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子板上部支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001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翼子板上部支架组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第一板体与边梁外侧相连并用于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板体的外侧边与第一板体的上侧边相连,第二板体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翼子板安装位,第三板体与边梁内侧相连并用于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三板体的上侧边与第二板体的内侧边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翼子板上部支架组件,通过设置与边梁内外侧相连的第一板体和第三板体及连接第一板体和第三板体的第二板体,使本支架组件整体更加稳固、结实且不易变形,同时在第二板体上设置多个第一翼子板安装位,避免了多支架安装形式造成的安装位累积公差,提高翼子板和边梁装配精度。

Bracket as-fender up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翼子板上部支架组件
本技术属于汽车车身结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翼子板上部支架组件。
技术介绍
请参见图1至图3,现有翼子板上部支架的形式通常是在翼子板靠前的位置和中间位置设置两个安装支架。前支架一般上下跨度较大,为了防止变形,通常结构设计的较为复杂,且支架上需安装机罩缓冲块;中支架一般是为了支撑翼子板,结构一般设计的比较简单,前支架和中支架上分别设置了翼子板安装位。多支架的形式会造成公差累积,对翼子板、机罩和边梁三者之间的装配精度有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翼子板上部支架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翼子板上部支架因多支架形式设计导致公差累积而影响翼子板和边梁装配精度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翼子板上部支架组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板体,用于与边梁外侧相连并用于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板体,用于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边与所述第一板体的上侧边相连,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翼子板安装位;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翼子板上部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n第一板体,用于与边梁外侧相连并用于沿竖直方向延伸;/n第二板体,用于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边与所述第一板体的上侧边相连,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翼子板安装位;以及/n第三板体,用于与边梁内侧相连并用于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板体的上侧边与所述第二板体的内侧边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翼子板上部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
第一板体,用于与边梁外侧相连并用于沿竖直方向延伸;
第二板体,用于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边与所述第一板体的上侧边相连,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翼子板安装位;以及
第三板体,用于与边梁内侧相连并用于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板体的上侧边与所述第二板体的内侧边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上部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上还设有缓冲块安装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上部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的前侧边连接有朝向所述第一板体延伸的第四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前侧板设有朝向第三板体延伸的第五板体,所述第四板体与所述第五板体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子板上部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板体与所述第五板体点焊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上部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内侧边还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第六板体,所述第六板体的后侧边连接有朝向第一板体延伸的第七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后侧边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第八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学敏李波田运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