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风式油气分离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264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风式油气分离单元,其包括:外筒体,顶部固定设置有上盖板,底部固定设置有下盖板;进气管沿切线方向与外筒体上部侧壁固定;内筒体固定设置在上盖板中部,其上端置于外筒体的外部形成排气口;排油管,固定设置在下盖板中部,与外筒体内部连通;导流管,插装设置在所述进气管内;外筒体内壁设置有螺旋向下延伸的螺旋导流板,螺旋导流板向下倾斜设置,其外侧边缘为锯齿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结构上便于拆装,方便维护和保养,从进气管进入的油气混合气流能够定向的导流到外筒体内部并且沿着外筒体内侧壁旋转流动,并且螺旋导流板边沿的锯齿结构能够促使油滴附着在螺旋导流板上,提高油气的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风式油气分离单元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旋风式油气分离单元。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不断走向规范化、理性化。汽车产品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不仅使自主研发的呼声高涨,同时也为其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在“十五”期间,围绕汽车核心技术发展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相比较而言,非核心技术的零部件则显得有些落伍,甚至个别零部件成了制约整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在围绕节能、环保、安全技术发展的同时,传统零部件产业必将迎来发展的宝贵机遇。滤清器作为汽车产业的关键部件之一,同时也是易损和保养件,市场需求数量庞大。随着内燃机工业、汽车工业、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滤清器行业对汽车行业的贡献率逐步提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汽车排放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解决汽车排放问题、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单单靠发动机的机内净化是不行的,因此,对于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发动机的排气后处理是必需的。在发动机工作时,气缸的窜气和机油蒸汽会产生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风式油气分离单元,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外筒体(1),呈圆柱形,顶部固定设置有上盖板(4),底部固定设置有下盖板(6);/n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沿切线方向与所述外筒体(1)上部侧壁固定,并与外筒体(1)内部连通;/n内筒体(5),固定设置在所述上盖板(4)中部,下端延伸至所述外筒体(1)内部,其上端置于所述外筒体(1)的外部形成排气口;/n排油管(7),固定设置在所述下盖板(6)中部,与所述外筒体(1)内部连通;/n导流管(14),插装设置在所述进气管(2)内,其包括顺序连接的连接段(14-1)、鸭嘴管(14-3)和喷嘴(14-4),所述喷嘴(14-4)的出口处为斜面,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风式油气分离单元,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外筒体(1),呈圆柱形,顶部固定设置有上盖板(4),底部固定设置有下盖板(6);
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沿切线方向与所述外筒体(1)上部侧壁固定,并与外筒体(1)内部连通;
内筒体(5),固定设置在所述上盖板(4)中部,下端延伸至所述外筒体(1)内部,其上端置于所述外筒体(1)的外部形成排气口;
排油管(7),固定设置在所述下盖板(6)中部,与所述外筒体(1)内部连通;
导流管(14),插装设置在所述进气管(2)内,其包括顺序连接的连接段(14-1)、鸭嘴管(14-3)和喷嘴(14-4),所述喷嘴(14-4)的出口处为斜面,且朝向所述外筒体(1)内侧壁;
所述外筒体(1)内壁设置有螺旋向下延伸的螺旋导流板(8),所述螺旋导流板(8)向下倾斜设置,其外侧边缘为锯齿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俊兰
申请(专利权)人:威县盛达密封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