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立体热转移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147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立体热转移膜,涉及反光材料,包括表面胶膜层、炫光层、基材层、胶黏层、热熔层,各层结构之间相互粘黏形成一体;炫光层包括炫光聚酯层和/或逆变反射层,分别对应炫光立体热转移膜和逆变反射热转移膜;炫光聚酯层包含聚氨酯、固化剂、分散剂、有机颜料、流平剂、发光粉、变色粉、温变粉、稠化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成分;逆变反射层包括折射体、附着于折射体上的反射膜,折射体包裹有反射膜的一侧嵌于炫光聚酯层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热熔层在受热的情况下能够产生熔化,进而渗透入布料的纤维孔隙之中与布料相互结合,这种渗透结合的方式相比起表面粘贴能够具有更高的结合牢固,从而达到提高热转移膜对衣物附着力的目的。

A 3D solid heat transfer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立体热转移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光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3D立体热转移膜。
技术介绍
反光材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交通安全设备、制服、工作服、防护服等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的高科技产品。反光材料能够将远方的直射光反射回发射处,不论在白天还是黑夜均有良好的逆反射光学性能,尤其是晚上,能够形成明显的逆反射光,进而对远方高速行驶的车辆等起到提醒的目的。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7381049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幻彩反光膜,包括反光膜主体、凹槽、圆孔、凹痕、环氧树脂胶层、底离型纸层、除味剂和荧光粉,所述幻彩反光膜主体顶部等距离开设有凹槽,所述幻彩反光膜主体顶部且位于凹槽一侧等距离开设有圆孔。如上所述的幻彩反光膜,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借助环氧树脂胶层所具有的粘结力与其他物体进行结合,当被粘贴对象为衣物时,由于衣物的纤维组织之间密布透气孔隙,使得衣物与幻彩反光膜之间的接触面积受孔隙影响而严重减小,这就导致环氧树脂胶层与衣物之间的粘结力严重下降,从而导致幻彩反光膜对衣物的附着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3D立体热转移膜,能够让反光膜与衣物相互渗透,从而提高反光膜与衣物之间的附着力。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3D立体热转移膜,包括表面胶膜层、炫光层、基材层、胶黏层、热熔层,所述各层结构之间通过复合工艺相互粘黏形成一体;所述炫光层包括炫光聚酯层和/或逆变反射层,分别对应炫光立体热转移膜和逆变反射热转移膜;所述炫光聚酯层包含聚氨酯、固化剂、分散剂、有机颜料、流平剂、发光粉、变色粉、温变粉、稠化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成分,其组合后分别对应普通彩色聚酯层、彩色发光聚酯层、彩色光变聚酯层、彩色温变聚酯层;所述逆变反射层包括折射体、附着于折射体上且对折射体呈半包裹态的反射膜,所述折射体包裹有反射膜的一侧嵌于炫光聚酯层中。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热熔层能够在受热后产生熔化,这样在将本方案热转移膜安装于服装上时,只需要将其敷贴于布料上,然后用熨斗对热转移膜进行加热即可,热转移膜在受热的过程中逐渐软化,并渗入布料的纤维之中,与布料良好结合,这种结合方式,相比起普通反光贴膜直接粘贴于布料表面的方式,反光贴膜与布料之间的结合力将会更强;同时彩色、发光、光变、温变及逆变反射等特性的聚酯层也使得这种热转移膜具有更强的视觉效果,从而提升整体的装饰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普通彩色聚酯层包含55~60%聚氨酯、8~10%异氰酸酯类固化剂、10~15%酞菁有机颜料、5~8%硬脂酰胺与高级醇混合分散剂、2~3%氟碳流平剂、10~12%氧化铝粉稠化粉。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聚氨酯作为粘结剂,固化剂促进聚氨酯凝固,颜料则用于对聚酯层着色,使其显现出彩色效果,氧化铝粉则用用于对混合物体系进行浓稠度调节,氧化铝粉不溶于有机溶剂、水等物质,同时还具备耐火性,因此加入后能够提高热转移膜的阻燃性;而分散剂和流平剂则促使颜料、固化剂等充分分散于聚氨酯体系中,从而使彩色聚氨酯层的颜色更加均匀。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彩色发光聚酯层包含45~50%聚氨酯、8~10%异氰酸酯类固化剂、5~8%硬脂酰胺分散剂、2~3%氟碳流平剂、15~20%稀土发光粉、10~15%酞菁有机颜料。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彩色发光聚酯层与普通彩色聚酯层大体上一样,而稀土粉能够吸收光源的能量并将之以微光散发出来,进而使得普通彩色聚酯层能够具备发光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彩色光变聚酯层包含50~60%聚氨酯、8~10%异氰酸酯类固化剂、8~15%酞菁有机颜料、5~8%硬脂酰胺分散剂、2~3%氟碳流平剂、10~15%偶氮苯类化合物光致变色粉。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彩色光变聚酯层与普通彩色聚酯层同样类似,只是在普通彩色聚酯层的基础上,增加了光致变色粉,使得聚酯层能够在光照的影响下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进而达到变色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彩色温变聚酯层包含50~60%聚氨酯、8~10%异氰酸酯类固化剂、10~15%酞菁有机颜料、5~8%高级醇分散剂、2~3%氟碳流平剂、5~15%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温变粉。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彩色温变聚酯层与普通彩色聚酯层的区别在于其颜色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这主要是聚酯层中的温变粉在产生作用,其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色彩,进而使得聚酯层的颜色具备温变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炫光立体热转移膜的具体复合工艺为:选取PET作为表面胶膜层,将PET胶涂布于光面板上,自然流平并干燥后将PET胶膜层剥离,并对PET胶膜层的两个表面分别进行镜面和磨砂处理,之后在PET胶膜层的磨砂面上涂布炫光聚酯层,待炫光聚酯层流平、干燥后涂布PU胶,待PU胶流平、干燥后形成基材层,然后对基材层的表面进行磨砂处理,之后继续往基材层上涂布聚氨酯,待聚氨酯流平、干燥后形成胶黏层,最后将PES或TPU涂布到胶黏层上,待PES或TPU流平、干燥后形成热熔层,得到炫光立体热转移膜成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PET膜位于最外层主要是对热转移膜提供保护,对水、油进行疏导,防止热转移膜污损;磨砂处理则用于加强PET胶膜与炫光聚酯层之间的粘结力;PU胶则作为基材,用于加强热转移膜的整体抗撕裂强度及柔韧性;聚氨酯用于加强热熔层和基材层之间的粘结力;而PES或TPU则属于热熔型材料,受热能够产生熔化,其他材料的熔点则远高于PES和TPU,这样既能够确保热转移膜的形态稳定,同时也能够让热转移膜和布料完美结合,从而使得这种热转移膜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面胶膜层上通过镭射雕刻有镂空区,所述镂空区的雕刻深度大于表面胶膜层的厚度且小于表面胶膜层加炫光聚酯层的厚度之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PET胶膜虽然是透明材质,但还是会对光照产生一定反射以及折射,对其进行镭射雕刻后能够暴露出PET底下的彩色聚酯层,进而使得热转贴膜能够具备更强的色彩展示效果,同时镭射雕刻能够形成特定的形状,从而使得这种热转移贴膜具有更好的装饰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逆变反射热转移膜的具体复合工艺为:以玻璃微珠作为折射体,将玻璃微珠摊布于热塑性PE膜上,对热塑性PE膜进行加热熔融,使玻璃微珠沉降入热塑性PE膜内,然后对玻璃微珠暴露于热塑性PE膜外的部分进行真空电镀,使其上形成反射膜,之后再依次在玻璃微珠表面涂布聚酯涂层或炫光聚酯层、PU基材层、聚氨酯胶黏层、PES或TPU热熔层,最后将热塑性PE膜进行扒皮,同时在扒皮后的玻璃微珠表面覆盖PET胶膜,形成逆变反射热转移膜成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热塑性PE膜主要是对玻璃微珠进行定型,防止玻璃微珠在镀膜的过程中产生移动;聚酯涂层和炫光聚酯层用于对玻璃微珠进行固着,使玻璃微珠不容易发生脱落,同时炫光聚酯层还能够对玻璃微珠进行着色,使玻璃微珠在反光时还能展现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立体热转移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胶膜层、炫光层、基材层、胶黏层、热熔层,各层结构之间通过复合工艺相互粘黏形成一体;/n所述炫光层包括炫光聚酯层和/或逆变反射层,分别对应炫光立体热转移膜和逆变反射热转移膜;/n所述炫光聚酯层包含聚氨酯、固化剂、分散剂、有机颜料、流平剂、发光粉、变色粉、温变粉、稠化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成分,其组合后分别对应普通彩色聚酯层、彩色发光聚酯层、彩色光变聚酯层、彩色温变聚酯层;/n所述逆变反射层包括折射体、附着于折射体上且对折射体呈半包裹态的反射膜,所述折射体包裹有反射膜的一侧嵌于炫光聚酯层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立体热转移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胶膜层、炫光层、基材层、胶黏层、热熔层,各层结构之间通过复合工艺相互粘黏形成一体;
所述炫光层包括炫光聚酯层和/或逆变反射层,分别对应炫光立体热转移膜和逆变反射热转移膜;
所述炫光聚酯层包含聚氨酯、固化剂、分散剂、有机颜料、流平剂、发光粉、变色粉、温变粉、稠化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成分,其组合后分别对应普通彩色聚酯层、彩色发光聚酯层、彩色光变聚酯层、彩色温变聚酯层;
所述逆变反射层包括折射体、附着于折射体上且对折射体呈半包裹态的反射膜,所述折射体包裹有反射膜的一侧嵌于炫光聚酯层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立体热转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彩色聚酯层包含55~60%聚氨酯、8~10%异氰酸酯类固化剂、10~15%酞菁有机颜料、5~8%硬脂酰胺与高级醇混合分散剂、2~3%氟碳流平剂、10~12%氧化铝粉稠化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立体热转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发光聚酯层包含45~50%聚氨酯、8~10%异氰酸酯类固化剂、5~8%硬脂酰胺分散剂、2~3%氟碳流平剂、15~20%稀土发光粉、10~15%酞菁有机颜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立体热转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光变聚酯层包含50~60%聚氨酯、8~10%异氰酸酯类固化剂、8~15%酞菁有机颜料、5~8%硬脂酰胺分散剂、2~3%氟碳流平剂、10~15%偶氮苯类化合物光致变色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立体热转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温变聚酯层包含50~60%聚氨酯、8~10%异氰酸酯类固化剂、10~15%酞菁有机颜料、5~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初林王增友王建平孙余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夜光明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