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推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30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推杆,包括电动推杆本体、第一底座、U型连接块、第一安装孔、第二底座、滑槽、连接板、连接头、第二安装孔、辅助固定板、侧孔、滑块、螺纹槽、通孔、固定螺栓、导向槽和导向条。在电动推杆本体的输出杆末端表面套接有连接板,当输出杆末端与物体固定时,可将连接头卡合在被连接物之间,再将被连接物卡合在两个辅助固定板之间,进而使用转轴将其固定,增强了稳定性;将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进行滑动连接,当两者卡合时,在固定螺栓与螺纹槽的配合下,可将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进行固定,此时通过U型连接块可将本装置与被安装物体转动连接,且可通过第一底座底面上的螺纹槽直接将本装置与安装物体垂直固定安装。

An electric push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推杆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推杆,具体是一种电动推杆,属于电动推杆应用

技术介绍
电动推杆又称推杆电机、电动缸及线性致动器,电动推杆是一种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电力驱动装置;可用于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工艺流程中做为执行机械使用,以实现远距离控制、集中控制或自动控制;电动机经齿轮减速后,带动一对丝杆螺母,把电机的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利用电动机正反转完成推杆动作,如通过各种杠杆、摇杆或连杆等机构可完成转动、摇动等复杂动作,通过改变杠杆力臂长度,可以增大或加大行程。在现有技术中,电动推杆的底端一般与被安装物体转动连接,当需要垂直安装时较为麻烦,安装方式较为单一,不适合直接垂直固定,且电动推杆的输出轴末端通常使用转轴进行固定,稳定性较为一般,与物体连接时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电动推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动推杆。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电动推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连接头、辅助固定结构、电动推杆本体、第一底座、安装结构、第二底座和U型连接块;所述辅助固定结构包括滑槽、连接板、辅助固定板和滑块,所述辅助固定板套接在所述电动推杆本体的输出杆表面,且所述辅助固定板的两侧侧面均开有所述滑槽;所述辅助固定板的底端内侧面固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卡合在所述滑槽内部,且所述辅助固定板的侧面开有侧孔;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螺纹槽、通孔、导向槽和导向条,所述导向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底座的下表面,所述导向条固接在所述第二底座的上表面,且所述导向条卡合在所述导向槽内部;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底座的上表面,所述螺纹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底座的下表面,所述通孔内部贯穿有固定螺栓,且所述固定螺栓末端与所述螺纹槽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本体底端设有所述第一底座,且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的尺寸相匹配。优选的,所述U型连接块固接在所述第二底座的下表面,且所述U型连接块的侧面开有第一安装孔。优选的,所述连接头固接在所述电动推杆本体的输出杆末端,且所述连接头的侧面开有第二安装孔。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电动推杆本体的输出杆末端活动连接,且所述连接板两侧对称分布有四个所述滑槽。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滑动连接,且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导向条相互匹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电动推杆本体的输出杆末端表面套接有连接板,当输出杆末端与物体连接时,可将连接头卡合在被连接物之间,再将被连接物卡合在两个辅助固定板之间,进而使用转轴将其固定,增强了稳定性,且两个辅助固定板之间的距离可进行调节,增强了其通用性;2、本技术将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进行滑动连接,当两者卡合时,在固定螺栓与螺纹槽的配合下,可将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进行固定,此时通过U型连接块可将本装置与被安装物体转动连接,且可通过第一底座底面上的螺纹槽直接将本装置与安装物体垂直固定安装,避免了传统的安装方式单一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底座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动推杆本体,2、第一底座,3、U型连接块,4、第一安装孔,5、第二底座,6、滑槽,7、连接板,8、连接头,9、第二安装孔,10、辅助固定板,11、侧孔,12、滑块,13、螺纹槽,14、通孔,15、固定螺栓,16、导向槽,17、导向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电动推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连接头8、辅助固定结构、电动推杆本体1、第一底座2、安装结构、第二底座5和U型连接块3;所述辅助固定结构包括滑槽6、连接板7、辅助固定板10和滑块12,所述辅助固定板10套接在所述电动推杆本体1的输出杆表面,且所述辅助固定板10的两侧侧面均开有所述滑槽6;所述辅助固定板10的底端内侧面固接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卡合在所述滑槽6内部,且所述辅助固定板10的侧面开有侧孔11;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螺纹槽13、通孔14、导向槽16和导向条17,所述导向槽16开设在所述第一底座2的下表面,所述导向条17固接在所述第二底座5的上表面,且所述导向条17卡合在所述导向槽16内部;所述通孔14开设在所述第二底座5的上表面,所述螺纹槽13开设在所述第一底座2的下表面,所述通孔14内部贯穿有固定螺栓15,且所述固定螺栓15末端与所述螺纹槽13螺纹连接。所述电动推杆本体1底端设有所述第一底座2,且所述第一底座2与所述第二底座5的尺寸相匹配,便于将所述第一底座2与所述电动推杆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U型连接块3固接在所述第二底座5的下表面,且所述U型连接块3的侧面开有第一安装孔4,便于通过所述U型连接块3本装置底端与被安装物体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头8固接在所述电动推杆本体1的输出杆末端,且所述连接头8的侧面开有第二安装孔9,便于通过所述连接头8将本装置顶端与被安装物体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7与所述电动推杆本体1的输出杆末端活动连接,且所述连接板7两侧对称分布有四个所述滑槽6,便于调节两个所述辅助固定板10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底座2与所述第二底座5滑动连接,且所述导向槽16与所述导向条17相互匹配,便于所述第一底座2与所述第二底座5之间的拆卸与安装。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一底座2与第二底座5进行滑动连接,当两者卡合时,使用固定螺栓15穿过通孔14,使得固定螺栓15末端与螺纹槽13螺纹连接,进而将第一底座2与第二底座5进行固定,此时通过U型连接块3两侧上的第一安装孔4可将本装置与被安装物体转动连接;并且可通过第一底座2底面上的螺纹槽13直接将本装置与安装物体垂直固定安装,避免了传统的安装方式单一的问题;然后当输出杆末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推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连接头(8)、辅助固定结构、电动推杆本体(1)、第一底座(2)、安装结构、第二底座(5)和U型连接块(3);/n所述辅助固定结构包括滑槽(6)、连接板(7)、辅助固定板(10)和滑块(12),所述辅助固定板(10)套接在所述电动推杆本体(1)的输出杆表面,且所述辅助固定板(10)的两侧侧面均开有所述滑槽(6);所述辅助固定板(10)的底端内侧面固接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卡合在所述滑槽(6)内部,且所述辅助固定板(10)的侧面开有侧孔(11);/n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螺纹槽(13)、通孔(14)、导向槽(16)和导向条(17),所述导向槽(16)开设在所述第一底座(2)的下表面,所述导向条(17)固接在所述第二底座(5)的上表面,且所述导向条(17)卡合在所述导向槽(16)内部;所述通孔(14)开设在所述第二底座(5)的上表面,所述螺纹槽(13)开设在所述第一底座(2)的下表面,所述通孔(14)内部贯穿有固定螺栓(15),且所述固定螺栓(15)末端与所述螺纹槽(13)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推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连接头(8)、辅助固定结构、电动推杆本体(1)、第一底座(2)、安装结构、第二底座(5)和U型连接块(3);
所述辅助固定结构包括滑槽(6)、连接板(7)、辅助固定板(10)和滑块(12),所述辅助固定板(10)套接在所述电动推杆本体(1)的输出杆表面,且所述辅助固定板(10)的两侧侧面均开有所述滑槽(6);所述辅助固定板(10)的底端内侧面固接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卡合在所述滑槽(6)内部,且所述辅助固定板(10)的侧面开有侧孔(11);
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螺纹槽(13)、通孔(14)、导向槽(16)和导向条(17),所述导向槽(16)开设在所述第一底座(2)的下表面,所述导向条(17)固接在所述第二底座(5)的上表面,且所述导向条(17)卡合在所述导向槽(16)内部;所述通孔(14)开设在所述第二底座(5)的上表面,所述螺纹槽(13)开设在所述第一底座(2)的下表面,所述通孔(14)内部贯穿有固定螺栓(15),且所述固定螺栓(15)末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山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山液压气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