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病理学取材用操作台,包括有操作台本体和密封罩壳;操作孔上设有操作手套;操作手套包括有手掌部和手臂部;手臂部与手掌部连接处固定套装有卡环;手臂部的端部连接有安装环;卡环与安装环拆卸连接;安装环与操作孔拆卸连接;手臂部为伸缩套;密封罩壳顶部向下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密封罩壳内部分隔为操作腔和灭菌腔;灭菌腔的顶部设置有紫外灭菌灯;所述灭菌腔一侧的密封罩壳上还设置有密封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封闭式取材操作台,将操作手套固定在操作孔上,取材结束后手伸出,操作手套垂落到操作台上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固定在操作孔上的手套存在杀菌和更换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病理学取材用操作台
本技术涉及分子病理学实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病理学取材用操作台。
技术介绍
在病理诊断阶段,医务人员需要进行病理取材工作,操作时大多了取材专用操作台上进行,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出现了各种封闭式结构的操作台,可有效减少组织液体飞溅到医务人员的身上。封闭式的操作台通常是在玻璃窗上开设两个操作孔,并在操作孔上固定安装一副操作手套,这样操作人员将手穿过操作孔后再伸入操作手套内,即可在操作台上进行取材操作。但将操作手套固定在操作孔上,操作结束后手伸出,操作手套垂到操作台上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固定在操作孔上的手套存在杀菌和更换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理学取材用操作台,解决现有的封闭式取材操作台,将操作手套固定在操作孔上,取材结束后手伸出,操作手套垂落到操作台上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固定在操作孔上的手套存在杀菌和更换不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病理学取材用操作台,包括有操作台本体和设置在操作台本体上的密封罩壳;所述密封罩壳上设置有透明窗;所述透明窗上设置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上设有操作手套;所述操作手套包括有手掌部和手臂部;所述手臂部与手掌部连接处固定套装有卡环;所述手臂部的端部连接有安装环;所述卡环与安装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环与操作孔拆卸连接;所述手臂部为伸缩套;所述密封罩壳顶部向下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密封罩壳内部分隔为操作腔和灭菌腔;所述灭菌腔的顶部设置有紫外灭菌灯;所述灭菌腔一侧的密封罩壳上还设置有密封门;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环靠近卡环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磁铁环;所述卡环上对应第一磁铁环设置有磁性相异的第二磁铁环;进一步的,所述卡环边缘处设置有卡爪;所述卡爪的端部设置有卡头;所述卡头为楔形;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环靠近卡环一侧表面上对应卡头设置有卡孔;所述卡头在卡孔内转动锁定;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环靠近操作孔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操作孔周围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第一螺栓孔后以螺母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孔上还设置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周围设置有第二螺栓孔;所述固定螺栓通过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后以螺母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盘通孔边缘还向操作孔内延伸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与操作孔内壁接触;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操作台本体上还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穿过隔板,连接操作腔和灭菌腔;所述导轨上安装有滑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1、当使用结束,抽出手时拉动手掌部向操作孔侧回缩,手臂部的伸缩套缩短,将卡环与安装环连接起来,使得操作手套悬在操作孔处,避免直接垂落到操作台表面上,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2、使用时,将手穿入操作孔和手掌部,由于卡环与安装环可拆卸连接,通过操作者施力使得安装环与卡环分离,手向前伸出时,拉动手臂部拉伸,使得操作手套伸长,便于操作;3、隔板能够将密封罩壳内分为操作腔和灭菌腔,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安装孔与安装环的可拆卸连接,将操作手套取下,放到灭菌腔内进行灭菌;便于使用一段时间后对操作手套进行灭菌,延长使用周期;4、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可通过打开密封门,将操作手套5取出后进行更换。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当取样结束,清洗手套完毕后,操作者的手可拉动操作手套的手掌部,向透明窗进行缩回,使得操作手套的手臂部不断收缩,直到卡环能够与安装环相连接;安装时可以设置为,当掌心朝上时,卡爪上的卡头与操作孔对齐,操作者将卡环收回至接近安装环时,先通过磁性吸附力定位安装环所在位置,然后转动手臂使得掌心朝上后,再继续沿着轴向抽回手掌部,至卡环的卡头卡入卡孔时,再沿着径向转动手臂,使得卡头能够在卡孔内转动锁定,借组磁性吸附力卡接力,将操作手套稳定悬设在操作孔上。此时即可取出双手。使用时,其操作方向相反,伸入手后,先沿反方向转动手臂,在轴向拉出手掌部,即可使得卡环与安装环分离。需要灭菌操作手套时,戴上一次性手套,将安装环与操作孔分离后,放在滑板上,推送至灭菌腔内灭菌,灭菌结束,打开密封门,再推送至操作腔;需要更换时,也通过打开密封门进行更换和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操作手套与透明窗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卡环与安装环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滑板与导轨的安装示意图。附图中:1.操作台本体;2.密封罩壳;3.透明窗;4.操作孔;5.操作手套;51.手掌部;52.手臂部;6.卡环;7.安装环;8.隔板;9.操作腔;10.灭菌腔;11.紫外灭菌灯;12.密封门;13.第一磁铁环;14.第二磁铁环;15.卡爪;16.卡头;17.卡孔;18.固定螺栓;19.第一螺栓孔;20.安装盘;21.第二螺栓孔;22.导轨;23.滑板;24.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至3所示,一种病理学取材用操作台,包括有操作台本体1和设置在操作台本体1上的密封罩壳2;所述密封罩壳2上设置有透明窗3;所述透明窗3上设置有操作孔4;所述操作孔4上设有操作手套5;所述操作手套5包括有手掌部51和手臂部52;所述手臂部52与手掌部51连接处固定套装有卡环6;所述手臂部52的端部连接有安装环7;所述卡环6与安装环7拆卸连接;所述安装环7与操作孔4拆卸连接;所述手臂部52为伸缩套;所述密封罩壳2顶部向下设置有隔板8;所述隔板8将密封罩壳2内部分隔为操作腔9和灭菌腔10;所述灭菌腔10的顶部设置有紫外灭菌灯11;所述灭菌腔10一侧的密封罩壳2上还设置有密封门12;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紫外灭菌灯11为常规灭菌灯,且电连接至外接电源;可以选择任意一种合理的灭菌灯结构和连接方式;手臂部52的伸缩套为常规的橡胶伸缩套,可以选择任意一种合理的伸缩套结构和材质。本实施例中选择使用的伸缩套具有一定的使用周期。当使用结束,抽出手时拉动手掌部51向操作孔4侧回缩,手臂部52的伸缩套缩短,将卡环6与安装环7连接起来,使得操作手套5悬在操作孔4处,避免直接垂落到操作台表面上,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使用时,将手穿入操作孔4和手掌部51,由于卡环6与安装环7可拆卸连接,通过操作者施力使得安装环7与卡环6分离,手向前伸出时,拉动手臂部52拉伸,使得操作手套5伸长,便于操作;隔板8能够将密封罩壳2内分为操作腔9和灭菌腔10,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安装孔与安装环7的可拆卸连接,将操作手套5取下,放到灭菌腔10内进行灭菌;便于使用一段时间后对操作手套5进行灭菌,延长使用周期;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可通过打开密封门12,将操作手套5取出后进行更换。所述安装环7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磁铁环13;所述卡环6表面上对应第一磁铁环13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病理学取材用操作台,包括有操作台本体(1)和设置在操作台本体(1)上的密封罩壳(2);所述密封罩壳(2)上设置有透明窗(3);所述透明窗(3)上设置有操作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孔(4)上设有操作手套(5);所述操作手套(5)包括有手掌部(51)和手臂部(52);所述手臂部(52)与手掌部(51)连接处固定套装有卡环(6);所述手臂部(52)的端部连接有安装环(7);所述卡环(6)与安装环(7)拆卸连接;所述安装环(7)与操作孔(4)拆卸连接;所述手臂部(52)为伸缩套;所述密封罩壳(2)顶部向下设置有隔板(8);所述隔板(8)将密封罩壳(2)内部分隔为操作腔(9)和灭菌腔(10);所述灭菌腔(10)的顶部设置有紫外灭菌灯(11);所述灭菌腔(10)一侧的密封罩壳(2)上还设置有密封门(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理学取材用操作台,包括有操作台本体(1)和设置在操作台本体(1)上的密封罩壳(2);所述密封罩壳(2)上设置有透明窗(3);所述透明窗(3)上设置有操作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孔(4)上设有操作手套(5);所述操作手套(5)包括有手掌部(51)和手臂部(52);所述手臂部(52)与手掌部(51)连接处固定套装有卡环(6);所述手臂部(52)的端部连接有安装环(7);所述卡环(6)与安装环(7)拆卸连接;所述安装环(7)与操作孔(4)拆卸连接;所述手臂部(52)为伸缩套;所述密封罩壳(2)顶部向下设置有隔板(8);所述隔板(8)将密封罩壳(2)内部分隔为操作腔(9)和灭菌腔(10);所述灭菌腔(10)的顶部设置有紫外灭菌灯(11);所述灭菌腔(10)一侧的密封罩壳(2)上还设置有密封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理学取材用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7)靠近卡环(6)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磁铁环(13);所述卡环(6)上对应第一磁铁环(13)设置有磁性相异的第二磁铁环(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理学取材用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6)边缘处设置有卡爪(15);所述卡爪(15)的端部设置有卡头(16);所述卡头(16)为楔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伟,
申请(专利权)人:大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