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3391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焦炉煤气初冷器;焦炉煤气初冷器的一侧与热泵的一侧通过管道形成第一循环管路;热泵的另一侧与二次热网换热器的一侧通过管道形成第二循环管路,二次热网换热器的另一侧与采暖用户通过管道进行连接;热泵以高温导热油作为驱动热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中热泵利用初冷循环水的低温余热以及高温加热油共同为外供热水加热;一方面利用了焦炉煤气初冷器中初冷水的余热,达到了节能降耗的要求;另一方面利用太阳能加热的高温导热油作为热泵的驱动热源,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且能循环使用,达到了循环经济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
本技术属于余热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焦化初冷水上段余热已在很多钢厂用于冬季采暖。由于受到初冷器入口焦炉煤气温度限制,初冷器上段输出的采暖水温较低,达不到直接供热的温度要求,因此需要对初冷器上段输出的水进行温度的提升。目前,钢厂中普遍采用的是蒸汽补热提升温度的方式,以满足将初冷水余热给大型车间厂房供暖或远距离输送至市政二次换热站的供热要求。但是现有的这种蒸汽补热的方式需要消耗过多的能源来提供加热蒸汽,并不能满足循环经济、节能降耗的理念。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以清洁能源太阳能作为给初冷器出口的焦化初冷水进行加热的驱动热源,从而提高钢厂的能源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焦炉煤气初冷器;所述焦炉煤气初冷器的一侧与热泵的一侧通过管道形成第一循环管路;所述热泵的另一侧与二次热网换热器的一侧通过管道形成第二循环管路,所述二次热网换热器的另一侧与采暖用户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所述热泵以高温导热油作为驱动热源,所述热泵的驱动热源入口通过第一驱动热源管道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入口通过第二驱动热源管道与热泵的驱动热源出口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中由热泵流向焦炉煤气初冷器的管路上连接有生水加热器。优选的,所述热泵与生水加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水泵。优选的,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中由热泵流向二次热网换热器的管路上连接有尖峰加热器;所述尖峰加热器的蒸汽进口通过蒸汽入口管与蒸汽管道进行连接;所述尖峰加热器的凝结水出口设置有第一凝结水出口管线;所述尖峰加热器的入口和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一旁通回路,所述第一旁通回路上设置有第一旁通阀。优选的,所述热泵与尖峰加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水泵。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热源管道上设置有导热油循环泵。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热源管道上设置有汽-导热油换热器,所述汽-导热油换热器的入口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汽-导热油换热器的出口与热泵的驱动热源入口链接;所述汽-导热油换热器的入口和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旁通回路,所述第二旁通回路上设置有第二旁通阀;所述汽-导热油换热器的蒸汽进口管与蒸汽管道进行连接;所述汽-导热油换热器的凝结水出口设置有第二凝结水出口管线。优选的,所述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出口与汽-导热油换热器的入口之间设置有蓄热器。优选的,所述尖峰加热器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设置有第一切断阀和第二切断阀;所述尖峰加热器的蒸汽入口管上设置有第五切断阀。优选的,所述汽-导热油换热器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设置有第三切断阀和第四切断阀;所述汽-导热油换热器的蒸汽进口管上设置有第六切断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中焦炉煤气初冷器中的部分初冷循环水进入到热泵,被热泵提取低温余热作为低温热源,同时通过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加热的高温导热油作为热泵的驱动热源,从而使热泵利用初冷循环水的低温余热以及高温加热油共同为外供热水加热;一方面利用了焦炉煤气初冷器中初冷水的余热,达到了充分利用余热、节能降耗的要求;另一方面利用太阳能加热的高温导热油作为热泵的驱动热源,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且能循环使用,达到了循环经济的要求。(2)本技术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中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出口与汽-导热油换热器的入口之间设置有蓄热器,被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后的导热油进入蓄热器进行蓄热,能够实现在阴天或者晚上等日照不足时用来驱动热泵。(3)本技术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中第二驱动热源管道上设置有汽-导热油换热器;当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能够正常使用时,此时导热油不通过汽-导热油换热器进行换热,加热后的导热油通过第二旁通回路进入到热泵内部;当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出现故障不能对导热油进行加热时,此时开启汽-导热油换热器对导热油进行加热,以保证能够对热泵进行驱动,因此汽-导热油换热器可以作为事故热源备用,以保证热泵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其中,1-焦炉煤气初冷器,101-第一循环管路,2-生水加热器,3-热泵,301-第二循环管路,4-尖峰加热器,401-蒸汽入口管,402-第一凝结水出口管线,403-第一旁通回路,5-槽式太阳能集热器,501-第一驱动热源管道,502-第二驱动热源管道,6-汽-导热油换热器,601-第二旁通回路,602-第二凝结水出口管线,7-蓄热器,8-二次热网换热器,9-第二循环水泵,10-第一循环水泵,11-导热油循环泵,12-第二旁通阀,13-第一旁通阀,14-第一切断阀,15-第二切断阀,16-第三切断阀,17-第四切断阀,18-第六切断阀,19-第五切断阀,20-蒸汽管道,21-采暖用户。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在本技术中,术语如“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技术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术语如“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焦炉煤气初冷器1,所述焦炉煤气初冷器1的一侧与热泵3的一侧通过管道形成第一循环管路101,其中焦炉煤气初冷器1的另一侧设置有初冷水入口和初冷水出口;所述热泵3的另一侧与二次热网换热器8的一侧通过管道形成第二循环管路301,所述二次热网换热器8的另一侧与采暖用户21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所述热泵3以高温导热油作为驱动热源,所述热泵3的驱动热源入口通过第一驱动热源管道501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5的出口连接,所述槽式太阳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焦炉煤气初冷器;其特征是,/n所述焦炉煤气初冷器的一侧与热泵的一侧通过管道形成第一循环管路;所述热泵的另一侧与二次热网换热器的一侧通过管道形成第二循环管路,所述二次热网换热器的另一侧与采暖用户通过管道进行连接;/n所述热泵以高温导热油作为驱动热源,所述热泵的驱动热源入口通过第一驱动热源管道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入口通过第二驱动热源管道与热泵的驱动热源出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焦炉煤气初冷器;其特征是,
所述焦炉煤气初冷器的一侧与热泵的一侧通过管道形成第一循环管路;所述热泵的另一侧与二次热网换热器的一侧通过管道形成第二循环管路,所述二次热网换热器的另一侧与采暖用户通过管道进行连接;
所述热泵以高温导热油作为驱动热源,所述热泵的驱动热源入口通过第一驱动热源管道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入口通过第二驱动热源管道与热泵的驱动热源出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中由热泵流向焦炉煤气初冷器的管路上连接有生水加热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热泵与生水加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水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中由热泵流向二次热网换热器的管路上连接有尖峰加热器;所述尖峰加热器的蒸汽进口通过蒸汽入口管与蒸汽管道进行连接;所述尖峰加热器的凝结水出口设置有第一凝结水出口管线;
所述尖峰加热器的入口和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一旁通回路,所述第一旁通回路上设置有第一旁通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泽王方明白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