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开合立式超临界流体发泡设备
本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主要涉及高分子材料的超临界发泡加工,特别涉及到一种全自动开合立式超临界流体发泡设备。
技术介绍
间歇釜式发泡是聚合物超临界流体常用的实验室发泡工艺。由于超临界发泡需要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因此釜体和釜盖的密封性对于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效果极其重要。技术专利CN2620578Y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流体反应釜,该专利中反应釜采用六颗紧力螺栓使封盖压紧密封头来达到密封效果。该专利技术密封方式操作简单,但是在开盖过程中螺栓配合开启操作繁琐,封盖开启时间长效率低,只适合于作为小型实验装置应用。技术专利CN201711132U公开了一种带快开盖机构的反应釜,该专利釜体为竖式放置,在锅体的人孔口设置可转动打开的密封盖,通过转动手轮带动丝杠转动提起或下压密封盖,密封盖与与锅体的人孔口采用了齿啮式配合密封。该专利采用手动操作釜体开合过程,由于反应釜高压的特性,人工操作的安全性欠佳。技术专利CN205731168U(201620114104.X)公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开合立式超临界流体发泡设备,主要由支架(1)、动力装置(2)、立柱A(3)、立柱B(4)、卡箍开合组件(5)、转臂运动装置(6)、连接支撑板(7)、转臂(8)、盖升降限位装置(9)、盖推拉装置(10)、压盖组件(11)、卡箍组件(12)、卡箍锁合装置(13)和釜组件(14)组成,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立柱A(3)和立柱B(4)安装于阶梯式支架(1)的高处平台,釜组件(14)安装于阶梯式支架(1)的低处平台,动力装置(2)安装于阶梯式支架(1)高处平台的下方空间;/n所述的卡箍开合组件(5)安装于立柱A(3)和立柱B(4)上;/n所述的卡箍组件(12)安装于卡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开合立式超临界流体发泡设备,主要由支架(1)、动力装置(2)、立柱A(3)、立柱B(4)、卡箍开合组件(5)、转臂运动装置(6)、连接支撑板(7)、转臂(8)、盖升降限位装置(9)、盖推拉装置(10)、压盖组件(11)、卡箍组件(12)、卡箍锁合装置(13)和釜组件(14)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立柱A(3)和立柱B(4)安装于阶梯式支架(1)的高处平台,釜组件(14)安装于阶梯式支架(1)的低处平台,动力装置(2)安装于阶梯式支架(1)高处平台的下方空间;
所述的卡箍开合组件(5)安装于立柱A(3)和立柱B(4)上;
所述的卡箍组件(12)安装于卡箍开合组件(5)上;
所述的转臂(8)安装于立柱A(3)的顶部,连接支撑板(7)固定于立柱A(3)和立柱B(4)的顶端;
所述的转臂运动装置(6)固定于连接支撑板(7),转臂运动装置(6)的推拉杆与转臂(8)相连;
所述的盖推拉装置(10)安装于转臂(8)的外侧端;
所述的压盖组件(11)与盖推拉装置(10)相连接;
所述的盖升降限位装置(9)安装于转臂(8)和压盖组件(11)上;
所述的卡箍锁合装置(13)安装于釜组件(14)上;
所述的设备各机构的工作动力来自于动力装置(2),卡箍开合组件(5)实现卡箍组件(12)绕立柱A(3)开合,盖推拉装置(10)实现压盖组件(11)的上下运动,转臂运动装置(6)实现转臂(8)绕立柱A(3)的转动,卡箍锁合装置(13)实现卡箍组件(12)的锁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开合立式超临界流体发泡设备,其特征在于:釜组件(14)包含釜体(21)、支撑柱(22)、连接管及压力监控装置(23)、耳片(24)、传感器固定端(25)、釜体锁紧端(26)和连接管(27);
所述的釜体(21)整体为圆柱形结构,底部为球形,顶部为缩颈结构,缩颈结构上部为釜体锁紧端(26);
所述的四个支撑柱(22)位于釜体(21)的底部,连接管及压力监控装置(23)与釜体(21)底部的中心相连并与釜体(21)内部相通;
所述的耳片(24)位于釜体(21)颈部下侧,在耳片(24)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传感器固定端(25);
所述的连接管(27)位于釜体(21)缩颈结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开合立式超临界流体发泡设备,其特征在于:卡箍组件(12)由一对套筒式转动连接板(33)分别与卡箍A(31)、卡箍B(32)的环形连接耳片(81)固定并剪刀式安装于立柱A(3)上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开合立式超临界流体发泡设备,其特征在于:卡箍开合组件(5)由第一连杆(34)、弹簧(35)、卡箍开合推拉装置(36)组成,其中卡箍开合推拉装置(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秀,温时宝,信支援,张昕,邱丽雁,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