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燃烧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031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燃烧锅炉,属于涉及锅炉技术领域。炉体,炉体内设有燃烧室;层燃炉排,设置在炉体内下部并位于燃烧室下开口的下方;层燃炉排朝向燃烧室一侧均布有若干气帽,所述气帽连通层燃炉排内的气室,层燃炉排的下部与炉体旋转连接;旋转机构,设置在层燃炉排一侧并用于驱动层燃炉排旋转;送风装置,位于炉体一侧并连通所述层燃炉排内的气室;以及二次风管,其一端连通送风装置,另一端设置在燃烧室和层燃炉排的结合处,并能够沿该结合处形成环形进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二次进风,使得炉排送风效果更好,起到辅助密封作用,减少锅炉内部非排灰区域积灰,影响设备运行效果。

A biomass burning b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燃烧锅炉
本技术涉及锅炉
,特别是一种生物质燃烧锅炉。
技术介绍
炉排是燃烧设备中用于堆置燃料并使之有效燃烧的部件,传统的炉排承载的是块状燃料,通常在炉排上开有条形格栅以方便排出煤渣并为燃料燃烧提供氧气,传统炉排无法承载粉末燃料或生物质能源。专利CN103542400B公开了一种用于燃烧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设备及该设备的燃烧方法。该种生物质燃料燃烧设备,包括燃烧炉和送风装置,燃烧炉内设有可旋转的炉排和炉排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炉排包括圆形的旋转底板、设置于旋转底板上方的多组风帽组、铺设于风帽上的耐火泥层、连接于旋转底板圆心处的落灰管以及固定于旋转底板外沿的封板。但是该种旋转风冷炉排系统一定程度上能使粉料均匀分布在炉排上方燃烧,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点:1、只有一次送风,如果送风压力过大鼓入的空气将原先悬浮燃烧的生物质或灰烬从层燃炉排、燃烧室之间的缝隙吹出、或者空气自该处溢出,这样在设备内形成积灰或者降低鼓入空气的效果。2、该炉排上只设置了耐火泥层,无法做到很好隔热的效果,大量热量从炉排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燃烧锅炉,能够通过二次进风,使得炉排送风效果更好,起到辅助密封作用,减少锅炉内部非排灰区域积灰,影响设备运行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质燃烧锅炉,炉体,炉体内设有燃烧室;层燃炉排,设置在炉体内下部并位于燃烧室下开口的下方;层燃炉排朝向燃烧室一侧均布有若干气帽,所述气帽连通层燃炉排内的气室,层燃炉排的下部与炉体旋转连接;旋转机构,设置在层燃炉排一侧并用于驱动层燃炉排旋转;送风装置,位于炉体一侧并连通所述层燃炉排内的气室;以及二次风管,其一端连通送风装置,另一端设置在燃烧室和层燃炉排的结合处,并能够沿该结合处形成环形进风。优选的,所述层燃炉排还包括炉排体、耐热材料层、隔热层和排灰管;所述炉排体内为密封的气室,炉排体上端面上设有所述耐热材料层,耐热材料层和炉排体上端面之间设有所述隔热层;所述耐热材料层朝向燃烧室的一侧形成漏斗形结构且直径大于燃烧室下开口的直径;所述排灰管设置在炉排体中间并且排灰管一端位于所述耐热材料层漏斗形结构的底部、另一端贯穿炉排体并位于炉体底部;所述气帽均布在炉排体上端面上,且气帽一端位于耐热材料层上方,另一端位于炉排体上端面下方并位于气室内。优选的,所述耐热材料层的漏斗形结构相对水平面倾向角度为10-45°。优选的,所述炉排体上端面沿其边沿还设有水平支撑板,水平支撑板相对远离炉排体中心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一环形隔板,所述炉体相对相邻两第一环形隔板之间设有第二环形隔板,所述第一环形隔板和第二环形隔板构成之字形通道。优选的,所述二次风管的一端设置在靠近燃烧室的一第二环形隔板上。优选的,所述耐热材料层的一端设置在水平支撑板上方。优选的,所述燃烧室下开口处沿下开口圆周设有环形封板,所述耐热材料层一端与靠近炉排体中心的一第一环形隔板贴合并且平齐;所述环形封板、第一环形隔板和第二环形隔板构成所述之字形通道。优选的,所述二次风管上设有阀门。优选的,所述炉体上部连接设有有蒸汽发生部件。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燃烧室和层燃炉排的结合处设置二次风管,使得能够沿燃烧室和层燃炉排的结合处形成环形进风,这样燃烧室与结合处的气压平衡,高压气体不会从燃烧室和层燃炉排的结合处排出,同时使得悬浮燃烧的生物质或灰烬不会从层燃炉排、燃烧室之间的缝隙或结合处吹出;确保设备运行正常;节约能耗。2.本技术通过设置炉排设置能够很好阻止燃烧室热量流失,同时可以很好保护炉排工作,耐热材料层形成漏斗形结构可以在隔绝燃烧室同对灰渣的集中回收,清理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炉体、2-层燃炉排、21-炉排体、22-气帽、23-耐热材料层、24-隔热层、25-排灰管、26-第一环形隔板、3-旋转机构、4-送风装置、5-二次风管、51-阀门、6-环形封板、7-第二环形隔板、8-之字形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技术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公开一种生物质燃烧锅炉,更进一步是用于木材等生物质进行燃烧处理并产生蒸汽的蒸汽锅炉,整个蒸汽锅炉可以分为燃烧部分、蒸汽发生部分、进料部分和进风及尾气处理部分。其中,燃烧锅炉或燃烧部分为本方案保护所在,其他部件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实现。本燃烧锅炉和蒸汽发生部可分为组合结构,蒸汽发生部分设置在本燃烧锅炉上端。本燃烧锅炉具体包括炉体1、层燃炉排2、旋转机构3、送风装置4和二次风管5。炉体1安装设置在地面,炉体1正下方设置有用于排灰的排灰槽及排灰装置,排灰装置具体可以采用排灰小车及驱动结构,排灰小车用于收集炉体1排出炉渣,驱动结构用于将灰小车从排灰槽拉出。炉体1内设置燃烧室,燃烧室采用耐火砖砌成。层燃炉排2设置在炉体1内下部并位于燃烧室下开口的下方;层燃炉排2朝向燃烧室一侧均布有若干气帽22,气帽22连通层燃炉排2内的气室,层燃炉排2的下部与炉体1旋转连接。旋转机构3设置在层燃炉排2一侧并用于驱动层燃炉排2旋转。送风装置4位于炉体1一侧并连通所述层燃炉排2内的气室。这样通过送风装置4对层燃炉排2输入高压空气,层燃炉排2同时旋转,高压空气从气帽22上端侧面多个出风口排出,使得生物质在燃烧室悬浮燃烧。二次风管5其一端连通送风装置4,另一端设置在燃烧室和层燃炉排2的结合处,并能够沿该结合处形成环形进风;同时,二次风管5上设有阀门51。通过形成环形进风避免由于内外压强差使得悬浮燃烧的生物质或灰烬从层燃炉排2、燃烧室之间的结合处吹出。这里环形进风可以通过在燃烧室和层燃炉排2的结合处设置环形进风管,或者在燃烧室和层燃炉排2的结合处设置环形进风槽或进风口。具体的,层燃炉排2还包括炉排体21、耐热材料层23、隔热层24和排灰管25。炉排体21内为密封的气室,炉排体21上端面上设有所述耐热材料层23,耐热材料层23和炉排体21上端面之间设有所述隔热层24。耐热材料层23朝向燃烧室的一侧形成漏斗形结构且直径大于燃烧室下开口的直径。排灰管25设置在炉排体21中间并且排灰管25一端位于所述耐热材料层23漏斗形结构的底部、另一端贯穿炉排体21并位于炉体1底部。所述气帽22均布在炉排体21上端面上,且气帽22一端位于耐热材料层23上方,另一端位于炉排体21上端面下方并位于气室内。炉排体21上端面沿其边沿还设有水平支撑板,水平支撑板相对远离炉排体21中心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一环形隔板26,所述炉体1相对相邻两第一环形隔板26之间设有第二环形隔板7。燃烧室下开口处沿下开口圆周设有环形封板6。耐热材料层23的一端设置在水平支撑板上方,并与靠近炉排体21中心的一第一环形隔板26贴合并且平齐。环形封板6、第一环形隔板26和第二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燃烧锅炉,其特征在于:/n炉体,炉体内设有燃烧室;/n层燃炉排,设置在炉体内下部并位于燃烧室下开口的下方;层燃炉排朝向燃烧室一侧均布有若干气帽,所述气帽连通层燃炉排内的气室,层燃炉排的下部与炉体旋转连接;/n旋转机构,设置在层燃炉排一侧并用于驱动层燃炉排旋转;/n送风装置,位于炉体一侧并连通所述层燃炉排内的气室;以及/n二次风管,其一端连通送风装置,另一端设置在燃烧室和层燃炉排的结合处,并能够沿该结合处形成环形进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燃烧锅炉,其特征在于:
炉体,炉体内设有燃烧室;
层燃炉排,设置在炉体内下部并位于燃烧室下开口的下方;层燃炉排朝向燃烧室一侧均布有若干气帽,所述气帽连通层燃炉排内的气室,层燃炉排的下部与炉体旋转连接;
旋转机构,设置在层燃炉排一侧并用于驱动层燃炉排旋转;
送风装置,位于炉体一侧并连通所述层燃炉排内的气室;以及
二次风管,其一端连通送风装置,另一端设置在燃烧室和层燃炉排的结合处,并能够沿该结合处形成环形进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燃烧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燃炉排还包括炉排体、耐热材料层、隔热层和排灰管;所述炉排体内为密封的气室,炉排体上端面上设有所述耐热材料层,耐热材料层和炉排体上端面之间设有所述隔热层;所述耐热材料层朝向燃烧室的一侧形成漏斗形结构且直径大于燃烧室下开口的直径;所述排灰管设置在炉排体中间并且排灰管一端位于所述耐热材料层漏斗形结构的底部、另一端贯穿炉排体并位于炉体底部;所述气帽均布在炉排体上端面上,且气帽一端位于耐热材料层上方,另一端位于炉排体上端面下方并位于气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燃烧锅炉,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迎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烧得旺锅炉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