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化石蜡余热利用热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4367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氯化石蜡余热利用热循环系统,属于氯化石蜡生产技术领域,该热循环系统包括依次管道连接的外界冷凝水系统、主反应釜、蜡油尾氯反应釜、原料罐和冷水塔;主反应釜和蜡油尾氯反应釜表面均包覆有夹套,主反应釜夹套和蜡油尾氯反应釜夹套上均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主反应釜进水口与外界冷凝水系统管道连接,主反应釜出水口与蜡油尾氯反应釜进水口管道连接;原料罐内设置有换热器,换热器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与蜡油尾氯反应釜出水口管道连接,出水管与冷水塔进水口管道连接,冷水塔出水口与外界冷凝水系统管道连接,解决了传统氯化石蜡生产过程中,无法对石蜡氯化放出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氯化石蜡余热利用热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氯化石蜡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氯化石蜡余热利用热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氯化石蜡是石蜡烃的氯化衍生物,具有低挥发性、阻燃、电绝缘性良好、价廉等优点,可用作阻燃剂和聚氯乙烯辅助增塑剂。广泛用于生产电缆料、地板料、软管、人造革、橡胶等制品,以及应用于聚氨酯防水涂料、聚氨酯塑胶跑道、润滑油等添加剂。目前,氯化石蜡在生产中多采用光催化多釜串联生产工艺,液蜡在80-100℃下,通入氯气进行氯化反应得到氯化石蜡,在反应过程中,由于石蜡氯化是放热反应,将产生大量热量,因此多数厂家会用夹套冷凝水冷凝石蜡氯化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回水温度50℃左右,然后直接通过冷水塔冷凝到28℃左右,之间的20℃温差能量流失严重,并没有将其热量合理利用起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氯化石蜡余热利用热循环系统,其解决了传统氯化石蜡生产过程中,无法对石蜡氯化放出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氯化石蜡余热利用热循环系统,包括依次管道连接的外界冷凝水系统、主反应釜、蜡油尾氯反应釜、原料罐和冷水塔;所述主反应釜和所述蜡油尾氯反应釜表面均包覆有夹套,所述主反应釜夹套和所述蜡油尾氯反应釜夹套上均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主反应釜进水口与所述外界冷凝水系统管道连接,所述主反应釜出水口与所述蜡油尾氯反应釜进水口管道连接;所述原料罐内设置有用于带走所述原料罐内部热量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蜡油尾氯反应釜出水口管道连接,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冷水塔进水口管道连接,所述冷水塔出水口与所述外界冷凝水系统管道连接。采用上述结构,石蜡在主反应釜中与氯气发生氯化反应,从而产生热量,氯化反应产生的热量通过夹套冷凝水带走后,会事先进入蜡油尾氯反应釜夹套中,对蜡油尾氯反应釜进行加热,给原料蜡油与尾氯反应预反应提供热量,起到一级热量利用的作用,然后再进入原料罐中,保持石蜡温度,防止石蜡凝固,起到二级热量利用的作用,最后经冷水塔冷却至常温,再送回主反应釜中带走氯化反应产生的热量,形成余热利用热循环系统。利用余热,给原料进行预热,提高反应效率;利用余热,给固体原料进行加热,使高凝固点石蜡一直保持液态,方便进料。对氯化反应产生的热量进行了有效的一级、二级循环利用,节能环保,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换热器为列管式换热器。采用上述结构,接触面积大,换热效果好。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列管换热器、第二列管换热器和连接管,所述第一列管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列管换热器均位于所述原料罐内底部;所述第一列管换热器进口与所述进水管连接,出口与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列管换热器进口与所述连接管连接,出口与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列管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列管换热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接触面积大,充分利用余热,节能环保。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第一列管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列管换热器均由32根列管组成。采用上述结构,提高接触面积,换热效果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石蜡在主反应釜中与氯气发生氯化反应,从而产生热量,氯化反应产生的热量通过夹套冷凝水带走后,会事先进入蜡油尾氯反应釜夹套中,对蜡油尾氯反应釜进行加热,给原料蜡油与尾氯反应预反应提供热量,起到一级热量利用的作用,然后再进入原料罐中,保持石蜡温度,防止石蜡凝固,起到二级热量利用的作用,最后经冷水塔冷却至常温,再送回主反应釜中带走氯化反应产生的热量,形成余热利用热循环系统。利用余热,给原料进行预热,提高反应效率;利用余热,给固体原料进行加热,使高凝固点石蜡一直保持液态,方便进料。对氯化反应产生的热量进行了有效的一级、二级循环利用,节能环保,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氯化石蜡余热利用热循环系统,主要用于体现冷凝水的热循环利用过程;图2是实施例的原料罐内部构造图,主要用于体现换热器的结构。图中,1、外界冷凝水系统;2、主反应釜;3、蜡油尾氯反应釜;4、原料罐;5、冷水塔;61、第一列管换热器;62、第二列管换热器;63、连接管;64、进水管;65、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氯化石蜡余热利用热循环系统,如图1、2所示,包括依次管道连接的外界冷凝水系统1、主反应釜2、蜡油尾氯反应釜3、原料罐4和冷水塔5。主反应釜2和蜡油尾氯反应釜3表面均包覆有夹套,主反应釜2夹套和蜡油尾氯反应釜3夹套上均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主反应釜2进水口与外界冷凝水系统1管道连接,主反应釜2出水口与蜡油尾氯反应釜3进水口管道连接,外界冷凝水系统1中的水为常温水。石蜡在主反应釜2中发生氯化反应。原料罐4内底部设置有用于带走原料罐4内部热量的换热器,换热器上设置有进水管64和出水管65。进水管64与蜡油尾氯反应釜3出水口管道连接,出水管65与冷水塔5进水口管道连接。冷水塔5出水口与外界冷凝水系统1管道连接,冷水塔5用于将原料罐4出来的冷凝水进行再次冷却,并将其送回外界冷凝水系统1。参照图1、2,换热器为列管式换热器。换热器包括第一列管换热器61、第二列管换热器62和连接管63,第一列管换热器61和第二列管换热器62均位于原料罐4内部的左右两侧。第一列管换热器61进口与进水管64连接,出口与连接管63连接。第二列管换热器62进口与连接管63连接,出口与出水管65连接。连接管63两端分别与第一列管换热器61和第二列管换热器62连接。第一列管换热器61和第二列管换热器62均由32根DN25的列管组成。石蜡在主反应釜2中与氯气发生氯化反应,从而产生热量,氯化反应产生的热量通过夹套冷凝水带走后,会事先进入蜡油尾氯反应釜3夹套中,对蜡油尾氯反应釜3进行加热,给原料蜡油与尾氯反应预反应提供热量,起到一级热量利用的作用,然后再进入原料罐4中,保持石蜡温度,防止石蜡凝固,起到二级热量利用的作用,最后经冷水塔5冷却至常温,再送回主反应釜2中带走氯化反应产生的热量,形成余热利用热循环系统。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氯化石蜡余热利用热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依次管道连接的外界冷凝水系统(1)、主反应釜(2)、蜡油尾氯反应釜(3)、原料罐(4)和冷水塔(5);/n所述主反应釜(2)和所述蜡油尾氯反应釜(3)表面均包覆有夹套,所述主反应釜(2)夹套和所述蜡油尾氯反应釜(3)夹套上均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主反应釜(2)进水口与所述外界冷凝水系统(1)管道连接,所述主反应釜(2)出水口与所述蜡油尾氯反应釜(3)进水口管道连接;/n所述原料罐(4)内设置有用于带走所述原料罐(4)内部热量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进水管(64)和出水管(65),所述进水管(64)与所述蜡油尾氯反应釜(3)出水口管道连接,所述出水管(65)与所述冷水塔(5)进水口管道连接,所述冷水塔(5)出水口与所述外界冷凝水系统(1)管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氯化石蜡余热利用热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依次管道连接的外界冷凝水系统(1)、主反应釜(2)、蜡油尾氯反应釜(3)、原料罐(4)和冷水塔(5);
所述主反应釜(2)和所述蜡油尾氯反应釜(3)表面均包覆有夹套,所述主反应釜(2)夹套和所述蜡油尾氯反应釜(3)夹套上均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主反应釜(2)进水口与所述外界冷凝水系统(1)管道连接,所述主反应釜(2)出水口与所述蜡油尾氯反应釜(3)进水口管道连接;
所述原料罐(4)内设置有用于带走所述原料罐(4)内部热量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进水管(64)和出水管(65),所述进水管(64)与所述蜡油尾氯反应釜(3)出水口管道连接,所述出水管(65)与所述冷水塔(5)进水口管道连接,所述冷水塔(5)出水口与所述外界冷凝水系统(1)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强曹以鉴覃长昌覃生正刘文真刘超亚林雄强石才盛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市盛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