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吸风腔清扫车吸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40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清扫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吸风腔清扫车吸拾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板(100)和第二支撑板(200),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吸口(101),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上位于吸口处设有吸管(102),所述吸管为圆台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一导板(103),所述第一导板位于吸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导板将吸口分隔为第一半吸口(104)和第二半吸口(105),所述第一半吸口远离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上位于第一半吸口的位置设有第二导板(106),所述第二导板为连续八字形结构,所述第二导板的八字形缩口端朝向第一导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具有不会出现漏扫、能进行快速作业和吸拾效果较好的特点。

A suction structure of double suction chamber swee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吸风腔清扫车吸拾结构
本技术涉及清扫车
,特别涉及一种双吸风腔清扫车吸拾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清扫车吸拾装置内只有一个吸风腔,滚扫布置于吸风腔的后面,通过一个导向板将垃圾聚集在吸风口下面,这样,当大件垃圾被遗漏后,无法再到达吸口下面,会出现漏扫的情况;同时也不能进行快速作业,因为,当小件的垃圾被遗漏之后,滚扫若要利用自身转动产生的线速度,再次将被遗漏的小件垃圾抛向吸口下面,滚扫带动被遗漏小件垃圾产生的速度必须大于车辆前进的清扫速度,被遗漏小件垃圾需要到达导向板前面的吸口下面,才有可能被再次吸拾,这样随着车辆速度增加,遗漏垃圾的速度也必须增加才能跑到前面的吸口下面,从而滚扫的旋转速度也就需要提高,便只能提高滚扫的转动速度或是加大滚扫的直径,增加滚扫的转速,会带来滚扫刷毛的更快磨损,而由于吸拾装置的具体安装空间有限,也不能过大的加大滚扫的直径。现有清扫车中吸拾装置的前遮风板是采用一整块板,当有大件垃圾通过时,会掀起整块板,会造成前遮风板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增加,会造成吸拾力的瞬间下降,进而会增加垃圾吸拾遗漏的概率。现有清扫车吸拾装置中滚扫的后面只有一块后挡风板,滚扫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会直接抛向后面,进而会造成垃圾漏扫和砂石飞溅的问题。因此,现有的清扫车吸拾装置,存在会出现漏扫、不能进行快速作业和吸拾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清扫车中的吸拾装置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双吸风腔清扫车吸拾结构,它不仅具有不会出现漏扫、能进行快速作业和吸拾效果较好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双吸风腔清扫车吸拾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吸口,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上位于吸口处设有吸管,所述吸管为圆台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一导板,所述第一导板位于吸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导板将吸口分隔为第一半吸口和第二半吸口,所述第一半吸口远离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上位于第一半吸口的位置设有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为连续八字形结构,所述第二导板的八字形缩口端朝向第一导板。本技术通过将吸管为圆台形结构,也就是一种类似喇叭口的结构,使得吸管相对应地面有更大的吸拾面积,垃圾一旦被吸管吸拾,垃圾收到的吸拾作用力将会越来越大,使得被吸拾的垃圾尽快进入清扫车的垃圾箱中,具有较高效的吸拾效果;本技术中当吸口设计为多个时,就意味着吸管也就有多个,清扫车的高压离心风机产生的高压大流量风,通过多个吸管,将地面垃圾吸拾,吸口口径范围内的垃圾通过多个吸管吸拾,第一能够减少垃圾的横向移动距离,有利于地面垃圾快速聚集在吸管下面,被快速吸拾进吸管,进入垃圾箱;第二,吸口口径范围内的垃圾均布于多个吸管下面,使得垃圾堆积厚度更薄,有利于吸管快速吸拾路面垃圾,具有更好的清扫效果;第三,也使得单根吸管内通过的垃圾量少,避免了管道堵塞,也减少垃圾对吸管的磨损;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导板和连续八字形结构的第二导板,第二导板的八字形缩口端朝向第一导板,将吸口分隔为第一半吸口和第二半吸口,也就是将吸管下部分割为两部分,在装置的内部形成了前吸风腔和后吸风腔,两个吸风腔协同作用,使得装置的清扫效率更高,清扫速度也更快。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板上设有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二导板上设有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上位于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位置设有相并列的驱赶条刷和挡风条刷,所述挡风条刷与第二导向板相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位于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相并列的挡风板和补风板,所述挡风板位于补风板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所述补风板的下部设有接漏板。第二导向板安装在第二导板上后,也形成一个连续八字行结构,垃圾进入前吸风腔后,被八字形第二导向板汇聚至吸管正下方,快速被吸拾,有利于清扫车快速作业;所述挡风条刷为一条条的细小刷毛结构,使得当有大件垃圾穿过时,吸管下面的真空度不会下降,从而保证装置对地面垃圾始终具有高效的吸拾效果;当部分细小垃圾和粘贴在地面的垃圾没有被前吸风腔吸拾进吸管,随着吸嘴前进,垃圾来到后吸风腔后,随着吸拾装置中的驱动装置带动吸拾装置中的滚扫总成的顺时针转动,滚扫总成将进入后吸风腔的垃圾抛向第一导向板上,垃圾顺着第一导向板向上移动被吸入吸管,提高了清扫效率和作业的速度;接漏板能够对由于滚扫总成顺时针旋转带向后端的部分垃圾进行阻挡,在接漏板的阻挡作用下,这些垃圾能够继续到达滚扫总成的下方,被滚扫总成顺时针旋转再次抛向后吸风腔防止垃圾遗漏,提高清扫效率。作为优选,所述挡风条刷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接漏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挡风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均为5~15mm,所述驱赶条刷下端的刷毛与地面相接触,所述第二导向板的下端与地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导向板的下端与地面相贴合。更优选,所述的距离为8~12mm。最优选,所述的距离为10mm。本技术中具体距离的设计,在保证了高压离心风机进风量的情况下,也保证了装置内部有效的真空度;本技术中驱赶条刷下端的刷毛与地面相接触的设计,在清扫车在快速运行过程中,驱赶条刷随装置快速前进,产生向前的推力将地面静止的垃圾推动向前运动,因条刷具有韧性,垃圾速度低于装置的运行速度,地面垃圾穿过驱赶条刷和挡风条刷后,被吸管吸拾起来,由于进入吸口下面的垃圾产生了一定的初始速度,更利于保证高速清扫状态的吸拾效果;第二导向板的下端与地面相接触,第一导向板的下端与地面相贴合,能够保证第一半吸口对应的前吸风腔内和第二半吸口对应的后吸风腔内均具有较好的真空度,保证对垃圾的高效吸拾。作为优选,所述驱赶条刷为八字形或一字形结构。驱赶条刷结构的设计,使得驱赶条刷对路面垃圾具有更好的清扫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吸口大于第二半吸口。考虑到第一半吸口对应的前吸风腔为主吸风腔,吸拾的垃圾量会更多,所以第一半吸口大于第二半吸口的设计,较为合理。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上位于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有遮风板。遮风板能够有效阻挡清扫车后轮卷起的垃圾抛向整个装置的上面,降低人员对装置的清洁保养强度。作为优选,所述补风板上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为长条形通风孔。在细小灰尘较多的路况,滚扫总成把遗漏的灰尘抛向后吸风腔的同时,灰尘被炸开,由于作业速度过快,后吸风腔来不及抽吸,漂浮的灰尘来到接漏板后面,这些漂浮在接漏板后面的灰尘,能够通过补风板上的长条形通风孔被再次吸入后风腔,避免扬尘,使得清扫效果更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将吸管为圆台形结构,也就是一种类似喇叭口的结构,使得吸管相对应地面有更大的吸拾面积,垃圾一旦被吸管吸拾,垃圾收到的吸拾作用力将会越来越大,使得被吸拾的垃圾尽快进入清扫车的垃圾箱中,具有较高效的吸拾效果;(2)当吸口设计为多个时,就意味着吸管也就有多个,清扫车的高压离心风机产生的高压大流量风,通过多个吸管,将地面垃圾吸拾,吸口口径范围内的垃圾通过多个吸管吸拾,第一能够减少垃圾的横向移动距离,有利于地面垃圾快速聚集在吸管下面,被快速吸拾进吸管,进入垃圾箱;第二,吸口口径范围内的垃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吸风腔清扫车吸拾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板(100)和第二支撑板(200),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吸口(101),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上位于吸口处设有吸管(102),所述吸管为圆台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一导板(103),所述第一导板位于吸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导板将吸口分隔为第一半吸口(104)和第二半吸口(105),所述第一半吸口远离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上位于第一半吸口的位置设有第二导板(106),所述第二导板为连续八字形结构,所述第二导板的八字形缩口端朝向第一导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吸风腔清扫车吸拾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板(100)和第二支撑板(200),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吸口(101),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上位于吸口处设有吸管(102),所述吸管为圆台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一导板(103),所述第一导板位于吸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导板将吸口分隔为第一半吸口(104)和第二半吸口(105),所述第一半吸口远离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上位于第一半吸口的位置设有第二导板(106),所述第二导板为连续八字形结构,所述第二导板的八字形缩口端朝向第一导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吸风腔清扫车吸拾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导板上设有第一导向板(107),所述第二导板上设有第二导向板(108),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上位于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位置设有相并列的驱赶条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燕桥吕永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筑马工程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