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膜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953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膜,包括通过防水粘连剂粘黏的防水层和保护层,所述防水层是由以下组分的成份构成,聚氨酯50‑60份,增韧剂10‑15份,聚乙烯树脂8‑10份,纳米蒙脱士20‑25份,玻璃纤维2‑6份,增韧母料25‑30份,相容剂2‑5份,环氧树脂2‑6份,碳酸钙2‑6份,纳米二氧化钛溶胶3‑7份,埃洛石纳米管1‑5份。还提供了一种防水膜的制造方法。该防水膜,在保证防水效果的前提下,增加了膜的强度和韧性,避免在拉扯和铺设的过程中发生撕裂的情况,防水效果稳定。

A waterproof membran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膜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水膜
,具体涉及一种防水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片状防水膜层压制品因应用于混凝土和其它基材中而众所周知。这些层压制品通常包含载体片材和压敏胶粘剂层。在许多应用中,防水片状材料被施加于已形成的混凝土基材中,例如建筑地基。在此类情况下,抵靠着固化的混凝土表面来施加膜的胶粘剂层。在另一项技术中,将防水膜粘附至混凝土模板或隔热层,其中载体片材抵靠隔热层并且胶粘剂部分面向其中灌注有混凝土的腔。膜的胶粘剂部分将粘附至新鲜灌注的混凝土,从而在去除隔热层之后,在固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提供充分粘附的防水膜。该项技术有时被称为“盲侧”防水。类似的方法可用于水平表面上,其中膜被施加于压实的土壤或砂砾或混凝土板上,其中胶粘剂部分面朝上,然后抵靠该膜浇注混凝土。而该防水膜在实际施工中由于防水膜韧性和强度不足,容易出现破裂穿刺的情况,从而造成废料,影响施工进度,防水稳定性不足,所以需要更新设计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膜及其制造方法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膜,包括通过防水粘连剂粘黏的防水层和保护层,所述防水层是由以下组分的成份构成,聚氨酯50-60份,增韧剂10-15份,聚乙烯树脂8-10份,纳米蒙脱士20-25份,玻璃纤维2-6份,增韧母料25-30份,相容剂2-5份,环氧树脂2-6份,碳酸钙2-6份,纳米二氧化钛溶胶3-7份,埃洛石纳米管1-5份。优选的,所述聚氨酯中混有1-3份的铝箔。优选的,所述增韧母料为EVA或高胶粉。优选的,所述防水层的两侧面均铺设有保护层。优选的,所述保护层为PP仿粘无纺布层,且增韧剂为PMMA塑料薄膜增韧剂。本案还提供了一种防水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适量组分的聚氨酯投入加热罐中持续加热20-30分钟;S2、将S1步骤中熔融的聚氨酯投入混料机,在投入纳米蒙脱士、聚乙烯树脂、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钛溶胶以及埃洛石纳米管和相容剂,混料15-20分钟;S3、将增韧剂、增韧母料和碳酸钙投入超声波振荡瓶中,振荡5-10分钟,取出后投入混料机,混料15-20分钟;S4、将S2和S3步骤中得到的混合物投入加热釜内加热同时搅拌混合,不少于10分钟;S5、将S4步骤中的混合物倒入挤出设备中,挤出成型;S6、通过冷却后,在S5步骤中制得的防水膜两面均匀涂刷防水粘连剂粘,粘连保护层。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的加热温度不低于60摄氏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防水膜及其制造方法,通过纳米蒙脱士极强的吸附力的特性,配合相容剂将玻璃纤维、环氧树脂、聚乙烯树脂、纳米二氧化钛溶胶与聚氨酯进行混合后紧密吸附到一起,大大增强了防水膜的强度,而增韧母料和增韧剂配合碳酸钙,加强了产品的韧性,避免在铺设拉扯的过程中受到摩擦产生破裂穿刺的情况,保证施工进度和防水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水层;2、保护层;3、防水粘连剂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防水膜,包括通过防水粘连剂3粘黏的防水层1和保护层2,所述防水层1是由以下组分的成份构成,聚氨酯50-60份,增韧剂10-15份,聚乙烯树脂8-10份,纳米蒙脱士20-25份,玻璃纤维2-6份,增韧母料25-30份,相容剂2-5份,环氧树脂2-6份,碳酸钙2-6份,纳米二氧化钛溶胶3-7份,埃洛石纳米管1-5份。通过纳米蒙脱士极强的吸附力的特性,配合相容剂将玻璃纤维、环氧树脂、聚乙烯树脂、纳米二氧化钛溶胶与聚氨酯进行混合后紧密吸附到一起,大大增强了防水膜的强度,而增韧母料和增韧剂配合碳酸钙,加强了产品的韧性,避免在铺设拉扯的过程中受到摩擦产生破裂穿刺的情况,保证施工进度,和防水的稳定性。所述聚氨酯中混有1-3份的铝箔,保证聚氨酯的柔软性,从而保证成品防水膜的折叠抗压性能。所述增韧母料为EVA或高胶粉,保证增韧效果。所述防水层的两侧面均铺设有保护层,增强防水膜侧面的耐磨性。所述保护层为PP仿粘无纺布层,且增韧剂为PMMA塑料薄膜增韧剂。本案还提供了一种防水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适量组分的聚氨酯投入加热罐中持续加热20-30分钟;S2、将S1步骤中熔融的聚氨酯投入混料机,在投入纳米蒙脱士、聚乙烯树脂、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钛溶胶以及埃洛石纳米管和相容剂,混料15-20分钟;S3、将增韧剂、增韧母料和碳酸钙投入超声波振荡瓶中,振荡5-10分钟,取出后投入混料机,混料15-20分钟;S4、将S2和S3步骤中得到的混合物投入加热釜内加热同时搅拌混合,不少于10分钟;S5、将S4步骤中的混合物倒入挤出设备中,挤出成型;S6、通过冷却后,在S5步骤中制得的防水膜两面均匀涂刷防水粘连剂粘,粘连保护层。所述S1步骤中的加热温度不低于60摄氏度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防水粘连剂粘黏的防水层和保护层,所述防水层是由以下组分的成份构成,/n聚氨酯50-60份,增韧剂10-15份,聚乙烯树脂8-10份,纳米蒙脱士20-25份,玻璃纤维2-6份,增韧母料25-30份,相容剂2-5份,环氧树脂2-6份,碳酸钙2-6份,纳米二氧化钛溶胶3-7份,埃洛石纳米管1-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防水粘连剂粘黏的防水层和保护层,所述防水层是由以下组分的成份构成,
聚氨酯50-60份,增韧剂10-15份,聚乙烯树脂8-10份,纳米蒙脱士20-25份,玻璃纤维2-6份,增韧母料25-30份,相容剂2-5份,环氧树脂2-6份,碳酸钙2-6份,纳米二氧化钛溶胶3-7份,埃洛石纳米管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中混有1-3份的铝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母料为EVA或高胶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的两侧面均铺设有保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PP仿粘无纺布层,且增韧剂为PMMA塑料薄膜增韧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邰东方葛宜普陈华清梁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迅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