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喷淋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喷淋给水管穿梁结构。在由主梁和次梁形成井形隔间的顶板上设有喷淋主管,所述喷淋主管穿过主梁和次梁,所述喷淋主管与主梁平行,所述喷淋主管上套设有套管,在井形隔间内的喷淋主管上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喷淋支管,所述喷淋支管上端部与喷淋主管连通,所述喷淋支管下端部低于次梁底面且高于主梁底面,所述喷淋支管下端部连通喷水配水管,所述喷水配水管延伸至井形隔间下方,每个所述井形隔间内均设有喷淋管。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主梁与次梁具有一定高度差,将喷淋支管设置主梁和次梁之间高度差的空间内,使得喷水配水管不会穿过次梁,节约了套管并且利用了梁和次梁之间高度差,增加了净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喷淋给水管穿梁结构
本技术涉及喷淋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喷淋给水管穿梁结构。
技术介绍
在普通楼层的顶板上均设有主梁和次梁,主梁将顶板分成多个大隔间,而次梁又将大隔间分成多个井形小隔间,一般主梁比次梁粗,次梁底面高度高于主梁底面高度,喷淋给水管目前通常做法有以下二种:第一种为喷淋管单独占一层200mm的空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安装方便,避免交叉,缺点是占用200mm的空间,需增加层高导致投资增加。另外一种为所有的喷淋主管和支管均穿梁中布置,优点是节约200mm的管道安装空间,缺点是穿梁套管太多,对土建留洞施工要求较高,同时对结构不利。一些建筑物尤其是高档办公、商业、酒店基本上满布喷淋,由于各专业管线较多,且呈立体分层布置,管综往往很难达到净高的要求,一味地增加层高又会增加投资,如何增加净高又利于施工同时节约投资成为设计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节约套管、优化布局及便于施工的自动喷淋给水管穿梁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自动喷淋给水管穿梁结构,在由主梁和次梁形成井形隔间的顶板上设有喷淋主管,所述喷淋主管穿过主梁和次梁,所述喷淋主管与主梁平行,所述喷淋主管在主梁和次梁上套设有套管,在井形隔间内的喷淋主管上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喷淋支管,所述喷淋支管上端部与喷淋主管连通,所述喷淋支管下端部低于次梁底面且高于主梁底面,所述喷淋支管下端部连通喷水配水管,所述喷水配水管与所述喷淋主管垂直设置,所述喷水配水管延伸至井形隔间下方使得一条井形隔间下方均有喷水配水管,每个所述井形隔间内均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一端与喷水配水管连通,所述喷淋管另一端设有喷淋头。具体的,所述喷淋支管通过设置转接头和所述喷淋主管可拆卸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喷淋头与所述喷淋管螺纹连接。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包括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利用主梁与次梁具有一定高度差,将喷淋支管设置主梁和次梁之间高度差的空间内,使得喷水配水管不会穿过次梁,节约了套管并且利用了梁和次梁之间高度差,节约了层高,增加了净高,施工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A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B-B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普通楼层的顶板上均设有主梁1和次梁,主梁1将顶板分成多个大隔间,而次梁又将大隔间分成多个井形小隔间,一般主梁1比次梁粗,次梁底面高度高于主梁1底面高度,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自动喷淋给水管穿梁结构,在由主梁1和次梁形成井形隔间的顶板上设有喷淋主管3,所述喷淋主管3穿过主梁1和次梁2,所述喷淋主管3与主梁1平行,所述喷淋主管3在主梁1和次梁2上套设有套管4,在井形隔间内的喷淋主管3上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喷淋支管5,所述喷淋支管5上端部与喷淋主管3连通,所述喷淋支管5下端部低于次梁2底面且高于主梁1底面,所述喷淋支管5下端部连通喷水配水管6,所述喷水配水管6与所述喷淋主管3垂直设置,所述喷水配水管6延伸至井形隔间下方使得一条井形隔间下方均有喷水配水管6,每个所述井形隔间内均设有喷淋管7,所述喷淋管7一端与喷水配水管6连通,所述喷淋管7另一端设有喷淋头8。通过将喷淋支管5下端部低于次梁2底面且高于主梁1底面,能够使得喷水配水管6不会穿过次梁2,无需在次梁2上加设套管4,节省了套管4并且不会对次梁2结构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喷淋支管5利用了次梁2底面和主梁1底面的高度差,因此节约了层高,增加了净高,通过在喷淋主管3穿过的每个井形隔间内均设置喷淋支管5,再通过喷淋支管5设置垂直喷淋主管3的喷水配水管6,能够保证每个小隔间下面均有喷水配水管6,使得每个小隔间均能够设置喷淋管7,结构简单合理。由于喷淋主管受到喷淋主管和喷水配水管以及管内水的重力作用,因此,将喷淋主管通过套管穿过主梁和次梁,套管能够将喷淋主管受力进行分解,使得每个套管都能承受喷淋主管和喷水配水管以及管内水的重力,不会使得应力集中,套管出结构受力最优。具体的,所述喷淋支管5通过设置转接头和所述喷淋主管3可拆卸固定连接。方便对喷淋支管5进行拆除更换,对于一些办公楼内部区域会因为不同的公司其设计也不同,会以主梁1和次梁2为基础将办公楼内部区域分为多个小隔间,通过设置转接头将喷淋支管5和喷淋主管3可拆卸连接也有利于后期对喷水配水管6结构进行改变。具体的,所述喷淋头8与所述喷淋管7螺纹连接。如果喷淋头8被堵住能够在不更换喷淋管7的情况下对喷淋头8进行更换,有利于节省成本。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套管4两侧的喷淋主管3上均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可以是法兰、转接头中的一种,连接件将喷淋主管3分为穿梁喷淋主管3和非穿梁喷淋主管3,穿梁喷淋主管3两端均通过连接件与非穿梁喷淋主管3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连接件,能够将喷淋主管3分为多段穿梁喷淋主管3和非穿梁喷淋主管3,能够方便进行拆卸组装,避免喷淋主管3由于长度过长需要切割和电焊才能进行安装,同时能够在施工时就将穿梁喷淋主管3安装上去,后期只需安装非穿梁主管,安装时不会对主梁1结构产生影响。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喷淋给水管穿梁结构,在由主梁和次梁形成井形隔间的顶板上设有喷淋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主管穿过主梁和次梁,所述喷淋主管与主梁平行,所述喷淋主管在主梁和次梁上套设有套管,在井形隔间内的喷淋主管上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喷淋支管,所述喷淋支管上端部与喷淋主管连通,所述喷淋支管下端部低于次梁底面且高于主梁底面,所述喷淋支管下端部连通喷水配水管,所述喷水配水管与所述喷淋主管垂直设置,所述喷水配水管延伸至井形隔间下方使得一条井形隔间下方均有喷水配水管,每个所述井形隔间内均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一端与喷水配水管连通,所述喷淋管另一端设有喷淋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喷淋给水管穿梁结构,在由主梁和次梁形成井形隔间的顶板上设有喷淋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主管穿过主梁和次梁,所述喷淋主管与主梁平行,所述喷淋主管在主梁和次梁上套设有套管,在井形隔间内的喷淋主管上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喷淋支管,所述喷淋支管上端部与喷淋主管连通,所述喷淋支管下端部低于次梁底面且高于主梁底面,所述喷淋支管下端部连通喷水配水管,所述喷水配水管与所述喷淋主管垂直设置,所述喷水配水管延伸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