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科冲洗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069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07
一种普外科冲洗辅助装置,解决了现在普外科冲洗辅助装置,一般对与冲洗液的控制不是很方便,同时冲洗后的冲洗液可能会散落造成污染,不利于进行使用的问题,其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设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中部插接有螺纹管,螺纹管一侧与第一壳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内螺纹孔,螺纹管另一侧与第一壳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内螺纹孔,螺纹管的一端固定有转动手柄,螺纹管的内部设有输液管,输液管的一端连接有伸缩软管,伸缩软管的一端穿过第一壳体的顶壁,输液管的另一端设有球形喷头,第二壳体的一端设有半球形罩,第一壳体一端的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集液装置。

A kind of auxiliary flushing device in general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外科冲洗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普外科冲洗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在做普外科的手术过程中,利用冲洗器对创面进行冲洗是非常必要的,即对创面清除血块和异物,创面一般分为清洁、污染和感染三类,严格的讲,创面清洁的很少,创面难免有不同的污染,如污染严重细菌量多,8小时即可变成感染创面,创面的冲洗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面的愈合很重要,现在普外科冲洗辅助装置,一般对与冲洗液的控制不是很方便,同时冲洗后的冲洗液可能会散落造成污染,不利于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普外科冲洗辅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在普外科冲洗辅助装置,一般对与冲洗液的控制不是很方便,同时冲洗后的冲洗液可能会散落造成污染,不利于进行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设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二内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中部插接有螺纹管,螺纹管一侧与第一壳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内螺纹孔,螺纹管另一侧与第一壳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内螺纹孔,螺纹管的一端固定有转动手柄,螺纹管的内部设有输液管,输液管的一端连接有伸缩软管,伸缩软管的一端穿过第一壳体的顶壁,输液管的另一端设有球形喷头,第二壳体的一端设有半球形罩,第一壳体一端的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集液装置;所述集液装置包括壳体、集液腔、安装块和出液管,壳体固定在第一壳体一端的底部,壳体的一端设有安装块,壳体的上方设有集液腔,壳体另一端的底部设有出液管。优选的,所述半球形罩的中部开设有通孔,且半球形罩为一种医疗橡胶材质的构件。优选的,所述转动手柄的外侧套接有软套,且软套上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球形喷头的左侧半球上均匀开设有喷液孔。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调节冲洗液的流出量,同时可对冲洗液进行移动的收集,放置冲洗液四处洒落,造成污染。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集液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和图3给出,本技术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上设有第一壳体2,第一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3,第一壳体2的一侧设有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的内部设有第二内腔14,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12的中部插接有螺纹管4,螺纹管4一侧与第一壳体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内螺纹孔5,螺纹管4另一侧与第一壳体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内螺纹孔6,螺纹管4的一端固定有转动手柄7,使用时,可通过转动转动手柄7带动螺纹管4转动,螺纹管4在与第一内螺纹孔5和第二内螺纹孔6的配合下进行左右移动,螺纹管4的内部设有输液管8,输液管8用来输送清洗液,输液管8的一端连接有伸缩软管20,伸缩软管20用来配合螺纹管4使用,伸缩软管20的一端穿过第一壳体2的顶壁,伸缩软管20用来与外部输液装置连接,输液管8的另一端设有球形喷头9,球形喷头9用来喷出冲洗液,第二壳体12的一端设有半球形罩13,半球形罩13为医用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可对球形喷头9处于不同位置时,控制喷头上喷孔的漏出数量,从而控制冲洗液喷出多少,第一壳体2一端的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集液装置15,集液装置15用来收集冲洗液体;集液装置15包括壳体16、集液腔17、安装块18和出液管19,壳体16固定在第一壳体2一端的底部,且壳体16的一端设有橡胶软垫,形状与壳体16截面相同,壳体16的一端设有安装块18,壳体16的上方设有集液腔17,壳体16另一端的底部设有出液管19,使用时,将壳体16放置在需要清洗患处的下方,设置的橡胶软垫,一方面对与皮肤接触处进行保护,一方面防止清洗液滴落,从患处流出的冲洗液会经集液腔17流向出液管19,经出液管19排出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半球形罩13的中部开设有通孔,且半球形罩13为一种医疗橡胶材质的构件,便于半球形罩13与球形喷头9的配合使用,且使用健康。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转动手柄7的外侧套接有软套,且软套上设有防滑纹,提高转动手柄7的使用舒适性,且具有较好的防滑性能。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球形喷头9的左侧半球上均匀开设有喷液孔,用来喷出清洗液。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使用时,将伸缩软管20与外部冲洗液供液装置连接,出液管19与废液收集箱连接,根据需要,通过转动转动手柄7带动螺纹管4转动,螺纹管4在与第一内螺纹孔5和第二内螺纹孔6的配合下进行左右移动,螺纹管4向左移动带动球形喷头9向左移动,球形喷头9在半球形罩13漏出的喷孔数量越多,喷出清洗液的量就越大,螺纹管4向右移动带动球形喷头9向右移动,球形喷头9在半球形罩13漏出的喷孔数量越少,喷出清洗液的量就越少,便于根据冲洗需要进行选择,同时冲洗时,将壳体16放置在需要清洗患处的下方,设置的橡胶软垫,一方面对与皮肤接触处进行保护,一方面防止清洗液滴落,从患处流出的冲洗液会经集液腔17流向出液管19,经出液管19排出进行集中收集处理。便于使用。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调节冲洗液的流出量,同时可对冲洗液进行移动的收集,放置冲洗液四处洒落,造成污染。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普外科冲洗辅助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上设有第一壳体(2),第一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3),第一壳体(2)的一侧设有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的内部设有第二内腔(14),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12)的中部插接有螺纹管(4),螺纹管(4)一侧与第一壳体(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内螺纹孔(5),螺纹管(4)另一侧与第一壳体(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内螺纹孔(6),螺纹管(4)的一端固定有转动手柄(7),螺纹管(4)的内部设有输液管(8),输液管(8)的一端连接有伸缩软管(20),伸缩软管(20)的一端穿过第一壳体(2)的顶壁,输液管(8)的另一端设有球形喷头(9),第二壳体(12)的一端设有半球形罩(13),第一壳体(2)一端的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集液装置(15);/n所述集液装置(15)包括壳体(16)、集液腔(17)、安装块(18)和出液管(19),壳体(16)固定在第一壳体(2)一端的底部,壳体(16)的一端设有安装块(18),壳体(16)的上方设有集液腔(17),壳体(16)另一端的底部设有出液管(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普外科冲洗辅助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上设有第一壳体(2),第一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3),第一壳体(2)的一侧设有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的内部设有第二内腔(14),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12)的中部插接有螺纹管(4),螺纹管(4)一侧与第一壳体(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内螺纹孔(5),螺纹管(4)另一侧与第一壳体(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内螺纹孔(6),螺纹管(4)的一端固定有转动手柄(7),螺纹管(4)的内部设有输液管(8),输液管(8)的一端连接有伸缩软管(20),伸缩软管(20)的一端穿过第一壳体(2)的顶壁,输液管(8)的另一端设有球形喷头(9),第二壳体(12)的一端设有半球形罩(13),第一壳体(2)一端的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集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莉郅青杨宝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