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旧电池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615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旧电池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两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卡座,且四个卡座内壁均通过卡扣卡接有同一个内箱,所述内箱两侧外壁均开有通孔,且两个通孔的内壁均插接有导风管,所述烘干箱底部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吹风机,且两个吹风机均通过螺纹与导风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内箱顶部和底部内壁均通过螺钉固定有连接件,且两个连接件相对一侧外壁均通过螺纹连接有同一个海绵板,所述内箱顶部和底部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加热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对石墨棒的烘干效果,能够及时检测到装置本体内部的烘干情况,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安全性,能够对内箱进行安装和拆卸,促进了对内箱的清洗和更换。

A drying device for waste batter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旧电池烘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烘干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废旧电池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电能源作为清洁能源逐渐取代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能源,电池的应用更加广泛,废旧电池的回收也成为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过程。且废旧电池在回收过程中需经历放电、清洗和烘干,而在烘干过程时,需要对作为电极的石墨棒进行烘干再利用,这就需要一种其烘干装置。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019113.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废旧电池烘干装置,包括烘干机壳体、壳体上方设置有入料斗,壳体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转筒、第一加热盒、第二转筒、第二加热盒、第三转筒以及盛放盒的装置。然而,现有的传统石墨棒烘干装置都存在烘干效果差,且整体装置的保温效果也不好,因此,亟需一种废旧电池烘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废旧电池烘干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旧电池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两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卡座,且四个卡座内壁均通过卡扣卡接有同一个内箱,所述内箱两侧外壁均开有通孔,且两个通孔的内壁均插接有导风管,所述烘干箱底部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吹风机,且两个吹风机均通过螺纹与导风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内箱顶部和底部内壁均通过螺钉固定有连接件,且两个连接件相对一侧外壁均通过螺纹连接有同一个海绵板,所述内箱顶部和底部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加热棒,且内箱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温度传感器。优选的,所述内箱背面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等距离分布的放置板,且放置板两侧外壁均通过粘接有防护板。优选的,所述放置板顶部外壁均开有两个卡槽,且每个卡槽底部内壁均通过粘接有树脂膜。优选的,每个所述卡槽靠近树脂膜上方的两侧内壁均通过粘接有凸起,且内箱正面外壁开有第一安装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一侧内壁通过铰链合页铰接有第一箱门,且第一箱门正面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把手。优选的,所述烘干箱正面外壁开有第二安装孔,且第二安装孔一侧内壁通过铰链合页铰接有第二箱门,第二箱门正面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门栓。优选的,所述第二箱门正面外壁开有第三安装孔,且第三安装孔四周内壁均通过螺钉固定有玻璃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废旧电池烘干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用于废旧电池烘干装置,通过设置有内箱、加热棒和放置板,能够提高对石墨棒的烘干效果,同时在内箱的内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能够及时检测到装置本体内部的烘干情况,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安全性。2.该用于废旧电池烘干装置,通过设置有海绵板和树脂膜,能够对蒸发的水汽和石墨棒表面的水进行有效吸收,进而提高了石墨棒的烘干效率,同时通过设置有卡座和卡扣,能够对内箱进行安装和拆卸,进而促进了对内箱的清洗和更换。3.该用于废旧电池烘干装置,通过设置有吹风机和导风管,能够及时对内箱进行风干,有效地促进了对石墨棒的烘干质量。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烘干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废旧电池烘干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废旧电池烘干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废旧电池烘干装置卡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块、2-烘干箱、3-吹风机、4-导风管、5-卡座、6-卡扣、7-内箱、8-加热棒、9-海绵板、10-放置板、11-卡槽、12-防护板、13-温度传感器、14-连接件、15-第一箱门、16-第二箱门、17-密封条、18-门栓、19-树脂膜、20-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废旧电池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2,烘干箱2两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卡座5,且四个卡座5内壁均通过卡扣6卡接有同一个内箱7,能够对内箱进行安装和拆卸,进而促进了对内箱的清洗和更换,且内箱7两侧外壁均开有通孔,且两个通孔的内壁均插接有导风管4,烘干箱2底部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吹风机3,且两个吹风机3均通过螺纹与导风管4的一端相连接,能够及时对内箱进行风干,有效地促进了对石墨棒的烘干质量,内箱7顶部和底部内壁均通过螺钉固定有连接件14,且两个连接件14相对一侧外壁均通过螺纹连接有同一个海绵板9,能够对蒸发的水汽进行吸收,内箱7顶部和底部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加热棒8,能够提高对石墨棒的烘干效果,且内箱7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温度传感器13,能够及时检测到装置本体内部的烘干情况,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安全性。本技术中,内箱7背面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等距离分布的放置板10,且放置板10两侧外壁均通过粘接有防护板12。本技术中,放置板10顶部外壁均开有两个卡槽11,且每个卡槽11底部内壁均通过粘接有树脂膜19,能够对石墨棒表面的水进行有效吸收。本技术中,每个卡槽11靠近树脂膜19上方的两侧内壁均通过粘接有凸起20,且内箱7正面外壁开有第一安装孔。本技术中,第一安装孔的一侧内壁通过铰链合页铰接有第一箱门15,且第一箱门15正面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把手。本技术中,烘干箱2正面外壁开有第二安装孔,且第二安装孔一侧内壁通过铰链合页铰接有第二箱门16,第二箱门16正面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门栓18,烘干箱2底部四角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块1,温度传感器13的型号为WRM-101,控制器的型号为FR-FX1N。本技术中,第二箱门16正面外壁开有第三安装孔,且第三安装孔四周内壁均通过螺钉固定有玻璃窗。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门栓18将第二箱门16打开,并通过把手将第一箱内15打开,将清洗过后的石墨棒放于放置板10顶部的卡槽11内,而卡槽11内壁设置有树脂膜19,能够对石墨棒表面的水进行吸附,同时卡槽11内设置有凸起20,能够对石墨棒进行有效固定,紧接着,关上第一箱门15和第二箱门16,启动加热棒8,对放置板10上方的石墨棒进行烘干工作,同时蒸发的水蒸气通过海绵板9进行吸收,起到了快速烘干的效果,同时温度传感器13实时监测内箱7的温度,当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将加热棒8关闭,并启动吹风机3,通过导风管4对内箱7进行风干工作,完成后取出石墨棒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旧电池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2)两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卡座(5),且四个卡座(5)内壁均通过卡扣(6)卡接有同一个内箱(7),所述内箱(7)两侧外壁均开有通孔,且两个通孔的内壁均插接有导风管(4),所述烘干箱(2)底部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吹风机(3),且两个吹风机(3)均通过螺纹与导风管(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内箱(7)顶部和底部内壁均通过螺钉固定有连接件(14),且两个连接件(14)相对一侧外壁均通过螺纹连接有同一个海绵板(9),所述内箱(7)顶部和底部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加热棒(8),且内箱(7)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温度传感器(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旧电池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2)两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卡座(5),且四个卡座(5)内壁均通过卡扣(6)卡接有同一个内箱(7),所述内箱(7)两侧外壁均开有通孔,且两个通孔的内壁均插接有导风管(4),所述烘干箱(2)底部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吹风机(3),且两个吹风机(3)均通过螺纹与导风管(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内箱(7)顶部和底部内壁均通过螺钉固定有连接件(14),且两个连接件(14)相对一侧外壁均通过螺纹连接有同一个海绵板(9),所述内箱(7)顶部和底部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加热棒(8),且内箱(7)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温度传感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旧电池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箱(7)背面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等距离分布的放置板(10),且放置板(10)两侧外壁均通过粘接有防护板(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旧电池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征贤石小东钟姝张东学李建球晁锋刚杨志张德剑王春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