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流量淋溶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淋溶一体化装置,具体为一种可变流量淋溶一体化装置,属于工业废渣和土壤治理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采矿业、冶炼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地区长期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与滞后的环保管理等多重原因,存在着大量尾矿、矿渣、煤矸石、冶炼废渣和冶炼厂拆迁建筑垃圾的随意堆放,并且大多数固体废物都是直接堆存,与周边地表土壤直接接触,随着雨水等介质淋溶后可能对周边水体、地下水、土壤造成严重危害,为了更科学且有针对性的了解由于降雨强度和酸雨对某种固体在淋溶过程中产生的淋溶液中污染物质的影响,为后续固废堆存治理提供淋溶数据并对此进行风险评估尤为必要。目前,现有淋溶装置大部分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淋溶柱填充高度及体积较小,填充渣量过少,不贴近自然条件下堆存高度和填料整体情况,容易造成实验数据偏差,二、流量控制单一,无法精确模拟不同暴雨强度下的现实降雨,三、淋溶配液多数在实验前配制完成,与整套设备分离,无法实现一体化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流量淋溶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液收液区(1)、淋溶柱(2)、布水槽(3)和支架(4),所述配液收液区(1)由方形槽体中间的隔板(18)分开为左侧配液区和右侧收液区两部分,所述配液收液区(1)上安装有在线PH监测仪(20),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配液区的进水端安装有进水阀(16),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收液区的出水端安装有出液阀(17),且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左侧配液区和右侧收液区之间通过开关阀(15)进行连接,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收液区内安置有搅拌器(14)对模拟酸雨所需加入试剂进行充分混合,且所述搅拌器(14)位于配液收液区(1)的收液区的外侧端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流量淋溶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液收液区(1)、淋溶柱(2)、布水槽(3)和支架(4),所述配液收液区(1)由方形槽体中间的隔板(18)分开为左侧配液区和右侧收液区两部分,所述配液收液区(1)上安装有在线PH监测仪(20),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配液区的进水端安装有进水阀(16),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收液区的出水端安装有出液阀(17),且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左侧配液区和右侧收液区之间通过开关阀(15)进行连接,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收液区内安置有搅拌器(14)对模拟酸雨所需加入试剂进行充分混合,且所述搅拌器(14)位于配液收液区(1)的收液区的外侧端与电控柜(19)呈电性连接,所述电控柜(19)的输出端与计量泵(13)呈电性连接,所述配液收液区(1)与所述淋溶柱(2)之间通过连通管道进行连接,且所述配液收液区(1)与所述淋溶柱(2)之间的连通管道上安装有针形阀(11)和流量计(12),所述淋溶柱(2)由若干个筒体组成,所述淋溶柱(2)的筒体底部和上端分别焊接法兰盘(23),通过所述法兰盘(23)来固定连接筒体,所述淋溶柱(2)的第一段筒体上端连接进口封头(22),且所述进口封头(22)圆弧顶端开口接入进水管并固定喷头(21),所述淋溶柱(2)的第一段筒体上部安置有布水槽(3),所述布水槽(3)底部开设有开孔圆盘(32),所述布水槽(3)顶端的外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与圆环(33),且所述布水槽(3)的开孔圆盘(32)上放置有布水层(31),所述淋溶柱(2)的筒体上安置可视窗(24),所述淋溶柱(2)的外侧设置有圆环支架(29),且所述淋溶柱(2)的最后段筒体上设置检查口(25),最后段筒体下端通过所述法兰盘(23)与插板阀(26)连接,所述插板阀(26)下法兰盘与出水封头(27)连接,所述出水封头(27)圆弧顶端开口安装出水阀门(28),所述支架(4)包括护栏(41),楼梯(42),脚架(43),操作平台(44),所述护栏(41)竖直安置在所述脚架(43)上端,所述脚架(43)由若干不锈钢材通过螺帽链接固定而成,且所述脚架(43)外侧设置有楼梯(42),所述操作平台(44)位于所述脚架(43)上方,所述支架(4)通过所述操作平台(44)放置所述淋溶柱(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流量淋溶一体化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统,吴学勇,陈晨,牛学奎,王舒婷,王宏,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昆明高原湖泊国际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