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反应釜工艺过程冷却系统,进料通道为在导热介质进口与反应釜进口之间的连接通道上设置开关阀一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与反应釜进口之间并联设置支路一和支路二,所述支路一上设置开关阀二,所述支路二设置开关阀三和加热器,回料通道为反应釜出口与导热介质出口的连接通道上设置调节流量的调节阀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的支路一可减少热交换,减少导热介质的温度流失,从而能满足使反应釜夹套温度降到‑18℃的工艺要求,从而不必使用‑40℃导热油与导热介质换热,具有经济性,而设置的支路二,可视情况对导热介质加热,起到控制反应釜降温速率和恒温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工艺过程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冷却
,尤其是一种反应釜工艺过程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工艺工程中,需要特定的低温满足反应的要求,为此需要通过导热介质(导热油,乙二醇溶液)降温冷却。一般乙二醇溶液低温可达到-20℃,因此,反应釜通常采用乙二醇溶液作为导热介质以期达到特定的低温。例如,导热介质要降到-18℃,采用公用工程-20℃乙二醇溶液与导热介质换热,由于用公用工程-20℃乙二醇溶液用于换热,无法满足使导热介质要降到-18℃,针对导热介质要降到-18℃,现有的冷却系统就必须换用-40℃导热油与导热介质换热,因此不具有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反应釜冷却系统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釜工艺过程冷却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应釜工艺过程冷却系统,直接利用公用工程的冷却介质充当导热介质,系统包含进料通道和回料通道。进料通道:在导热介质进口与反应釜进口之间的连接通道上设置开关阀一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与反应釜进口之间并联设置支路一和支路二,所述支路一上设置开关阀二,所述支路二设置开关阀三和加热器。回料通道:反应釜出口与导热介质出口的连接通道上设置调节流量的调节阀一。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该系统还包含保证系统安全的气囊罐。通过气囊罐内气囊的膨胀或收缩,从而对系统的压力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气囊罐通过管路与气液分离器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包含进料通道支路和回料通道支路,其中,进料通道支路与开关阀一和循环泵之间的管路连通,回料通道支路与反应釜出口和调节阀之间的管路连通。气液分离器起到分离气体和液体的作用,从而防止气体进入循环泵。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进料通道支路上还设置有止回阀。设置止回阀,起到防止介质倒流至循环泵,防止循环泵反转,进一步保证系统的安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加热器的加热介质为水蒸气,所述加热器上设置水蒸气进料通道和冷凝水回流通道。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水蒸气进料通道设置有过滤器和调节阀二,可以防止杂质进入加热器,并能调整水蒸气的流量,便于控制导热介质的加热温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冷凝水回流通道设置有疏水器,疏水器起到排水阻汽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加热器的效率。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反应釜进口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一和压力传感器,实时显示系统的温度和压力。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反应釜出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二,通过反应釜出口导热介质的温度,控制出口调节阀一,使部分导热介质重新回到循环泵,重复利用,减少能源的损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的支路一可减少热交换,减少导热介质的温度流失,能满足使反应釜夹套温度降到-18℃的工艺要求,从而不必使用-40℃导热油与导热介质换热,具有经济性。而设置的支路二,可视情况对导热介质加热,起到控制反应釜降温速率和恒温控制。设置的回路开关阀一,调节导热介质出口流量,尽可能使导热介质在反应釜夹套内多次循环,减少能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热介质进口,2、反应釜进口,3、开关阀一,4、循环泵,5、支路一,6、支路二,7、开关阀二,8、开关阀三,9、加热器,9-1、水蒸气进料通道,9-2、冷凝水回流通道,10、反应釜出口,11、导热介质出口,12、调节阀一,13、气囊罐,13-1、排气阀,14、气液分离器,14-1、进料通道支路,14-2、回料通道支路,15、止回阀,16、过滤器,17、调节阀二,18、疏水器,19、温度传感器一,20、压力传感器,21、温度传感器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反应釜工艺过程冷却系统,包含导热介质的进料通道和回料通道。进料通道:在导热介质进口1与反应釜进口2之间的连接通道上设置开关阀一3和循环泵4,所述循环泵4与反应釜进口2之间并联设置支路一5和支路二6,所述支路一5上设置开关阀二7,所述支路二6设置开关阀三8和加热器9。回料通道:反应釜出口10与导热介质出口11的连接通道上设置调节流量的调节阀一12。当启动冷却系统时,支路一5开启,即开关阀一3、循环泵4和开关阀二7均为开启状态,导热介质,即公用工程-20℃乙二醇溶液,直接经由导热介质进口1,经循环泵4直接流入反应釜进口2,减少热交换,从而能满足使反应釜夹套温度降到-18℃的工艺要求。从而不必使用-40℃导热油与循环乙二醇溶液换热,具有经济性。而设置的支路二6,视导热介质流通过程中的温度情况,可以起到调节导热介质温度的作用,控制整个反应过程的降温速率。例如,反应釜内降温速率过块时,支路一5关闭,支路二6开启,即开关阀一3、循环泵4、开关阀三8和加热器9均开启,导热介质由导热介质进口1,经循环泵4流入加热器9,加热器9对导热介质加热,保证反应釜降温速率。当反应釜温度降到所需温度最低点时,通过支路二6,可使导热介质流进反应釜夹套的温度恒定(如-18℃),可控制精度±0.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该系统还包含保证系统安全的气囊罐13。气囊罐13即气囊式膨胀罐,由于导热介质在流通的过程中,存在热胀冷缩的现象,会使得系统压力升高或降低,而在系统的管路上设置气囊罐13,通过气囊罐13内气囊的膨胀或收缩,从而对系统的压力起到缓冲作用。气囊罐13旁设置有排气阀13-1,设备刚开始运行时,设备或反应釜夹套中残余气体经气液分离器分离后可经排气阀排尽。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气囊罐13通过管路与气液分离器14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14包含进料通道支路14-1和回料通道支路14-2,其中,进料通道支路14-1与开关阀一3和循环泵4之间的管路连通,回料通道支路14-2与反应釜出口10和调节阀12之间的管路连通。气液分离器14起到分离气体和液体的作用,避免管道内存在气体。气体通过设备最高点的排气阀排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进料通道支路14-1上还设置有止回阀15。设置止回阀15,起到防止介质倒流至循环泵4,进一步保证系统的安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加热器9的加热介质为水蒸气,所述加热器9上设置水蒸气进料通道9-1和冷凝水回流通道9-2。加热器9工作时,温度较高的水蒸气由水蒸气进料通道9-1流入加热器9中,与流入加热器9内的导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导热介质升温,水蒸气冷凝后得到的冷凝水自冷凝水回流通道9-2流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水蒸气进料通道9-1设置有过滤器16和调节阀二17,可以防止杂质进入加热器9,并能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釜工艺过程冷却系统,包含导热介质的进料通道和回料通道,其特征是,/n进料通道,在导热介质进口(1)与反应釜进口(2)之间的连接通道上设置开关阀一(3)和循环泵(4),所述循环泵(4)与反应釜进口(2)之间并联设置支路一(5)和支路二(6),所述支路一(5)上设置开关阀二(7),所述支路二(6)设置开关阀三(8)和加热器(9);/n回料通道,反应釜出口(10)与导热介质出口(11)的连接通道上设置调节流量的调节阀一(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工艺过程冷却系统,包含导热介质的进料通道和回料通道,其特征是,
进料通道,在导热介质进口(1)与反应釜进口(2)之间的连接通道上设置开关阀一(3)和循环泵(4),所述循环泵(4)与反应釜进口(2)之间并联设置支路一(5)和支路二(6),所述支路一(5)上设置开关阀二(7),所述支路二(6)设置开关阀三(8)和加热器(9);
回料通道,反应釜出口(10)与导热介质出口(11)的连接通道上设置调节流量的调节阀一(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工艺过程冷却系统,其特征是,该系统还包含保证系统安全的气囊罐(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工艺过程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气囊罐(13)通过管路与气液分离器(14)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14)包含进料通道支路(14-1)和回料通道支路(14-2),其中,进料通道支路(14-1)与开关阀一(3)和循环泵(4)之间的管路连通,回料通道支路(14-2)与反应釜出口(10)和调节阀一(12)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良红,孙建华,蒋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弗泰流体温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