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292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包括分离筒、碳化硅膜管、进液斗、出液斗和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所述基座的上方安装有分离筒,所述分离筒一侧的基座上方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分离筒的一端通过轴杆安装有进液斗,所述分离筒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出液斗,所述进液斗和出液斗的内侧皆焊接安装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侧套接有碳化硅膜管,所述碳化硅膜管两端的外侧与套管的连接处皆套设有密封垫圈,所述碳化硅膜管的内侧均匀分布有滤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循环泵、分离筒、碳化硅膜管、进液斗、出液斗、套管、密封垫圈、基座、行走轮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其分离效果不佳和缺乏移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酵液分离
,具体为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
技术介绍
发酵液,指的是液体培养基接人微生物菌种,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微生物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合成菌体及分泌产物,这种经微生物代谢后的液体叫发酵液。而在发醉液中含有人们所需的产物,经过一定方法分离提取,才能得到要求的产物,而现有的发酵液分离提取装置仍不够完善,其分离效率不够高,浓缩效果差,本技术具体为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不足:1、现有技术中的发酵液的分离浓缩方式过于复杂,且耗费的成本过高,分离浓缩效果不佳;2、现有的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都是固定不动的,无法根据不同地点的发酵液进行分离浓缩的配合,导致分离成本进一步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其分离效果不佳和缺乏移动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包括分离筒、碳化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包括分离筒(9)、碳化硅膜管(10)、进液斗(12)、出液斗(15)和基座(17),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7)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14),所述基座(17)的上方安装有分离筒(9),所述分离筒(9)一侧的基座(17)上方安装有循环泵(2),所述分离筒(9)的一端通过轴杆(8)安装有进液斗(12),所述分离筒(9)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出液斗(15),所述进液斗(12)和出液斗(15)的内侧皆焊接安装有套管(20),所述套管(20)的内侧套接有碳化硅膜管(10),所述碳化硅膜管(10)两端的外侧与套管(20)的连接处皆套设有密封垫圈(11),所述碳化硅膜管(10)的内侧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包括分离筒(9)、碳化硅膜管(10)、进液斗(12)、出液斗(15)和基座(17),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7)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14),所述基座(17)的上方安装有分离筒(9),所述分离筒(9)一侧的基座(17)上方安装有循环泵(2),所述分离筒(9)的一端通过轴杆(8)安装有进液斗(12),所述分离筒(9)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出液斗(15),所述进液斗(12)和出液斗(15)的内侧皆焊接安装有套管(20),所述套管(20)的内侧套接有碳化硅膜管(10),所述碳化硅膜管(10)两端的外侧与套管(20)的连接处皆套设有密封垫圈(11),所述碳化硅膜管(10)的内侧均匀分布有滤孔(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2)的输入端安装有进液管(1),所述循环泵(2)的输出端安装有输液管(3),所述输液管(3)的一端通过快速接头(4)与进液斗(1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庭徐慢吴耀武张幸定张柯柯黄腾辉陈常连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