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益茂专利>正文

燃煤垃圾焚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107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由进料口32,炉体5,风机15,环形风仓11,环形水套12,固定通水炉排26,活动炉排27及锅筒上下烟管(24)(23)及锅筒水箱7组成的燃煤垃圾焚烧炉。风机15通过环形风仓11上的进风孔10送风至燃烧室8燃烧,环形水套12连通通水炉排26并与锅筒水箱7连通,形成水循环,垃圾燃烧加热水套12后的灰渣通过活动炉排27从排渣口排渣,烟气则通过环形烟道20及锅筒上下烟管24、23,加热锅筒水箱7后,从排气烟道21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热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且热水能被充分利用。(*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烧煤垃圾焚烧炉。当前在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中,燃煤的垃圾焚烧炉应用广泛,将有机垃圾通过进料口放入炉体内通过燃烧室内燃烧的煤层,将垃圾引燃后进行焚烧处理,高温烧后的灰渣,通过炉排排出炉体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的目的。在通用的焚烧炉中将煤层及垃圾都是架在固定炉排上燃烧,利用风机通过进风道向燃烧室通风助燃,产生的烟气通过排气口排向大气。但是存在着以下缺陷,炉排为固定安装,煤层及垃圾自然堆集产生间隙。加之进风道的开口不合理使向燃烧室中送风不均匀,使热效率低,垃圾有时烧不透,燃烧不完全并产生黑烟,二次污染环境,同时由于高温作用使得燃烧壁氧化快、寿命低,而燃烧产生的热量也未被利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充分,热效率高,不二次污染环境,炉体寿命长并能充分利用燃烧热量的烧煤焚烧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结构在燃烧室下部,安装金属制成的环形风仓,环形风仓进风口与风机相连,环形风仓上设置进风孔而在环形风仓夹层内设置环形水套,环形水套与安装在环形水套下部内壁上的通水固定炉排两端连通,而环形水套连通进水口后,由联箱连通上升水管、锅筒水箱和下降水管形成水循环。在通水固定炉排间隔中安装活动炉排,在燃烧室对应的炉体内设有烟气进口、环形烟道并与锅筒上下烟管及排气烟道连通。所述的环形风仓的顶面是向燃烧室中心顷斜的一个斜面,该斜面与环形风仓水平面形成一个夹角,而环形风仓下部的底面为向燃烧室中心凸起的斜面,该斜面也与环形风仓的水平形成夹角,在这两个斜面上均开有至少一排进风孔。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所述的活动炉排固定在炉排轴上,炉排轴一端伸出炉体外。当垃圾进入燃烧室与煤层共同燃烧时,风机通过环形风仓上的进风孔向燃烧室强制通风,由于环形风仓项面上的斜向多个进风孔作用,使得进风在燃烧室上部形成风幕,封闭燃烧室,同时环形风仓底部凸起斜面的多个进风孔吹向燃烧室中心助燃,定期抖动活动炉排使进风更加均匀的参加燃烧,烧后灰渣排出炉体。在燃烧过程中,水源由进水口进入环形水套对环形风仓进行冷却的同时通过联箱、上升水管、锅筒水箱和下降水管形成水循环,从排水口中排出热水而被利用。而燃烧后的烟气通过设置在炉体上的烟气进口进入环形烟道后,通过双向加回程烟道加热锅筒水箱后排出炉体外。为了减少噪声,在炉体内设有风机隔声室风机安装在隔声室内。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结构使得燃烧效率高,垃圾燃烧充分,不冒黑烟节约燃煤并能提供热水供生活需要。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面图图2为图1左视剖面图图3为环形风仓中活动炉排的安装示意图局部放大图图4为通水炉排连接水套示意图从图1至图2中可看出水源从进水管1,连通环形水套12和通水固定炉排26,在环形水套上设置联箱2,多根上升水管6连通联箱2和锅筒水箱7并通过多根下降水管9由联箱回到环形水套12,形成水循环,而空气通过设置在隔声室14内的风机15及进风道进入环形风仓11并通过其上设置的多排进风孔10向燃烧室8均匀送风,所述的进风孔10是设置在环形同仓11顶面和凸起的底面上,而顶和底面呈向燃烧室8中心顷斜的斜面,与环形风仓1水平面成30°-60°夹角,在环形风仓11顶面上开一排进风孔10,而在凸起的底面上开有两排进风孔10,而与固定通水炉排26平行间隔安装的活动炉排22固定在炉排轴3上,炉排轴3一端活动安装在环形风仓1内壁上的凹30槽中,另一端则伸出炉体5外在伸出端装有把手28,在炉排下部的炉体上设出渣口29,在与燃烧室8对应的炉体5内侧上开有烟气进口4,烟气从烟气进口4进入炉体内的环形烟道20,并进入由隔板19分割出的下烟道22后,通过锅筒下烟管23至前烟箱31,然后从锅筒上烟管24进入排气烟道21,从排烟口18排出炉体5外,在排气烟道21上设置清灰口25和出灰口16,而煤入垃圾从进料口32进入燃烧室8。权利要求1.一种燃煤垃圾焚烧炉包括进料口,炉体、燃烧室、炉排、风机、进风道、出渣门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室(8)下部安装环形风仓(11),环形风仓进风口(17)与风机(15)相连,环形风仓上设置进风孔(10),环形风仓(11)夹层内设置环形水套(12),环形水套与安装在环形风仓(11)下部内壁上的通水固定炉排(26)两端连通,所述环形水套通过进水口(1)由联箱(2)连通上升水管(6)锅筒水箱(7)和下降水管(9)形成水循环。固定通水炉排(26)间隔装有活动炉排(27);在燃烧室(8)对应炉体(5)内设有烟气进口(4)与环形烟道(20)并连通锅筒上下烟管(24)(23)及排气烟道(2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风仓(11)上的顶面为一向燃烧室中顷斜的斜面在斜面上至少开有一排通风孔(10),环形风仓(11)的底面为一向燃烧室中心凸起的斜面在斜面上至少也开有一排通风孔(10)。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环形风仓(11)的顶面和凸起斜面均与环形风仓(11)的水平面形成30°-60°夹角。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炉排(27)固定在炉排轴(3)上,并与固定通水炉排(26)平行,而炉排轴一端活动固定在环形风仓(11)内壁上,另一端伸出炉体(5)外,在伸出端装有把手(28)。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通水炉排(26)为至少三根,金属管平行排列而成。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焚烧炉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燃烧室(8)上部的锅筒上下烟管(24)(23),被隔板(19)分割而成,并形成下烟道(22)和排气烟道(21),在排气烟道上设置清灰口(31)及出灰口(16)。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5)安装在炉体(5)内部的隔声室(14)中。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由进料口32,炉体5,风机15,环形风仓11,环形水套12,固定通水炉排26,活动炉排27及锅筒上下烟管(24)(23)及锅筒水箱7组成的燃煤垃圾焚烧炉。风机15通过环形风仓11上的进风孔10送风至燃烧室8燃烧,环形水套12连通通水炉排26并与锅筒水箱7连通,形成水循环,垃圾燃烧加热水套12后的灰渣通过活动炉排27从排渣口排渣,烟气则通过环形烟道20及锅筒上下烟管24、23,加热锅筒水箱7后,从排气烟道21排出。本技术热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且热水能被充分利用。文档编号F23G5/00GK2264299SQ96213710公开日1997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18日专利技术者杜益茂, 盛原红 申请人:杜益茂, 盛原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煤垃圾焚烧炉包括进料口,炉体、燃烧室、炉排、风机、进风道、出渣门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室(8)下部安装环形风仓(11),环形风仓进风口(17)与风机(15)相连,环形风仓上设置进风孔(10),环形风仓(11)夹层内设置环形水套(12),环形水套与安装在环形风仓(11)下部内壁上的通水固定炉排(26)两端连通,所述环形水套通过进水口(1)由联箱(2)连通上升水管(6)锅筒水箱(7)和下降水管(9)形成水循环。固定通水炉排(26)间隔装有活动炉排(27);在燃烧室(8)对应炉体(5)内设有烟气进口(4)与环形烟道(20)并连通锅筒上下烟筒管(24)(23)及排气烟道(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益茂盛原红
申请(专利权)人:杜益茂盛原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