟尘分流除尘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6580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泥厂烟囱除尘装置,即水泥立窑烟尘分流除尘脱硫装置。它包括结合水泥立窑窑顶平台面积与承重结构对应每个烟囱所设计的灰水沉淀机体水池,水池内有供水泥立窑烟囱从池底伸出的孔和周围的钢板护套;水池内座有带排放烟筒的喷淋塔,水泥立窑烟囱通过斜向上扩散烟道与喷淋塔接通连接;水池在喷淋塔后部带有清水汇集池,通过水池边沿的澄清水回流沟与水池接通连接,喷淋塔上部与清水汇集池之间通过布水总管、喷淋用循环水泵连接。具有简单实用,收尘脱硫效果好的特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泥厂烟囱除尘装置,即水泥立窑烟尘分流除尘脱硫装置。技术背景在已有技术中,我国水泥生产厂家中立窑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有相当高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立窑烟尘对大气的污染,国内先后有干式沉降仓、旋风收尘器、在两个烟囱帽上的简易水喷淋,玻纤大布袋,或所谓永不结露静电收尘器等等。应用结果各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例如干式沉降仓和旋风收尘器不能达标,在两个烟囱帽上的简易水喷淋引烟囱断面太大,没有耗能很大的循环水下提供大量的动力水,喷淋到位,就很难彻底达标。玻纤大布袋的确有效收尘、高效达标,但一次性投资太高,运行费用更高。1台8.85万吨/年台时产量达6-7吨的立窑不仅需近百千瓦功率的引风机,仅定期更换一次玻纤袋就将投入相当大的资金费用,一般的小水泥厂家是上不起更用不起,而且没有脱硫作用。所谓永不结露的静电收尘一次投资造价也较高,尚未发现能持久稳定达标运行的实例,而且同样不能脱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简单实用,收尘脱硫效果好的水泥立窑烟尘分流除尘脱硫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水泥立窑烟尘分流除尘脱硫装置包括结合水泥立窑窑顶平台面积与承重结构对应每个烟囱所设计的灰水沉淀机体水池,水池内有供水泥立窑烟囱从池底伸出的孔和周围的钢板护套;水池内座有带排放烟筒的喷淋塔,水泥立窑烟囱通过斜向上扩散烟道与喷淋塔接通连接;水池在喷淋塔后部带有清水汇集池,通过水池边沿的澄清水回流沟与水池接通连接,喷淋塔上部与清水汇集池之间通过布水总管、喷淋用循环水泵连接。所述的喷淋塔由斜底水淋扑集室和循环水碟强化喷淋室上下组合成喷淋塔;塔的底部为向一个方向倾斜斜底,并具有一定的空间,上部为各单塔的天圆地方体一锥帽,锥帽上部与圆形的循环水碟强化喷淋室连接,斜底底部与一通长的布水通槽相连,布水通槽上又设有若干个周转放水胶塞阀;相连的喷淋用循环水泵、布水总管与循环水碟强化喷淋室内碟阀连接。水池依照水泥立窑的两个烟囱部位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可分为两个间隔,整个水池共计四个间隔,每个烟囱一侧并排有两个喷淋塔。本技术的优点是1、结合水泥立窑窑顶平台设计的矩形水池角对称的两侧,各安装一套塔组,利用各塔组的数个单塔,将较大直径的窑烟囱分流成若干小直径喷淋单塔与排放烟筒,便于烟气降速、水喷淋到位,稳定达标。2、结合立窑及厂房结构,在窑顶平台主要承重位置设立塔组。3、窑烟由斜向上扇形扩散烟道通人塔组,各室相通的斜底的水淋扑集室内,由于容量加大,得以滞留、均化,烟尘经扩散后浓度降低,首先得到各塔上部洒下的“大雨”的初步洗涤除尘、脱硫。4、烟气通过锥帽进入循环水强化喷淋室后,经受动力水在圆形通道中间喷洒成碟状的水幕的强制洗涤。这种碟状水幕在配套鼓风机由下向上的风力吹动下,可碎成丰富的水花和飞沫,具有很大的吸附比表面积。起到高效脱硫除尘5、窑面上的矩形水池是结合周转交替应用特点而设计的。水池顶沿与所设的轨道及轨道上的渣盘车,可以将人工清理的灰渣(含熟料成分)推向一侧倾倒回收使用。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简图;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简图;图3是循环水碟强化喷淋室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我国水泥立窑基本上都外套的砼框架结构厂房,其窑顶部均有厂房屋面做为窑顶平台,在屋面的中线位置有立窑的两个烟囱伸出,排放烟气粉尘,是水泥厂最重要的污染源。本技术就利用窑顶平台的结构特点而设计的。水泥立窑烟尘分流除尘脱硫装置包括结合水泥立窑窑顶平台面积与承重结构对应每个烟囱1所设计的灰水沉淀机体水池6,水池6内有供水泥立窑烟囱1从池底伸出的孔和周围的钢板护套18,为防止伸出部位漏水,需围绕烟囱做一圆外钢板护套18,焊在池底所切割的圆孔部位。水池6内座有带排放烟筒5的喷淋塔,水泥立窑烟囱1通过斜向上扩散烟道2与喷淋塔接通连接;水池6在喷淋塔后部带有清水汇集池10,通过水池6边沿的澄清水回流沟7与水池6接通连接,喷淋塔上部与清水汇集池10之间通过布水总管12、喷淋用循环水泵11连接。所述的喷淋塔由斜底水淋扑集室3和循环水碟强化喷淋室4上下组合成喷淋塔;塔的底部为向一个方向倾斜斜底19,并具有一定的空间,上部为各单塔的天圆地方体一锥帽,锥帽上部与圆形的循环水碟强化喷淋室4连接,斜底底部与一通长的布水通槽8相连,布水通槽上又设有若干个周转放水胶塞阀9;相连的喷淋用循环水泵11、布水总管12与循环水碟强化喷淋室4内碟阀连接。斜底水淋扑集室3的锥帽一侧由雾化驱烟风机15的出风筒伸入锥帽内并折弯向上,以做驱烟和雾化水花用。参见图2,立窑原有的两个烟囱1由水池6底板中心线位置割圆孔伸出,水池6依照水泥立窑的两个烟囱1部位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可分为两个间隔,整个水池共计四个间隔,每个烟囱一侧并排有两个喷淋塔。各单塔锥帽以上部位独立,而锥帽以下斜底水淋扑集室3是相通的,没有间隔。池顶延对角线方向设通长轨道16,轨道上有专用的渣盘车17。参见图3,循环水碟强化喷淋室4内设有两个碟状喷头14,分别与喷淋支管13连接。水泥立窑烟尘向上进入原有的两组烟囱1,立窑两组烟囱1顶部有可随时打开的圆盖封闭,改变方向由侧面有方向不同的斜向上扇形扩散烟道2,通向对角两侧的斜底水淋扑集室3进行扩散后的初步洗涤。斜底水淋扑集室3的上部组装了循环水碟强化喷淋室4将继续上升的烟尘气流深度洗涤净化。在斜底水淋扑集室3中用于洗涤的水是来自上部喷洒的碟状水幕撞击圆筒内壁而反弹下落的水花“大雨”。那么在循环水碟强化喷淋室4中有来自循环水泵11提供的,并且有一定的压头,通过特制的水碟喷头,将水喷成圆盘状即碟状水幕。在由下向上的雾化驱烟风机15的风力吹拂下,水幕碎裂成丰富密集、封闭整个烟道的水花、汽雾空间。净化后的烟气顺排放烟筒5向大气排放。在斜底水淋扑集室3和循环水碟强化喷淋室4中洗涤下来的灰水顺斜坡流到布水通槽8中,再由布水通槽8中的若干个周转放水胶塞阀9向所欲选择工作的周转水池中放水,使灰渣沉淀澄清水经由水池边沿的澄清水回流沟7流到斜底水淋扑集室4底部的澄清水汇集池10,由喷淋用循环水泵11抽吸扬水,反复应用。在灰水沉淀分离周转水池6中沉淀灰渣层上的浮水,由潜水污水泵排向隔壁水池,露出的灰渣层由人工清理装入池顶部轨道渣盘车16推到一侧倾倒。本技术结合水泥立窑窑径的大小和台时产量的多少,所概算出每小时排放最大的烟气量,将机体水池制成长8000~12000mm,宽7000~10000mm,水池高度限定1000mm以内,工作水位在800~900之间。喷淋主体水碟室的内径也在¢800-¢1200之间,斜底水淋扑集室的外型尺寸在3500×1000~5000×1800之间。排放烟筒的直径在¢800~¢1100之间,排放烟筒高度一般不低于10000mm。但如果排放烟筒上设立窑专用轴流风机,烟筒高度可以降低。权利要求1.一种水泥立窑烟尘分流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结合水泥立窑窑顶平台面积与承重结构对应每个烟囱(1)所设计的灰水沉淀机体水池(6),水池(6)内有供水泥立窑烟囱(1)从池底伸出的孔和周围的钢板护套(18);水池(6)内座有带排放烟筒(5)的喷淋塔,水泥立窑烟囱(1)通过斜向上扩散烟道(2)与喷淋塔接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泥立窑烟尘分流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结合水泥立窑窑顶平台面积与承重结构对应每个烟囱(1)所设计的灰水沉淀机体水池(6),水池(6)内有供水泥立窑烟囱(1)从池底伸出的孔和周围的钢板护套(18);水池(6)内座有带排放烟筒(5)的喷淋塔,水泥立窑烟囱(1)通过斜向上扩散烟道(2)与喷淋塔接通连接;水池(6)在喷淋塔后部带有清水汇集池(10),通过水池(6)边沿的澄清水回流沟(7)与水池(6)接通连接,喷淋塔上部与清水汇集池(10)之间通过布水总管(12)、喷淋用循环水泵(1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云彪关春艳
申请(专利权)人:关云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