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力管网补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895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力管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力管网补偿器,包括管接头壳体,连接壳体,支撑环、支撑限位环,管接头壳体一端固定有支撑限位环,另一端水平固定有连接壳体且垂直固定有支撑环,热力管的端部置于热力管网补偿器内,热力管的端部固定有热力管限位环,内衬管设在热力管内部,尼龙接头固定在内衬管端部,尼龙接头表面固定一圈尼龙接头限位环,管接头壳体、支撑环、支撑限位环形成可供尼龙接头限位环和热力管限位环滑动的空腔,从而实现热力管和内衬管的补偿,互不干扰,解决了现补偿器无法同时满足内衬管和外金属管的变形问题,结构简单,易于推广。

A compensator for heat pipe net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力管网补偿器
本技术涉及热力管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力管网补偿器
技术介绍
热力管网为高温高压管道,管道在热媒输送过程中会产生热伸长,为消除因热伸长给管道产生热应力的影响,必须在管道上设置各种补偿器。现热力管网补偿器主要有自然补偿、波纹管补偿器、套筒补偿器等。热力地下管网阀井室内空间较小,套筒式补偿器因补偿量大、成本低、流体阻力下、占地空间小,而得到广泛使用。现有套筒式补偿器一般直焊在热力管网上,需要经常检修和更换填料,否则容易泄漏,供热地下管网使用非开挖修复技术时,内衬管同样受到热应力的影响,且热变形量比金属热变形量更大,现补偿器无法同时满足内衬管和外金属管的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力管网补偿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热力管网补偿器,包括管接头壳体,连接壳体,支撑环、支撑限位环,所述管接头壳体一端固定有支撑限位环,另一端水平固定有连接壳体且垂直固定有支撑环,所述热力管的端部置于热力管网补偿器内,所述热力管的端部固定有热力管限位环,内衬管设在热力管内部,尼龙接头固定在内衬管端部,尼龙接头表面固定一圈尼龙接头限位环,所述管接头壳体、支撑环、支撑限位环形成可供尼龙接头限位环和热力管限位环滑动的空腔,由管接头壳体、连接壳体、支撑环、支撑限位环形成的热力管网补偿器嵌套于热力管及尼龙接头端部。优选的,所述连接壳体、支撑环和尼龙接头合围的区域设有密封橡胶。优选的,所述热力管与内衬管、尼龙接头之间设有耐摩擦材料。优选的,所述尼龙接头限位环与尼龙接头通过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管接头壳体分别与连接壳体、支撑限位环、支撑环焊接。优选的,所述热力管与热力管限位环焊接。优选的,所述热力管网补偿器为两半圆形结构,每个半圆侧面端部各设有两凸耳,两个半圆通过凸耳用螺栓连接。本技术管接头壳体、支撑环、支撑限位环形成可供尼龙接头限位环和热力管限位环滑动的空腔,从而实现热力管和内衬管的补偿,互不干扰,解决了现补偿器无法同时满足内衬管和外金属管的变形问题,结构简单,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热力管网补偿器示意图。图2为热力管网补偿器侧视示意图。图3为热力管网补偿器半圆结构侧视示意图。图中,1、管接头壳体2、连接壳体3、支撑环4、支撑限位环5、热力管6、耐摩擦材料7、内衬管8、密封橡胶9、尼龙接头10、尼龙接头限位环11、热力管限位环12、凸耳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热力管网补偿器,下面结合附图对其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热力管网补偿器,包括管接头壳体1,连接壳体2,支撑环3、支撑限位环4,所述管接头壳体1一端固定有支撑限位环4,另一端水平固定有连接壳体2,垂直固定有支撑环3,所述热力管5的端部置于热力管网补偿器内,所述热力管5的端部固定有热力管限位环11,内衬管7设在热力管5内部,尼龙接头9固定在内衬管7端部,尼龙接头9表面固定一圈尼龙接头限位环10,所述管接头壳体1、支撑环3、支撑限位环4形成可供尼龙接头限位环10和热力管限位环11滑动的空腔,由管接头壳体1、连接壳体2、支撑环3、支撑限位环4形成的热力管网补偿器嵌套于热力管5及尼龙接头9端部。所述连接壳体2、支撑环3和尼龙接头9合围的区域设有密封橡胶8,起到密封的作用。所述热力管5与内衬管7、尼龙接头9之间设有耐摩擦材料6,由于热力管5与内衬管7的变形量不同,设置摩擦材料为了避免两者因相互摩擦而出现损坏。所述尼龙接头限位环10与尼龙接头9通过螺栓连接,采用螺栓连接便于拆卸,安装方便。所述管接头壳体1分别与连接壳体2、支撑限位环4、支撑环3焊接。所述热力管5与热力管限位环11焊接,用于限制热力管在补偿器内滑动。所述热力管网补偿器为两半圆形结构,每个半圆侧面端部各设有两凸耳12,两个半圆通过凸耳12用螺栓连接,采用半圆形结构,方便安装,拆卸,维修。工作原理:首先将尼龙接头与内衬管连接在一起,在尼龙接头上安装尼龙接头限位环,在热力管网端部焊接热力管限位环,再将管接头壳体分别与连接壳体、支撑限位环、支撑环焊接,使得热力管补偿器嵌套在热力管及尼龙接头端部,管接头壳体、支撑环、支撑限位环形成可供尼龙接头限位环和热力管限位环滑动的空腔,由于热力管的伸缩与内衬管的变形量不同,本技术给出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热力管和内衬管的补偿,互不干扰,解决了现补偿器无法同时满足内衬管和外金属管的变形问题。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技术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力管网补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接头壳体(1),连接壳体(2),支撑环(3)、支撑限位环(4),所述管接头壳体(1)一端固定有支撑限位环(4),另一端水平固定有连接壳体(2)且垂直固定有支撑环(3),所述热力管(5)的端部置于热力管网补偿器内,所述热力管(5)的端部固定有热力管限位环(11),内衬管(7)设在热力管(5)内部,尼龙接头(9)固定在内衬管(7)端部,尼龙接头(9)表面固定一圈尼龙接头限位环(10),所述管接头壳体(1)、支撑环(3)、支撑限位环(4)形成可供尼龙接头限位环(10)和热力管限位环(11)滑动的空腔,由管接头壳体(1)、连接壳体(2)、支撑环(3)、支撑限位环(4)形成的热力管网补偿器嵌套于热力管(5)及尼龙接头(9)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力管网补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接头壳体(1),连接壳体(2),支撑环(3)、支撑限位环(4),所述管接头壳体(1)一端固定有支撑限位环(4),另一端水平固定有连接壳体(2)且垂直固定有支撑环(3),所述热力管(5)的端部置于热力管网补偿器内,所述热力管(5)的端部固定有热力管限位环(11),内衬管(7)设在热力管(5)内部,尼龙接头(9)固定在内衬管(7)端部,尼龙接头(9)表面固定一圈尼龙接头限位环(10),所述管接头壳体(1)、支撑环(3)、支撑限位环(4)形成可供尼龙接头限位环(10)和热力管限位环(11)滑动的空腔,由管接头壳体(1)、连接壳体(2)、支撑环(3)、支撑限位环(4)形成的热力管网补偿器嵌套于热力管(5)及尼龙接头(9)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力管网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体(2)、支撑环(3)和尼龙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卫奇郭维存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