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消防车用可控散热结构,包括控制室、车身、散热窗、臂梁、车底架和履带机构,控制室的下方设有车身,车身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窗,车身的上方设有臂梁,车身的下方设有车底架,车底架的两侧均设有履带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消防车用可控散热结构,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螺纹杆的转动带动活动板的移动,活动板在螺纹杆上进行移动时,活动板带动活动座本体向下移动,固定板与上壁板分离,穿插板在下缺口的内部向下移动,当活动板继续向下运动时,固定板穿过下缺口,使两侧的通孔相互连通,可以对内腔进行散热,能够在车辆行驶时,使车内通风排热,避免发生意外故障,延误救援时间。
Controllable cooling structure for fire tru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防车用可控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散热
,具体为消防车用可控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消防车,又称为救火车,是指根据需要,设计制造成适宜消防队员乘用、装备各类消防器材或灭火剂,供消防部队用于灭火、辅助灭火或消防救援的车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消防部门也会将其用于其他紧急抢救用途。消防车可以运送消防员抵达灾害现场,并为其执行救灾任务提供多种工具,但有时消防车会在行驶的过程中因车内温度过高而发生意外故障,导致车辆无法行驶,延误救援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消防车用可控散热结构,能够在车辆行驶时,使车内通风排热,避免发生意外故障,延误救援时间,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消防车用可控散热结构,包括控制室、车身、散热窗、臂梁、车底架和履带机构,所述控制室的下方设有车身,所述车身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窗,所述车身的上方设有臂梁,所述车身的下方设有车底架,所述车底架的两侧均设有履带机构;所述散热窗包括框架、内腔、边沿、边板、外沿、通孔、内沿、活动座、活动板、螺纹杆、轴承座、驱动电机和电机座,所述框架的内部设有内腔,所述框架的两侧均设有边沿,两个所述边沿之间固定安装有边板,所述边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外侧设有外沿,所述外沿固定安装在边板上,所述通孔的内侧设有内沿,所述内沿固定安装在边板上,所述内沿的内侧设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远离内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被螺纹杆所贯穿,所述螺纹杆的一端活动安装在轴承座内,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连接在驱动电机上,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安装在框架的内壁上。优选的,所述内沿包括内沿壁、上壁板和下缺口,所述内沿壁的顶端设有上壁板,所述内沿壁的下端开设有下缺口。优选的,所述活动座包括活动座本体、固定板和穿插板,所述活动座本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活动座本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穿插板。优选的,所述活动板与螺纹杆之间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消防车用可控散热结构,通过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通过活动板与螺纹杆之间的螺纹连接,螺纹杆的转动带动活动板的移动,活动板在螺纹杆上进行移动时,通过活动板与活动座本体之间的固定连接,活动板带动活动座本体向下移动,固定板与上壁板分离,穿插板在下缺口的内部向下移动,当活动板继续向下运动时,固定板穿过下缺口,使两侧的通孔相互连通,可以对内腔进行散热,能够在车辆行驶时,使车内通风排热,避免发生意外故障,延误救援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散热窗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控制室;2、车身;3、散热窗;31、框架;32、内腔;33、边沿;34、边板;35、外沿;36、通孔;37、内沿;371、内沿壁;372、上壁板;373、下缺口;38、活动座;381、活动座本体;382、固定板;383、穿插板;39、活动板;310、螺纹杆;311、轴承座;312、驱动电机;313、电机座;4、臂梁;5、车底架;6、履带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消防车用可控散热结构,包括控制室1、车身2、散热窗3、臂梁4、车底架5和履带机构6,控制室1的下方设有车身2,车身2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窗3,车身2的上方设有臂梁4,车身2的下方设有车底架5,车底架5的两侧均设有履带机构6,散热窗3包括框架31、内腔32、边沿33、边板34、外沿35、通孔36、内沿37、活动座38、活动板39、螺纹杆310、轴承座311、驱动电机312和电机座313,框架31的内部设有内腔32,框架31的两侧均设有边沿33,两个边沿33之间固定安装有边板34,边板34上开设有通孔36,通孔36的外侧设有外沿35,外沿35固定安装在边板34上,通孔36的内侧设有内沿37,内沿37固定安装在边板34上,内沿37的内侧设有活动座38,活动座38远离内沿3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39,活动板39被螺纹杆310所贯穿,活动板39与螺纹杆310之间螺纹连接,螺纹杆310的一端活动安装在轴承座311内,螺纹杆310的另一端连接在驱动电机312上,驱动电机312通过电机座313固定安装在框架31的内壁上,活动座本体381对通孔36进行封闭时,可以避免灰尘进入到内腔32中。请参阅图3,内沿37包括内沿壁371、上壁板372和下缺口373,内沿壁371的顶端设有上壁板372,内沿壁371的下端开设有下缺口373,活动座38包括活动座本体381、固定板382和穿插板383,活动座本体38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82,活动座本体38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穿插板383,通过启动驱动电机312,驱动电机312带动螺纹杆310进行转动,通过活动板39与螺纹杆310之间的螺纹连接,螺纹杆310的转动带动活动板39的移动,活动板39在螺纹杆310上进行移动时,通过活动板39与活动座本体381之间的固定连接,活动板39带动活动座本体381向下移动,固定板382与上壁板372分离,穿插板383在下缺口373的内部向下移动,当活动板39继续向下运动时,固定板382穿过下缺口373,使两侧的通孔36相互连通,可以对内腔32进行散热。工作原理:通过启动驱动电机312,驱动电机312带动螺纹杆310进行转动,通过活动板39与螺纹杆310之间的螺纹连接,螺纹杆310的转动带动活动板39的移动,活动板39在螺纹杆310上进行移动时,通过活动板39与活动座本体381之间的固定连接,活动板39带动活动座本体381向下移动,固定板382与上壁板372分离,穿插板383在下缺口373的内部向下移动,当活动板39继续向下运动时,固定板382穿过下缺口373,使两侧的通孔36相互连通,可以对内腔32进行散热。综上所述:本技术消防车用可控散热结构,通过启动驱动电机312,驱动电机312带动螺纹杆310进行转动,通过活动板39与螺纹杆310之间的螺纹连接,螺纹杆310的转动带动活动板39的移动,活动板39在螺纹杆310上进行移动时,通过活动板39与活动座本体381之间的固定连接,活动板39带动活动座本体381向下移动,固定板382与上壁板372分离,穿插板383在下缺口373的内部向下移动,当活动板39继续向下运动时,固定板382穿过下缺口373,使两侧的通孔36相互连通,可以对内腔32进行散热,能够在车辆行驶时,使车内通风排热,避免发生意外故障,延误救援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消防车用可控散热结构,包括控制室(1)、车身(2)、散热窗(3)、臂梁(4)、车底架(5)和履带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室(1)的下方设有车身(2),所述车身(2)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窗(3),所述车身(2)的上方设有臂梁(4),所述车身(2)的下方设有车底架(5),所述车底架(5)的两侧均设有履带机构(6);/n所述散热窗(3)包括框架(31)、内腔(32)、边沿(33)、边板(34)、外沿(35)、通孔(36)、内沿(37)、活动座(38)、活动板(39)、螺纹杆(310)、轴承座(311)、驱动电机(312)和电机座(313),所述框架(31)的内部设有内腔(32),所述框架(31)的两侧均设有边沿(33),两个所述边沿(33)之间固定安装有边板(34),所述边板(34)上开设有通孔(36),所述通孔(36)的外侧设有外沿(35),所述外沿(35)固定安装在边板(34)上,所述通孔(36)的内侧设有内沿(37),所述内沿(37)固定安装在边板(34)上,所述内沿(37)的内侧设有活动座(38),所述活动座(38)远离内沿(3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39),所述活动板(39)被螺纹杆(310)所贯穿,所述螺纹杆(310)的一端活动安装在轴承座(311)内,所述螺纹杆(310)的另一端连接在驱动电机(312)上,所述驱动电机(312)通过电机座(313)固定安装在框架(31)的内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消防车用可控散热结构,包括控制室(1)、车身(2)、散热窗(3)、臂梁(4)、车底架(5)和履带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室(1)的下方设有车身(2),所述车身(2)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窗(3),所述车身(2)的上方设有臂梁(4),所述车身(2)的下方设有车底架(5),所述车底架(5)的两侧均设有履带机构(6);
所述散热窗(3)包括框架(31)、内腔(32)、边沿(33)、边板(34)、外沿(35)、通孔(36)、内沿(37)、活动座(38)、活动板(39)、螺纹杆(310)、轴承座(311)、驱动电机(312)和电机座(313),所述框架(31)的内部设有内腔(32),所述框架(31)的两侧均设有边沿(33),两个所述边沿(33)之间固定安装有边板(34),所述边板(34)上开设有通孔(36),所述通孔(36)的外侧设有外沿(35),所述外沿(35)固定安装在边板(34)上,所述通孔(36)的内侧设有内沿(37),所述内沿(37)固定安装在边板(34)上,所述内沿(37)的内侧设有活动座(38),所述活动座(3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沪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