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连接端子,包括支架(1)和至少一个导电铜片(2),所述支架(1)包括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与第二支撑架(1.2)通过薄壁(1.3)连接,所述导电铜片(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1.1)上,所述导电铜片(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架(1.2)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使PCB板更容易排布,不会造成连接端子与PCB板焊接困难的一种新型连接端子。
A new type of connecting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连接端子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连接端子。
技术介绍
为了实现不同PCB板之间的电连接,在PCB板之间会通过连接端子进行电连接。但现在技术的连接端子往往结构单一,变化性弱,使得PCB板的设计往往需要以连接端子的结构进行设计,容易造成PCB板的排布设计困难,不利于提高结构的紧凑性及外观质量,进而还会对连接端子与PCB的连接处造成自动化焊接困难、生产效率低下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以使PCB板更容易排布,不会造成连接端子与PCB板焊接困难的一种新型连接端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连接端子,包括支架和至少一个导电铜片,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通过薄壁连接,所述导电铜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上,所述导电铜片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用于固定连接导电铜片,然后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放置到安装位置,对导电铜片与PCB板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薄壁可以在无工具的情况下进行断裂,断裂后由导电铜片连接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同时,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可以以薄壁为折弯点进行折弯,从而实现新型连接端子以PCB板的排布为基准的结构连接方式,而不是PCB板为了实现与连接端子的连接,又要实现排布结构特点,进行不同结构的设计,在通过简单的连接端子结构的改进,实现了大幅度降低PCB板的设计难度与加工难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薄壁的两侧设有用于使薄壁易断裂的缺口,通过所述改进,可以使薄壁在需要断裂处理时,对薄壁进行施力,缺口使得应力集中,薄壁更容易断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上均设于用于夹持固定导电铜片的夹持槽,所述导电铜片包括一个折弯部和两个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分别与第一支撑架上的夹持槽和第二支撑架上的夹持槽固定连接,所述折弯部设于两个夹持部之间,通过所述改进,可以实现导电铜片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固定连接,并且可以实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以导电铜片的折弯部为折弯处实现折弯的目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夹持槽的一侧设有防脱槽,所述夹持部上设有与防脱槽相配合的防脱突起,通过所述改进,可以避免在折弯过程中,导电铜片出现偏移或者脱离的现象,使导电铜片与支架连接更稳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底部均设有定位块,通过所述改进,在PCB板上设计与定位块结构相配合的定位孔,通过定位块与定位孔的配合,固定导电铜片的连接位置,便于导电铜片的焊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导电铜片还包括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设于导电铜片的两端,两个所述连接部与其连接平面平行设置,通过所述改进,相较于连接部采用插入式的导电铜片,该结构与PCB连接更容易,放置更快速,同时减小了PCB板上的打孔加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导电铜片为一个,所述折弯部呈平直状,通过所述改进,结构简单,安装快速。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导电铜片为两个,所述折弯部呈波纹状,所述折弯部的中间位置的波峰朝向薄壁方向,通过所述改进,两个导电铜片中,靠近折弯方向的一个导电铜片会收缩,因为折弯部的中间位置的波峰朝向薄壁方向,使得收缩方向朝向薄壁方向,不会外扩,避免干涉PCB板上的其它元件,远离折弯方向的一个导电铜片会扩张,因为折弯部呈波纹状,使得导电铜片不会出现因为扩张而断裂的情况,同时,又因为两个导电铜片呈对称分布,两个方向可以进行调换,使得安装更方便,不需要担心安装方向错误等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导电铜片为三个,设于中间位置的导电铜片的折弯部呈平直状,设于两侧的导电铜片的折弯部呈波纹状,设于两侧的导电铜片的所述折弯部的中间位置的波峰朝向薄壁方向,通过所述改进,位于两侧的两个导电铜片中,靠近折弯方向的一个导电铜片会收缩,因为折弯部的中间位置的波峰朝向薄壁方向,使得收缩方向朝向薄壁方向,不会外扩,避免干涉PCB板上的其它元件,远离折弯方向的一个导电铜片会扩张,因为折弯部呈波纹状,使得导电铜片不会出现因为扩张而断裂的情况,同时,又因为两个导电铜片呈对称分布,两个方向可以进行调换,使得安装更方便,不需要担心安装方向错误等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个导电铜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导电铜片中第一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导电铜片中第一支撑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两个导电铜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呈波纹状的折弯部的导电铜片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三个导电铜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支架,1.1、第一支撑架,1.2、第二支撑架,1.3、薄壁,1.4、缺口,1.5、夹持槽,1.5.1、防脱槽,1.6、定位块,2、导电铜片,2.1、折弯部,2.2、夹持部,2.2.1、防脱突起,2.3、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连接端子,包括支架1和一个导电铜片2,所述支架1包括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与第二支撑架1.2通过薄壁1.3连接,所述导电铜片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1.1上,所述导电铜片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架1.2上,所述薄壁1.3的两侧设有用于使薄壁1.3易断裂的缺口1.4,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与第二支撑架1.2上均设于用于夹持固定导电铜片2的夹持槽1.5,所述导电铜片2包括一个折弯部2.1和两个夹持部2.2,两个所述夹持部2.2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1上的夹持槽1.5和第二支撑架1.2上的夹持槽1.5固定连接,所述折弯部2.1设于两个夹持部2.2之间,所述折弯部2.1呈平直状,所述夹持槽1.5的一侧设有防脱槽1.5.1,所述夹持部2.2上设有与防脱槽1.5.1相配合的防脱突起2.2.1,所述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的底部均设有定位块1.6,所述导电铜片2还包括两个连接部2.3,两个所述连接部2.3分别设于导电铜片2的两端,两个所述连接部2.3与其连接平面平行设置。实施例2:如图4-5所示,一种新型连接端子,包括支架1和两个导电铜片2,所述支架1包括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与第二支撑架1.2通过薄壁1.3连接,所述导电铜片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1.1上,所述导电铜片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和至少一个导电铜片(2),所述支架(1)包括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与第二支撑架(1.2)通过薄壁(1.3)连接,所述导电铜片(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1.1)上,所述导电铜片(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架(1.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和至少一个导电铜片(2),所述支架(1)包括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与第二支撑架(1.2)通过薄壁(1.3)连接,所述导电铜片(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1.1)上,所述导电铜片(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架(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1.3)的两侧设有用于使薄壁(1.3)易断裂的缺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与第二支撑架(1.2)上均设于用于夹持固定导电铜片(2)的夹持槽(1.5),所述导电铜片(2)包括一个折弯部(2.1)和两个夹持部(2.2),两个所述夹持部(2.2)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1)上的夹持槽(1.5)和第二支撑架(1.2)上的夹持槽(1.5)固定连接,所述折弯部(2.1)设于两个夹持部(2.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1.5)的一侧设有防脱槽(1.5.1),所述夹持部(2.2)上设有与防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清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公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