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池的多模组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122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的多模组接口,属于新能源电池领域,一种新能源电池的多模组接口,包括绝缘框,绝缘框的一端口两侧均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均设有安装孔,绝缘框内装设有绝缘板,一块绝缘板的一端连接绝缘框的内壁一端,另一块绝缘板的顶部两侧均装设有滑柱,绝缘板对应端面均设有内槽且内槽相互对应。可旋转螺栓,使得螺栓沿着螺纹孔向下旋转,螺栓的下端抵压上侧的绝缘板,上侧的抵压框的内部上端压紧导电板的上端面,致使到导电板的下端压紧下侧的抵压框的内部下端,使得前后侧的导电板上端面和下端面均面式电连接,可双面电连接两个导电板,使得该多模组接口导电率更高。

A multi-mode group interface for new energy batter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池的多模组接口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的多模组接口。
技术介绍
车辆的电瓶,又称为蓄电池,是一个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设备,它的作用是供给发动机用电,当车辆准备发动时,蓄电池会放电给起动机提供电力,并由起动机带动飞轮、曲轴转动,从而发动车辆,在发动机供电不足或者未启动时为车内用电器如音响系统、照明系统等提供电源,当发动机开始正常供电之后,蓄电池则会收集并储存电能,以备日后使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对蓄电池的蓄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世界范围内衍生出发展新能源电池的浪潮,以取代现有的锂电池,目前较为前沿的是石墨烯电池,由于石墨烯电导率高,蓄电能力强,并且更加环保,相信代替现有的锂电池进度会越来越快,目前石墨烯电池整体采用多模组设计,并通过两组接口分别连接各个模组的石墨烯电池的正负极,现有的多模组接口,整体为一个绝缘材质方形框结构,其后端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孔,可将方形框的后端口对应电池模组外壳开设的接线口,并将两侧的安装孔对应接线口两侧的螺纹槽,将安装孔内插入螺丝,然后再将螺丝旋紧在螺纹槽内,可将整体多模组接口安装在电池模组外壳上,方形框内设置有导电板,导电板的前后端均设置有螺杆,接线时,可将用于外连接的导电板和连接电池组电极柱的导电板上设置的插孔插入螺杆,并通过螺母锁紧螺杆,实现外连接的导电板和连接电池组电极柱的导电板电性连接,但是,这种接头连接导电板的方式,仅仅与导电板单面接触,对于一些功耗大的耗电机构,有必要对多模组接口连接方式进行改进,使得其与导电板连接后,自身导电率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的多模组接口,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的多模组接口,包括绝缘框,所述绝缘框的一端口两侧均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均设有安装孔,所述绝缘框内装设有绝缘板,一块绝缘板的一端连接绝缘框的内壁一端,另一块绝缘板的顶部两侧均装设有滑柱,所述绝缘板对应端面均设有内槽且内槽相互对应,所述内槽内均装设有抵压框,所述抵压框的内部两侧均装设有导电板,所述绝缘框的一端、对应各个滑柱的位置均设有滑孔,所述滑柱穿出滑孔且滑柱穿出滑孔的一端装设有限位板,所述绝缘框的一端、位于滑柱之间的位置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框为方形框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板为方形板结构,内槽为方形槽结构,抵压框为U型板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板为方形板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滑柱为圆柱结构,滑孔为圆孔结构。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将用于外连接的导电板和连接电池组电极柱的导电板分别抵压框的前后端口插入,直至两个导电板端部相互接触,可旋转螺栓,使得螺栓沿着螺纹孔向下旋转,螺栓的下端抵压上侧的绝缘板,上侧的抵压框的内部上端压紧导电板的上端面,致使到导电板的下端压紧下侧的抵压框的内部下端,使得前后侧的导电板上端面和下端面均面式电连接,可双面电连接两个导电板,使得该多模组接口导电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主视局部剖切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俯视局部剖切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左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俯视示意图。其中,1绝缘框、2安装板、3安装孔、4绝缘板、5内槽、6抵压框、7导电板、8滑柱、9滑孔、10限位板、11螺纹孔、12螺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新能源电池的多模组接口,包括绝缘框1,绝缘框1为方形框结构,绝缘框1前后端开口,绝缘框1的一端口两侧均设有安装板2,安装板2设置在绝缘框1的后端口左右侧,绝缘框1与安装板2为注塑一体件,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安装板2上均设有安装孔3,安装板2为方形板结构,安装孔3为圆孔结构,可将绝缘框1的后端口对应电池模组外壳开设的接线口,并将两侧的安装孔3对应接线口两侧的螺纹槽,将安装孔3内插入螺丝,然后再将螺丝旋紧在螺纹槽内,可将整体多模组接口安装在电池模组外壳上,绝缘框1内装设有绝缘板4,绝缘板4的数量为两个,绝缘板4为方形板结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下侧的绝缘板4的下端面均匀涂布树脂胶,并通过树脂胶粘接绝缘框1的内部下端面,一块绝缘板4的一端连接绝缘框1的内壁一端,绝缘板4对应端面均设有内槽5且内槽5相互对应,绝缘板4为方形板结构,内槽为5方形槽结构,抵压框6为U型板结构,内槽5内均装设有抵压框6,内槽5的内壁均匀涂布树脂胶,并通过树脂胶粘接抵压框6的外壁,抵压框6的材质为铜,抵压框6的内部两侧均装设有导电板7,此时螺栓12向下压紧上侧的绝缘板4的上端,上侧的抵压框6的内部上端压紧导电板7的上端面,致使到导电板7的下端压紧下侧的抵压框6的内部下端,使得前后侧的导电板7上端面和下端面均面式电连接,导电率高,导电板7为方形板结构。参阅图1、图3和图4,另一块绝缘板4的顶部两侧均装设有滑柱8,滑柱8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上侧的绝缘板4的上端中侧左右部,滑柱8的下端熔接连接上侧的绝缘板4的上端面,绝缘框1的一端、对应各个滑柱8的位置均设有滑孔9,滑孔9的数量为两个,滑柱8为圆柱结构,滑孔9为圆孔结构,滑柱8穿出滑孔9且滑柱8穿出滑孔9的一端装设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为圆板结构,设置在滑柱8的上端面,限位板10与滑柱8为注塑一体件,滑柱8与滑孔9为滑动配合,通过左右侧的滑柱8与滑孔9滑动配合,限制上侧的绝缘板4上下移动时晃动,绝缘框1的一端、位于滑柱8之间的位置设有螺纹孔11,螺纹孔11内螺纹连接有螺栓12。使用前,螺栓12未抵压上侧的绝缘板4,并且用于外连接的导电板7和连接电池组电极柱的导电板7未插入抵压框6内,可将绝缘框1的后端口对应电池模组外壳开设的接线口,并将两侧的安装孔3对应接线口两侧的螺纹槽,将安装孔3内插入螺丝,然后再将螺丝旋紧在螺纹槽内,可将整体多模组接口安装在电池模组外壳上,将用于外连接的导电板7和连接电池组电极柱的导电板7分别抵压框6的前后端口插入,直至两个导电板7端部相互接触,可旋转螺栓12,使得螺栓12沿着螺纹孔11向下旋转,螺栓12的下端抵压上侧的绝缘板4,上侧的抵压框6的内部上端压紧导电板7的上端面,致使到导电板7的下端压紧下侧的抵压框6的内部下端,使得前后侧的导电板7上端面和下端面均面式电连接,可双面电连接两个导电板7,使得该多模组接口导电率更高。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电池的多模组接口,包括绝缘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框(1)的一端口两侧均设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上均设有安装孔(3),所述绝缘框(1)内装设有绝缘板(4),一块绝缘板(4)的一端连接绝缘框(1)的内壁一端,另一块绝缘板(4)的顶部两侧均装设有滑柱(8),所述绝缘板(4)对应端面均设有内槽(5)且内槽(5)相互对应,所述内槽(5)内均装设有抵压框(6),所述抵压框(6)的内部两侧均装设有导电板(7),所述绝缘框(1)的一端、对应各个滑柱(8)的位置均设有滑孔(9),所述滑柱(8)穿出滑孔(9)且滑柱(8)穿出滑孔(9)的一端装设有限位板(10),所述绝缘框(1)的一端、位于滑柱(8)之间的位置设有螺纹孔(11),所述螺纹孔(11)内螺纹连接有螺栓(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池的多模组接口,包括绝缘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框(1)的一端口两侧均设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上均设有安装孔(3),所述绝缘框(1)内装设有绝缘板(4),一块绝缘板(4)的一端连接绝缘框(1)的内壁一端,另一块绝缘板(4)的顶部两侧均装设有滑柱(8),所述绝缘板(4)对应端面均设有内槽(5)且内槽(5)相互对应,所述内槽(5)内均装设有抵压框(6),所述抵压框(6)的内部两侧均装设有导电板(7),所述绝缘框(1)的一端、对应各个滑柱(8)的位置均设有滑孔(9),所述滑柱(8)穿出滑孔(9)且滑柱(8)穿出滑孔(9)的一端装设有限位板(10),所述绝缘框(1)的一端、位于滑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精锐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