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植筋孔清灰喷头,包括内管以及外套筒,所述内管包括进气端以及出气端,在所述内管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外套筒套在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上并且能够沿着轴向移动,从而能够将所述通孔封闭或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混凝土植筋孔清灰喷头,在内管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从而使气流能够在内管的出气端向外喷射时也能够在通孔向外喷射,从通孔向外喷射的气流能够对植筋孔的孔壁进行直吹,清理效果较为理想。
Concrete planting hole ash cleaning nozz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植筋孔清灰喷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植筋孔清灰喷头,属于混凝土加固施工
技术介绍
植筋加固技术是一项针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现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它是对工程中没有预埋钢筋的一种有效补救措施。混凝土植筋的工序通常包括钻孔、清孔、除尘(清灰)注植筋胶以及植筋。其中清灰是将植筋孔内的灰尘吹出,一般采用压缩空气通过吹气管送入植筋孔内进行清理,但通过吹气管进行清理时,无法对孔壁进行直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植筋孔清灰喷头,能够对植筋孔的孔壁进行直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混凝土植筋孔清灰喷头,包括内管以及外套筒,所述内管包括进气端以及出气端,在所述内管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外套筒套在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上并且能够沿着轴向移动,从而能够将所述通孔封闭或连通。所述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在周向上均匀分布从而形成一个通孔组。所述通孔组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组沿轴向排布;每个所述通孔组对应一个所述外套筒,多个所述外套筒之间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组中,通孔的出射角度各不相同。所述通孔向所述进气端一侧倾斜设置。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上并位于靠近所述进气端的一侧设置有一台肩部,距离所述进气端最近的外套筒的端部设置有一檐部,所述檐部能够顶在所述台肩部上,在所述内管的外侧并且位于所述檐部靠近所述进气端的一侧设置有一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顶住所述檐部。所述内管的进气端外侧螺接有一用于连接外接气源的接头,所述压缩弹簧的远离所述檐部的一段顶在所述接头上。所述内管的出气端螺接有一端帽,所述端帽上设置有喷气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混凝土植筋孔清灰喷头,在内管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从而使气流能够在内管的出气端向外喷射时也能够在通孔向外喷射,从通孔向外喷射的气流能够对植筋孔的孔壁进行直吹,清理效果较为理想;此外,设置外套筒能够用于遮挡通孔,使用时先将通孔遮挡,可以选择仅仅出气端向外喷出的气流进行清理灰尘,也可以拉动外套筒使其不再遮挡通孔从而通过出气端以及通孔同时向外喷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为图2中的外套筒被拉动至不再遮挡通孔位置的示意图。图4为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混凝土植筋孔清灰喷头,包括内管1以及外套筒2,所述内管1包括进气端1a以及出气端1b,在所述内管1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10,所述外套筒2套在所述内管1的外侧壁上并且能够沿着轴向移动,从而能够将所述通孔10封闭或连通。所述通孔10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10在周向上均匀分布从而形成一个通孔组,从而使得在周向上对植筋孔的孔壁同时进行吹气。所述通孔组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组沿轴向排布;每个所述通孔组对应一个所述外套筒2,多个所述外套筒2之间通过连接杆20相互连接,通过拉动外套筒2使其移动一段较小的距离,就能够使得每个外套筒2均将其遮挡的通孔10进行连通(不再遮挡)。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套筒2也可以仅设置一个,通过一个所述外套筒2将所有的通孔组全部遮挡,但这种结构中如果要将所有通孔组全部连通,则需要将外套筒2拉动较大的位移。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组中,通孔10的出射角度各不相同。所述通孔10向所述进气端1a一侧倾斜设置,从而使所述通孔10喷射出的气流能够具有朝向植筋孔的外侧方向的速度,直接将灰尘带出。所述内管1的外侧壁上并位于靠近所述进气端1a的一侧设置有一台肩部11,距离所述进气端1a最近的外套筒2的端部设置有一檐部21,所述檐部21能够顶在所述台肩部11上,在所述内管1的外侧并且位于所述檐部21靠近所述进气端1a的一侧设置有一压缩弹簧3,所述压缩弹簧3顶住所述檐部21。所述内管的进气端1a外侧螺接有一用于连接外接气源的接头4,所述压缩弹簧3的远离所述檐部21的一段顶在所述接头4上。所述内管1的出气端1b螺接有一端帽5,所述端帽5上设置有喷气孔5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混凝土植筋孔清灰喷头,在内管1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10,从而使气流能够在内管1的出气端1b向外喷射时也能够在通孔10向外喷射,从通孔10向外喷射的气流能够对植筋孔的孔壁进行直吹,清理效果较为理想;此外,设置外套筒2能够用于遮挡通孔10,使用时先将通孔10遮挡,可以选择仅仅出气端1b向外喷出的气流进行清理灰尘,也可以拉动外套筒2使其不再遮挡通孔10从而通过出气端1b以及通孔10同时向外喷气。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植筋孔清灰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以及外套筒,所述内管包括进气端以及出气端,在所述内管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外套筒套在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上并且能够沿着轴向移动,从而能够将所述通孔封闭或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植筋孔清灰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以及外套筒,所述内管包括进气端以及出气端,在所述内管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外套筒套在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上并且能够沿着轴向移动,从而能够将所述通孔封闭或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植筋孔清灰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在周向上均匀分布从而形成一个通孔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植筋孔清灰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组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组沿轴向排布;每个所述通孔组对应一个所述外套筒,多个所述外套筒之间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植筋孔清灰喷头,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组中,通孔的出射角度各不相同。
5.如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松,戴邵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悍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