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热风炉用炉箅子及支柱装置。高炉热风炉用炉箅子及支柱装置,它包括支柱、横梁、炉箅子,其特征在于:炉箅子(4)上搁置有导流板(5),导流板(5)上设有导流孔;每一导流孔由导流板(5)上部的三个导流板小格孔(8)和导流板(5)下部的一个导流板大格孔(9)构成,三个导流板小格孔(8)分别与导流板大格孔(9)相连通;导流板(5)上部的导流板小格孔(8)的数量、尺寸和位置与格子砖(6)的格子砖格孔(7)的数量、尺寸和位置对应,导流板(5)下部的导流板大格孔(9)的尺寸和位置与炉箅子(4)的炉箅子格孔(10)的尺寸和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定位准确、防格子砖滑移、通风率高、支柱受力均匀等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高炉热风炉
,具体涉及一种高炉热风炉用炉箅子及支柱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高炉热风炉关键耐火材料---格子砖形式的改进,继七孔格子砖之后,出现了十九孔、二十一孔等多种形式。随着这些形式的格子砖的出现,热风炉下部的炉箅子、支柱也有相应的发展。但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以前的炉箅子、支柱不同程度的存在气流通道被堵住、格子砖内气流分布不均匀和格子砖定位不准、易滑移的问题,造成了蓄热室蓄热能力的浪费和格子砖砌筑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率高的高炉热风炉用炉箅子及支柱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高炉热风炉用炉箅子及支柱装置,它包括支柱、横梁、炉箅子,横梁的下端面搁置在支柱的上端,炉箅子的下端面搁置在横梁的上端,炉箅子上设有炉箅子格孔;其特征在于炉箅子上搁置有导流板,导流板上设有导流孔;每一导流孔由导流板上部的三个导流板小格孔和导流板下部的一个导流板大格孔构成,三个导流板小格孔分别与导流板大格孔相连通;导流板上部的导流板小格孔的数量、尺寸和位置与格子砖的格子砖格孔的数量、尺寸和位置对应,导流板下部的导流板大格孔的尺寸和位置与炉箅子的炉箅子格孔的尺寸和位置相对应。 所述的三个导流板小格孔的结合部位成光滑的抛物线形,三条抛物线交汇于一点,每条抛物线下端是契形的。 所述的导流板为正多边形。 所述的导流板上的2个导流孔的导流板大格孔下部设有定位孔,定位套的上部位于定位孔内,定位套的下部位于炉箅子的炉箅子格孔内。 所述的导流板的上部设有凹槽,导流板的凹槽与格子砖上的凸台一一对应。 所述的横梁的上端部为契形。 所述的支柱的下端部设有支柱调节螺栓。 本技术的特点是 1、采用了炉箅子上设导流板,对气流进行引导,使之能均匀进入格子砖的格子砖格孔7中。导流板起分流的作用,将送入炉内的大股气流分割成小股气流,并准确的导入格子砖中,提高了格子砖的使用效率,通风率高。 2、采用了定位套,将炉箅子和导流板精确定位。 3、横梁的上部设计成契形,能有效避开格孔,将封堵的孔洞减到最少,通风率高;位置位于炉箅子和支柱之间,能大大改善两者的受力情况。 本技术具有定位准确、防格子砖滑移、通风率高、支柱受力均匀等优点。适用于内燃式、顶燃式、外燃式等各种形式的热风炉,尤其对使用多孔格子砖的热风炉,更具有明显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炉箅子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摘除格子砖后的俯视图。 图5是导流板上部凹槽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导流板下部设有定位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导流板下部没有定位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导流板的仰视图。 图中1-灌浆基础,2-支柱,3-横梁,4-炉箅子,5-导流板,6-格子砖,7-格子砖格孔,8-导流板小格孔,9-导流板大格孔,10-炉箅子格孔,11-契形,12-定位套。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下面仅以对应十九孔格子砖而进行说明),高炉热风炉用炉箅子及支柱装置,它包括支柱2、横梁3、炉箅子4、导流板5,横梁3的下端面搁置在支柱2的上端,炉箅子4的下端面搁置在横梁3的上端,炉箅子4上设有炉箅子格孔10;炉箅子4上搁置有导流板5,导流板5上设有导流孔;每一导流孔由导流板5上部的三个导流板小格孔8和导流板5下部的一个导流板大格孔9构成,三个导流板小格孔8分别与导流板大格孔9相连通;导流板5上部的导流板小格孔8的数量、尺寸和位置与格子砖6的格子砖格孔7的数量、尺寸和位置对应,导流板5下部的导流板大格孔9的尺寸和位置与炉箅子4的炉箅子格孔10的尺寸和位置相对应。 所述的三个导流板小格孔8的结合部位成光滑的抛物线形,三条抛物线交汇于一点,每条抛物线下端是契形的。便于分割气流。 所述的导流板为正六边形。 所述的导流板5上的2个导流孔的导流板大格孔9下部设有定位孔,定位套12的上部位于定位孔内,定位套12的下部位于炉箅子4的炉箅子格孔10内。这两个定位孔在与炉箅子结合的地方设有定位套,以帮助导流板在炉箅子上精确定位,有效避免了施工过程中格子砖与炉箅子之间的错孔砌筑。 所述的导流板5的上部设有凹槽,导流板5的凹槽与格子砖6上的凸台一一对应。这就实现了导流板与格子砖的准确定位、衔接,避免出现滑移的情况。 所述的横梁3的上端部为契形11。 所述的支柱2的下端部设有支柱调节螺栓。通过调节一组螺栓的高度,来找准支柱上部的水平面;支柱调节螺栓的作用是精确找准平面,让所有的支柱上表面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只有确定所有支柱上表面都处于同一平面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灌浆基础的施工。 炉箅子格孔的分布与导流板的下部完全相同,但炉箅子没有定位大孔。定位孔的功能主要依靠定位套来实现。 横梁的上端部与炉箅子接触的地方做成契形,既起到了有效支撑的作用,又最大限度地减小了与炉箅子的接触面。之所以设计横梁,主要作用是避免炉箅子与支柱(圆柱子)直接接触。横梁是线形的,与炉箅子是线接触;而支柱是圆柱体,顶部与炉箅子只能是面接触。两种形式相比较,显然横梁的线接触封堵的格孔面积要远小于支柱的面接触。设置横梁的另外一项作用,是改善炉箅子和支柱的受力状况,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不设置横梁,炉箅子的分块就必须受到支柱的制约,随支柱的布置位置来进行炉箅子单块的划分,以使每一块炉箅子的重心能落在支柱上。设置了横梁后,可以用横梁来托起分割开来的炉箅子,而不用担心单块炉箅子的重心会旁落。 支柱的下部设置了支柱调节螺栓,通过调节一组螺栓的高度,来找准支柱上部的水平面;支柱调节螺栓的作用是精确找准平面,让所有的支柱上表面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权利要求1.高炉热风炉用炉箅子及支柱装置,它包括支柱、横梁、炉箅子,横梁的下端面搁置在支柱的上端,炉箅子的下端面搁置在横梁的上端,炉箅子上设有炉箅子格孔;其特征在于炉箅子(4)上搁置有导流板(5),导流板(5)上设有导流孔;每一导流孔由导流板(5)上部的三个导流板小格孔(8)和导流板(5)下部的一个导流板大格孔(9)构成,三个导流板小格孔(8)分别与导流板大格孔(9)相连通;导流板(5)上部的导流板小格孔(8)的数量、尺寸和位置与格子砖(6)的格子砖格孔(7)的数量、尺寸和位置对应,导流板(5)下部的导流板大格孔(9)的尺寸和位置与炉箅子(4)的炉箅子格孔(10)的尺寸和位置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热风炉用炉箅子及支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个导流板小格孔(8)的结合部位成光滑的抛物线形,三条抛物线交汇于一点,每条抛物线下端是契形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热风炉用炉箅子及支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为正多边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热风炉用炉箅子及支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5)上的2个导流孔的导流板大格孔(9)下部设有定位孔,定位套(12)的上部位于定位孔内,定位套(12)的下部位于炉箅子(4)的炉箅子格孔(10)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热风炉用炉箅子及支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5)的上部设有凹槽,导流板(5)的凹槽与格子砖(6)上的凸台一一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热风炉用炉箅子及支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3)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炉热风炉用炉箅子及支柱装置,它包括支柱、横梁、炉箅子,横梁的下端面搁置在支柱的上端,炉箅子的下端面搁置在横梁的上端,炉箅子上设有炉箅子格孔;其特征在于:炉箅子(4)上搁置有导流板(5),导流板(5)上设有导流孔;每一导流孔由导流板(5)上部的三个导流板小格孔(8)和导流板(5)下部的一个导流板大格孔(9)构成,三个导流板小格孔(8)分别与导流板大格孔(9)相连通;导流板(5)上部的导流板小格孔(8)的数量、尺寸和位置与格子砖(6)的格子砖格孔(7)的数量、尺寸和位置对应,导流板(5)下部的导流板大格孔(9)的尺寸和位置与炉箅子(4)的炉箅子格孔(10)的尺寸和位置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朝文,秦涔,郭俊,严仍奇,周强,程冬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