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粘性土壤取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66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粘性土壤取样器,包括手柄、取样杆、取样筒、清洁套筒、脚蹬、第一刮片、第二刮片、弹簧、连接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取样筒中空无底的倒圆台结构,通过在取样杆上设置脚蹬与手柄,使得在土壤钻取过程和样品移取过程中更加省力、方便。同时设置有清洁套筒,清洁套筒内设第一刮片、第二刮片,可对取样筒的外壁和内壁上的附着的粘性土壤进行清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取样和清洁操作方便,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A kind of cohesive soil sampler with cleaning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粘性土壤取样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粘性土壤取样器,属于取样设备

技术介绍
通过仪器从土壤中采集土壤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是土壤检测常用的方法。取土器用来提起下层试验土壤原状土作为试样以了解其性质,为使更多的了解基层性质,以及在工程地质勘探和勘察工作中,为了求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有时甚至要在较深处取原样土,且很多土壤为粘性土。目前针对黏性土的取样设备大多是只考虑了如何钻取粘性土,而没有考虑到土壤样品从取样器中快速移出问题,以及粘性土或其他粘性物质会粘在取样筒的内外壁表面,清理费力且造成再次取样时样品交叉污染问题。同时,现有的土壤取样设备在垂直取土时,操作十分不便,需要多人协作,甚至需要借助其他工具才能完成取土操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粘性土壤取样器,本技术利用取样筒中空无底的“倒圆台”结构,通过在取样杆上设置脚蹬与手柄,使得在土壤钻取过程和样品移取过程中更加省力、方便,同时设置清洁套筒,清洁套筒内设第一刮片、第二刮片,分别对取样筒的外壁和内壁上的附着的粘性土壤进行清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粘性土壤取样器,包括手柄、取样杆、取样筒、清洁套筒、脚蹬、第一刮片、第二刮片、弹簧、连接片;所述手柄与取样杆的顶部连接,取样杆的下部设有脚蹬,所述取样筒包括筒体和钻头,筒体为中空无底的“倒圆台”结构,钻头位于筒体的下部且钻头与筒体底部为卡口式连接,取样杆的底部与取样筒的筒体顶部连接,取样筒为中空无底的“倒圆台”结构,所述清洁套筒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倒圆台”结构,清洁套筒的底板与侧面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清洁套筒的内侧壁上设有一片以上的第一刮片,清洁套筒的中部设有连接片,连接片的底部固定在清洁套筒的底板上,连接片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弹簧,一个以上的弹簧的一端分别安装在连接片上,一个以上的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安装第二刮片,取样筒的筒体置于清洁套筒内,且取样筒的筒体侧壁穿过清洁套筒内的第一刮片与第二刮片之间,清洁套筒内的第一刮片与取样筒的筒体外侧壁接触,清洁套筒内的第二刮片与取样筒的筒体内侧壁接触。所述取样杆的底部与取样筒的筒体顶部的连接为卡口式连接,取样杆的底部杆上设有卡口式凸起的安装孔,取样筒的筒体顶部中心位置设有与卡口式凸起的安装孔相对应的安装销,取样筒的筒体通过安装销安装在取样杆的底部杆上的安装孔内。卡扣式的连接,方便取样筒与取样杆的拆卸。清洁套筒的底板与其侧壁底部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卡口式连接,方便将底板拆开清理,并方便对清洁套筒内部进行清理。脚蹬以可折叠的方式与取样杆连接。脚蹬在使用时,与取样杆呈90°,不使用时可折叠成与取样杆平行,节省空间。手柄的两端设有防滑保护套。取样筒的筒体外表面上开有一个以上的通气孔。取样筒的筒体的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取样筒侧面的倾斜角度不易过大,设计在1~5°范围内,减少内壁附着的粘性土壤,在方便粘性土壤取出的同时,能尽量降低钻取阻力。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本取样器进行取土时,将脚蹬打开至与取样杆呈90°,脚踏脚蹬助力取土,取样筒完成粘性土壤钻取,将倒圆台筒体倒置进行样品收集后,取样筒的外壁和内壁上附着有粘性土壤,将取样筒的钻头与筒体分离后,将取样筒的筒体置于清洁套筒内,使取样筒筒体的侧壁穿过清洁套筒内的第一刮片与第二刮片之间,清洁套筒内的第一刮片与取样筒的筒体的外侧壁接触,清洁套筒内的第二刮片与取样筒的筒体的内侧壁接触,然后旋转清洁套筒,对取样筒的外侧壁和内侧壁进行清洁,清洁完成后,取出取样筒的筒体。必要时,清洁套筒也可拆解清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取样筒设计为具有一定倾角的“倒圆台”结构,对于粘土样品移取具有优势,容易取样,尽可能避免了粘土附着在取样器表面上。(2)本技术增加了可折叠的脚蹬,即可施加外力,使取样更省力,便于钻取,又方便折叠,节省空间。(3)本技术通过旋转清洁套筒,从而使清洁套筒的刮片同时对取样筒的外壁和内壁进行清除,清除效率高,且在取样器平时不使用时也可放置在清洁套筒内,对取样器进行保护。(4)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清洁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取样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1-手柄、2-取样杆、3-取样筒、4-清洁套筒、5-脚蹬、6-第一刮片、7-第二刮片、8-弹簧、9-连接片、10-防滑保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具有清洁功能的粘性土壤取样器,包括手柄1、取样杆2、取样筒3、清洁套筒4、脚蹬5、第一刮片6、第二刮片7、弹簧8、连接片9;所述手柄1与取样杆2的顶部连接,取样杆2的下部设有脚蹬5,所述取样筒3包括筒体和钻头,筒体为中空无底的“倒圆台”结构,钻头位于筒体的下部且钻头与筒体底部为卡口式连接,取样杆2的底部与取样筒3的筒体顶部连接,所述清洁套筒4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倒圆台”结构,清洁套筒4的底板与其侧壁底部以卡口方式连接,清洁套筒4的内侧壁上设有2片第一刮片6,第一刮片6的一侧边与安装在清洁套筒4的内侧壁上,清洁套筒4的中部设有连接片9,连接片9的底部固定在清洁套筒4的底板上,连接片9上设有2个弹簧8,2个弹簧8的一端分别安装在连接片9上,2个弹簧8的另一端分别安装第二刮片7,第二刮片7的一侧边与弹簧8连接,取样筒3的筒体置于清洁套筒4内,且取样筒3的筒体的侧壁穿过清洁套筒4内的第一刮片6与第二刮片7之间,清洁套筒4内的第一刮片6的另一侧边与取样筒3的筒体的侧壁外表面接触,对侧壁外表面清洁,清洁套筒4内的第二刮片7的另一侧边与取样筒3的筒体的侧壁内表面接触,对侧壁内表面清洁。所述取样杆2的底部与取样筒3的筒体的顶部的连接为卡口式连接,取样杆2的底部杆上设有卡口式凸起的安装孔,取样筒3的筒体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与卡口式凸起的安装孔相对应的安装销,取样筒3的筒体通过安装销安装在取样杆2的底部杆上的安装孔内,卡口连接,方便拆卸。清洁套筒4的底板与其侧壁底部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卡口式连接。手柄1的两端设有防滑保护套10。取样筒3的筒体的外表面上开有6个通气孔,通气孔的直径较小,防止粘性土壤漏出。实施例2:本实施例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脚蹬5以可折叠的方式与取样杆2连接,脚蹬在使用时,与取样杆呈90°,不使用时可折叠成与取样杆平行,节省空间,取样筒3筒体的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利用取样器进行取土时,将脚蹬5打开至与取样杆2呈90°,脚踏脚蹬5助力取土,取样筒3将粘性土壤取出并收集后,取样筒3的外壁和内壁上附着有粘性土壤,将取样筒3的钻头与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粘性土壤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取样杆(2),取样筒(3)、清洁套筒(4)、脚蹬(5)、第一刮片(6)、第二刮片(7)、弹簧(8)、连接片(9);/n所述手柄(1)与取样杆(2)的顶部连接,取样杆(2)的下部设有脚蹬(5),所述取样筒(3)包括筒体和钻头,筒体为中空无底的“倒圆台”结构,钻头位于筒体的下部且钻头与筒体底部为卡口式连接,取样杆(2)的底部与取样筒(3)的筒体顶部连接,所述清洁套筒(4)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倒圆台”结构,清洁套筒(4)的底板与其侧壁底部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清洁套筒(4)的内侧壁上设有一片以上的第一刮片(6),清洁套筒(4)的中部设有连接片(9),连接片(9)的底部固定在清洁套筒(4)的底板上,连接片(9)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弹簧(8),一个以上的弹簧(8)的一端分别安装在连接片(9)上,一个以上的弹簧(8)的另一端分别安装第二刮片(7),取样筒(3)的筒体置于清洁套筒(4)内,且取样筒(3)的筒体侧壁穿过清洁套筒(4)内的第一刮片(6)与第二刮片(7)之间,清洁套筒(4)内的第一刮片(6)与取样筒(3)的筒体外侧壁接触,清洁套筒(4)内的第二刮片(7)与取样筒(3)的筒体内侧壁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粘性土壤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取样杆(2),取样筒(3)、清洁套筒(4)、脚蹬(5)、第一刮片(6)、第二刮片(7)、弹簧(8)、连接片(9);
所述手柄(1)与取样杆(2)的顶部连接,取样杆(2)的下部设有脚蹬(5),所述取样筒(3)包括筒体和钻头,筒体为中空无底的“倒圆台”结构,钻头位于筒体的下部且钻头与筒体底部为卡口式连接,取样杆(2)的底部与取样筒(3)的筒体顶部连接,所述清洁套筒(4)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倒圆台”结构,清洁套筒(4)的底板与其侧壁底部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清洁套筒(4)的内侧壁上设有一片以上的第一刮片(6),清洁套筒(4)的中部设有连接片(9),连接片(9)的底部固定在清洁套筒(4)的底板上,连接片(9)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弹簧(8),一个以上的弹簧(8)的一端分别安装在连接片(9)上,一个以上的弹簧(8)的另一端分别安装第二刮片(7),取样筒(3)的筒体置于清洁套筒(4)内,且取样筒(3)的筒体侧壁穿过清洁套筒(4)内的第一刮片(6)与第二刮片(7)之间,清洁套筒(4)内的第一刮片(6)与取样筒(3)的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学奎杜彩东吴学勇杨子轩毕廷涛王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昆明高原湖泊国际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