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面板的自动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513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饰面板的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机床本体以及设置在机床本体出料口处的翻转台,还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且与翻转台长度方向同向的横梁、设置在横梁底壁且与其长度方向反向的支座、两相对设置在支座底壁的取料块以及两相对设置在取料块底壁上的夹持块,所述支架上设有驱动横梁沿其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驱动横梁升降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取料块上设有驱动两夹持块沿其长度方向相互靠近的调节组件,所述支座上设有驱动两取料块相对滑移的自动夹持组件,所述翻转台上设有红外传感器;该下料装置,可实现自动下料,不需要人工取料,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Automatic cutting device of vene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饰面板的自动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饰面板加工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饰面板的自动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饰面板,全称装饰单板贴面胶合板,它是将天然木材或科技木刨切成一定厚度的薄片,粘附于胶合板表面,然后利用热压机热压加工而成的一种用于室内装修或家具制造的表面材料;常见的饰面板分为天然木质单板饰面板和人造薄木饰面板,人造薄木贴面与天然木质单板贴面的外观在于前者的纹理基本为通直纹理或图案有规则,而后者为天然木质花纹,纹理图案自然,变异性比较大、无规则。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491483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玻镁饰面板生产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机台,机台中部设置有隧道式加热箱体,机台上设置有伸入隧道式加热箱体的轨道,轨道上设置有箱式模具,箱式模具内腔设置有用以承接玻镁板的支撑架,箱式模具的上部设置有用以将PVC膜片压紧在箱式模具上的盖框,箱式模具的底板上间隔布置有若干负压抽吸细孔,负压抽吸细孔连接至真空泵工作装置;改装置利用热粘合工艺将PVC膜片粘附在玻镁上,粘附性好,无翘曲变形等问题。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使用缺陷:该生产装置将饰面板加热好后,需要人工将成品取下,由于刚加工完成的成品热大,且每天需要加工上百个饰面板,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饰面板的自动下料装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饰面板的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机床本体以及设置在机床本体出料口处的翻转台,还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且与翻转台长度方向同向的横梁、设置在横梁底壁且与其长度方向反向的支座、两相对设置在支座底壁的取料块以及两相对设置在取料块底壁上的夹持块,所述支架上设有驱动横梁沿其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驱动横梁升降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取料块上设有驱动两夹持块沿其长度方向相互靠近的调节组件,所述支座上设有驱动两取料块相对滑移的自动夹持组件,所述翻转台上设有红外传感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机床本体将加工好的成品输送至翻转台上,然后利用翻转台将成品翻面,使得热压好的面朝上,此时红外传感器将信号传送至PLC控制电路,首先利用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横梁沿支架的长度方向移动,带动支座移动至成品的上方;其次,利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横梁上下升降,进而带动夹持块位于成品的两侧;然后利用调节组件驱动夹持块移动至合适位置;最后利用自动夹持组件驱动两个取料块相互靠近,最终实现了对成品的夹持;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下料装置,实现了自动下料,代替人力手动取料,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两排两两相对设置的立柱以及设置在相邻立柱之间的支撑梁,两所述支撑梁的长度方向与翻转台的宽度方向同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和支撑梁组合形成的支架,可对横梁稳定支撑,进而提高了成品下料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地,两所述支撑梁的顶壁均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两支撑梁端壁上的第一电机、转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内的丝杆以及与丝杆螺纹配合的滑块螺母,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延伸至第一滑槽内并与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的下表面两端分别与滑块螺母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红外传感器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成品移动至翻转台上时,红外传感器发出信号,第一电机工作,驱动丝杆转动,由于第一滑槽对滑块螺母起到限位作用,进而带动滑块螺母沿第一滑槽和丝杆的长度方向滑移,从而带动横梁移动至合适位置,最终实现了将支座移动至成品上方,方便对成品夹持;该驱动方式,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实现了自动化工作,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取料,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加工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空腔内的液压缸以及与液压缸的液压杆连接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远离液压缸的一端延伸出立柱的顶壁外分别与两支撑梁的下表面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杆延伸方向与立柱的高度方向同向,所述液压缸与红外传感器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外传感器发送信号至PLC控制电路,液压缸工作,进而带动支撑梁上下升降,从而带动横梁下移,最终实现了夹持块位于成品的两侧,方便夹持成品;该驱动方式,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实现了自动化工作,节省了人力,提高了下料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取料块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二滑槽,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在第二滑槽内的第一气缸以及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驱动块,两所述驱动块的底壁分别与两夹持块的顶壁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延伸方向均与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气缸驱动两个驱动块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至合适位置,进而实现了将夹持块调节至合适位置,最终实现了对成品的稳定夹持,提高了下料效率;同时通过调节两个夹持块之间的距离,可夹持不同宽度尺寸的成品,适用范围广。进一步地,所述支座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三滑槽,所述自动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支座端壁上的第二电机、转动设置在第三滑槽内的螺杆、与螺杆的两端螺纹配合的滑移块以及分别设置在两取料块相对侧壁上的距离传感器,所述螺杆的两端设为反向螺纹,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延伸至第三滑槽内并与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两所述滑移块的底壁分别与两取料块的顶壁固定连接,两所述滑移块沿第三滑槽的长度方向相对滑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在PLC控制电路中设定成品的尺寸,利用第二电机,驱动螺杆转动,由于螺杆的两端设为反向螺纹,且第三滑槽对滑移块起到限位作用,进而带动两个滑移块沿螺杆的长度方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同时利用距离传感器实时检测两个取料块之间的距离,当距离数值达到设定值时,第二电机停止工作,从而夹持块贴合在成品的侧壁上,最终实现了对成品的夹持;该夹持方式,实现了自动夹持,省时省力,提高了下料效率,同时通过改变两个取料块之间的距离,可对不同长度尺寸的成品进行夹持,适用范围广。进一步地,两所述夹持块内均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与夹持块高度方向反向的支撑块,所述夹持块的侧壁沿其高度方向设有滑移口,所述支撑块远离第二气缸的一端延伸出滑移口并贴合在成品的底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持块贴合在成品侧壁上时,利用第二气缸,驱动支撑块上移,进而实现了支撑块对成品底壁的支撑,同时可对不同厚度尺寸的成品进行支撑,适用范围广,提高了夹持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块位于滑移口的侧壁和支撑块的顶壁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排列有若干橡胶凸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凸棱的设置,增强了夹持块和支撑块与成品侧壁之间贴合的紧密度,提高了夹持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当机床本体将加工好的成品输送至翻转台时,利用红外传感器将信号传送至PLC控制电路,首先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横梁沿支架的长度方向移动,带动支座移动至成品的上方;其次利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横梁上下升降,进而带动夹持块位于成品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饰面板的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机床本体(1)以及设置在机床本体(1)出料口处的翻转台(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3)、设置在支架(3)上且与翻转台(2)长度方向同向的横梁(4)、设置在横梁(4)底壁且与其长度方向反向的支座(5)、两相对设置在支座(5)底壁的取料块(6)以及两相对设置在取料块(6)底壁上的夹持块(7),所述支架(3)上设有驱动横梁(4)沿其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一驱动组件(8)以及驱动横梁(4)升降的第二驱动组件(9),所述取料块(6)上设有驱动两夹持块(7)沿其长度方向相互靠近的调节组件(10),所述支座(5)上设有驱动两取料块(6)相对滑移的自动夹持组件(11),所述翻转台(2)上设有红外传感器(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饰面板的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机床本体(1)以及设置在机床本体(1)出料口处的翻转台(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3)、设置在支架(3)上且与翻转台(2)长度方向同向的横梁(4)、设置在横梁(4)底壁且与其长度方向反向的支座(5)、两相对设置在支座(5)底壁的取料块(6)以及两相对设置在取料块(6)底壁上的夹持块(7),所述支架(3)上设有驱动横梁(4)沿其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一驱动组件(8)以及驱动横梁(4)升降的第二驱动组件(9),所述取料块(6)上设有驱动两夹持块(7)沿其长度方向相互靠近的调节组件(10),所述支座(5)上设有驱动两取料块(6)相对滑移的自动夹持组件(11),所述翻转台(2)上设有红外传感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饰面板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包括两排两两相对设置的立柱(31)以及设置在相邻立柱(31)之间的支撑梁(32),两所述支撑梁(32)的长度方向与翻转台(2)的宽度方向同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饰面板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支撑梁(32)的顶壁均设有第一滑槽(13),所述第一驱动组件(8)包括分别设置在两支撑梁(32)端壁上的第一电机(81)、转动设置在第一滑槽(13)内的丝杆(82)以及与丝杆(82)螺纹配合的滑块螺母(83),所述第一电机(81)的驱动轴延伸至第一滑槽(13)内并与丝杆(8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梁(4)的下表面两端分别与滑块螺母(83)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81)与红外传感器(12)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饰面板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1)内设有第一空腔(14),所述第二驱动组件(9)包括设置在第一空腔(14)内的液压缸(91)以及与液压缸(91)的液压杆连接的驱动杆(92),所述驱动杆(92)远离液压缸(91)的一端延伸出立柱(31)的顶壁外分别与两支撑梁(32)的下表面两端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学
申请(专利权)人:迎客松南京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