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T膜层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6379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ET膜层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第一保护膜层、第一压敏胶层、第二保护膜层、第二压敏胶层以及第三保护膜层。通过在PI基板上表面设置双层的PET膜层结构,用以保护显示面板,使其在切割过程中不会影响demura的效果;在清洗过程中不会因为切割碎屑而刮伤显示面板的端子区,防止点灯电性异常;在移栽处理的过程中,发光电极层不会产生裂纹,提升显示面板的良率。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of PET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ET膜层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PET膜层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OLED显示技术被行业各家公司一致看好并追捧。但由于OLED制程特殊性,导致PI基板的生产良率低下。因此,提升良率、降低成本已成为各家公司量产攻克的重中之重。在OLED生产过程中,激光切割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激光切割工艺将半版的玻璃切割成小尺寸面板(panel)。但在切割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碎屑容易扩散到PET保护膜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表面,不仅影响后需的自动画面检查(AutomaticPictureInspection,API)点灯效果,产生误判,而且,在后续清洗过程中碎屑会扩散到端子区,损坏端子区pad线路,造成良率极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PET膜层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面板在清洗过程中,颗粒状的硬质碎屑会造成端子区线路刮伤,造成点灯电性异常,产生垂直亮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PET膜层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面板在切割过程中,容易造成PET保护膜层磨损、擦伤,从而影响demura(改善斑点,减少斑点)效果,或者造成demura失败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PET膜层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Panel进行移栽处理的过程中,容易使得PET保护膜层表面产生凹凸点,导致发光电极层产生裂纹(crack),导致点灯不良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ET膜层结构,至少包括第一保护膜层、第一压敏胶层、第二保护膜层、第二压敏胶层以及第三保护膜层;所述第一压敏胶层贴附于所述第一保护膜层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保护膜层贴附于所述第一压敏胶层远离所述第一保护膜层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压敏胶层贴附于所述第二保护膜层远离所述第一压敏胶层一侧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三保护膜层贴附于所述第二压敏胶层远离所述第二保护膜层一侧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一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小于所述第一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二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所述第一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一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小于所述第二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二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所述第一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一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小于所述第二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三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二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小于所述第一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二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所述第二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二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小于所述第二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三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护膜层和所述第三保护膜层的硬度为4~7H。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敏胶层和所述第二压敏层的厚度均为1-9um。一种如前文所述的PET膜层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去除步骤,去除所述PET膜层结构的第一保护膜层;贴附步骤,将所述PET膜层结构的第一压敏胶层贴附于一PI基板上表面;切割步骤,对所述PI基板进行切割处理;以及第二去除步骤,去除所述第三保护膜层及所述第二压敏胶层。进一步地,在所述贴附步骤之前,还包括基板设置步骤,将所述PI基板固定至一玻璃基板上。进一步地,在所述切割步骤中,采用激光切割方式对所述PI基板进行切割处理。进一步地,在所述切割步骤中,所述PET膜层结构的第三保护膜层被磨损。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去除步骤之后,还包括清洗步骤,对所述PI基板进行清洗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一种PET膜层结构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在PI基板上表面设置双层的PET膜层结构,用以保护显示面板,使其在切割过程中不会影响demura的效果;在清洗过程中不会刮伤显示面板的端子区,防止点灯电性异常;在移栽处理的过程中,发光电极层不会产生裂纹,提升显示面板的良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PET膜层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PET膜层结构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部件标识如下:1第一保护膜层;2第一压敏胶层;3第二保护膜层;4第二压敏胶层;5第三保护膜层;10玻璃基板;20PI基板;30PET膜层;40端子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用以举例证明本专利技术可以实施,这些实施例可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使得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描述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PET膜层结构,包括双层的PET膜层。具体地,所述PET膜层结构至少包括第一保护膜层1、第一压敏胶层2、第二保护膜层3、第二压敏胶层4以及第三保护膜层5。第一压敏胶层2贴附于第一保护膜层1的上表面,其厚度均为1-9um。第一保护膜层1用以保护第一压敏胶层2不被磨损的作用。第二保护膜层3贴附于第一压敏胶层2的上表面;第二保护膜层3的材质为包括硅烷类、聚氨酯类、环氧树脂类、丙烯酸酯类中的至少一种,其硬度为4~7H。第二保护膜层3起到保护第一压敏胶层2不被划伤的作用。第二压敏胶层4贴附于第二保护膜层3的上表面;其厚度均为1-9um。第二压敏胶层4是一类具有对压力有敏感性的胶粘剂。第三保护膜层5贴附于第二压敏胶层4的上表面,其材质为包括硅烷类、聚氨酯类、环氧树脂类、丙烯酸酯类中的至少一种,其的硬度为4~7H。第三保护膜层5起到保护第二压敏胶层4不被划伤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敏胶层2与第一保护膜层1之间的粘合力小于第一压敏胶层2与第二保护膜层3之间的粘合力;第一压敏胶层2与第一保护膜层1之间的粘合力小于第二压敏胶层4与第二保护膜层3之间的粘合力;第一压敏胶层2与第一保护膜层1之间的粘合力小于第二压敏胶层4与第三保护膜层5之间的粘合力。其中,由于第一保护膜层1的表面的光滑度小于第二保护膜层3的光滑度或者第三保护膜层5的光滑度,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压敏胶层2与第一保护膜层1之间的粘合力最小。因此,当所述PET膜层结构贴附于一基板的表面时,用户不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就能将第一保护膜层1去除,从而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压敏胶层4与第二保护膜层5之间的粘合力小于第一压敏胶层2与第二保护膜层3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ET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n第一保护膜层;/n第一压敏胶层,贴附于所述第一保护膜层一侧的表面;/n第二保护膜层,贴附于所述第一压敏胶层远离所述第一保护膜层一侧的表面;/n第二压敏胶层,贴附于所述第二保护膜层远离所述第一压敏胶层一侧的表面;以及/n第三保护膜层,贴附于所述第二压敏胶层远离所述第二保护膜层一侧的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T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第一保护膜层;
第一压敏胶层,贴附于所述第一保护膜层一侧的表面;
第二保护膜层,贴附于所述第一压敏胶层远离所述第一保护膜层一侧的表面;
第二压敏胶层,贴附于所述第二保护膜层远离所述第一压敏胶层一侧的表面;以及
第三保护膜层,贴附于所述第二压敏胶层远离所述第二保护膜层一侧的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ET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一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小于所述第一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二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
所述第一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一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小于所述第二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二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
所述第一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一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小于所述第二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三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ET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二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小于所述第一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二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
所述第二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二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小于所述第二压敏胶层与所述第三保护膜层之间的粘合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ET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保护膜层和所述第三保护膜层的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朝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