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尾增对流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3346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0:59
一种新型尾增对流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热回收装置本体和锅筒,所述的热回收装置本体包括内壁为膜式水冷壁的辐射换热空腔和蒸发换热空腔,所述的辐射换热空腔内部由膜式水冷壁隔成四回程的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末端与蒸发换热空腔连通,所述蒸发换热空腔内部设置有两组对流形式的换热面,其末端为烟气出口,所述膜式水冷壁及换热面与锅筒连接,用于通入水与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可以实现高效回收回转窑尾气中能源的新型尾增对流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尾增对流余热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回转窑高温烟气的新型尾增对流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余热”属二次能源,广泛存在于工农业生产中,但常常被企业白白排放。回收余热降低能耗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环保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符合能源梯级利用的科学原理。过去未被重视和利用的余热余压也越来越引起各行各业的关注,研发和生产了各具特色的余热锅炉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余热锅炉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一部分源于巨大的能源消耗压力、国家对节能减排推出的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和措施,同时也在于余热再利用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以及巨额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炉窑,如回转窑耗用大量燃料,热效率却很低,一般只有30%左右,而温度一千度以上的高温烟气、高温炉渣等带走的热量却高达40-60%,由于此类烟气温度高,烟气中含尘量大,不易进行余热回收,如果能有效利用这些余热,则可节约大量能源,减少大气污染,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回收回转窑尾气中能源的新型尾增对流余热回收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尾增对流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热回收装置本体和锅筒,所述的热回收装置本体包括内壁为膜式水冷壁的辐射换热空腔和蒸发换热空腔,所述的辐射换热空腔内部由膜式水冷壁隔成四回程的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末端与蒸发换热空腔连通,所述蒸发换热空腔内部设置有两组对流形式的换热面,其末端为烟气出口,所述膜式水冷壁及换热面与锅筒连接,用于通入水与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进一步地,所述的热回收装置本体内部依高温烟气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烟气进口、第一回程、第二回程、第三回程、第四回程、蒸发换热空腔和烟气出口,第一回程和第二回程之间由下部留有通道的隔墙膜式水冷壁隔开,第二回程和第三回程之间由上部留有通道的隔墙膜式水冷壁隔开,第三回程和第四回程之间由下部留有通道的隔墙膜式水冷壁隔开,高温烟气在上述通道处均进行180°转弯进入下一个回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程、第二回程、第三回程、第四回程组成四回程的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烟气进口、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蒸发换热空腔和烟气出口形成整体的烟气流通通道。进一步地,余热回收装置采用立式自然循环、室内布置,所述的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处设置有膨胀节,高温烟气经入口处膨胀节后由所述烟气进口由上至下进入烟气流通通道,并通过出口处膨胀节后由所述烟气出口排出。进一步地,所述的两组对流形式的换热面由两组蒸发管束组成,两组蒸发管束形成拉稀形式的凝渣管束换热面。进一步地,所述的四回程的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的底部以及蒸发换热空腔的底部均设置有落灰斗。进一步地,所述的膜式水冷壁上等间距设置有水冷管,膜式水冷壁下部设置有下集箱,用于将水平均地导入水冷管内,膜式水冷壁上部设置有上集箱,用于收集水冷管上升的汽水混合物并导入上部锅筒。进一步地,所述的锅筒通过集中下降管与膜式水冷壁底部下集箱连接,用于将锅筒内的水平均的导入膜式水冷壁的水冷管并与烟气通道内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膜式水冷壁上部通过上集箱和导气管与锅筒连接,用于将吸热后的汽水混合物导入锅筒进行汽水分离。进一步地,所述的热回收装置本体采用悬吊结构,锅筒设置在热回收装置本体上部,热回收装置本体通过吊杆整体吊挂在钢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的优点为:热回收效率高,本技术的余热回收装置整体由内壁为膜式水冷壁的空腔组成,辐射换热空腔内部通过膜式水冷壁相隔形成四回程的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大大提高了烟气流通路径的长度,提高了换热效率,而且处于回程路径中间的隔墙膜式水冷壁为双面曝光的受热面,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烟气流通路径的延长有助于烟气中灰尘的沉降;而且辐射换热空腔后部的蒸发换热空腔内设置有两组对流形式的换热面,起到低温烟气热量的吸收的作用,进而提高余热回收的效率及能源节约效果,而且可以使烟气中的灰粒凝固,对烟气进行均流并减轻烟气的残余旋转动能,有助于对排出本技术余热回收装置的烟气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综合方面,本技术的余热回收装置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性能稳定,能确保长期、可靠、高效、经济运行,对回转窑行业起到了节能效果,可以大幅节约能源,减少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一种新型尾增对流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热回收装置本体和锅筒16,所述的热回收装置本体包括内壁为膜式水冷壁的辐射换热空腔和蒸发换热空腔105,所述的辐射换热空腔内部由膜式水冷壁作为隔墙隔成四回程的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末端与蒸发换热空腔105连通,所述蒸发换热空腔105内部设置有两组对流形式的换热面,形成拉稀形式的凝渣管束,其末端为烟气出口14;所述膜式水冷壁及换热面与锅筒16连接,用于通入水与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烟气由第一回程的上部烟气进口2处进入,在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经三个180度转弯后进入尾部蒸发换热空腔105,部份未沉降的灰在此处由拉稀形式的凝渣管束进行阻挡而进一步沉降,烟气则从尾部上面侧面烟气出口14进入下一设备。进一步地,所述的热回收装置本体内部依高温烟气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烟气进口2、第一回程101、第二回程102、第三回程103、第四回程104、蒸发换热空腔105和烟气出口14,第一回程101和第二回程102之间由下部留有通道106的隔墙膜式水冷壁6隔开,第二回程102和第三回程103之间由上部留有通道的隔墙膜式水冷壁7隔开,第三回程103和第四回程104之间由下部留有通道的隔墙膜式水冷壁8隔开,高温烟气在上述通道处均进行180°转弯进入下一个回程,作为隔墙的膜式水冷壁相当于双面曝光的受热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程101、第二回程102、第三回程103、第四回程104组成四回程的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烟气进口2、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蒸发换热空腔105和烟气出口14形成整体的烟气流通通道。进一步地,余热回收装置采用立式自然循环、室内布置,所述的烟气进口2和烟气出口14处设置有膨胀节,高温烟气经入口处膨胀节1后由所述烟气进口2由上至下进入烟气流通通道,并通过出口处膨胀节15后由所述烟气出口14排出。进一步地,所述的两组对流形式的换热面由两组蒸发管束组成,两组蒸发管束形成拉稀形式的凝渣管束蒸发换热面。尾部的蒸发换热面被包裹在膜式壁内,其有第一蒸发管束段11与第二蒸发管束段12组成。第一蒸发管束段11管子规格为φ32x3mm,横向节距为300mm,纵向节距为100mm;第二蒸发管束段12管子规格为φ32x3mm,横向节距为160mm,纵向节距为100mm。给水从第二蒸发管束段12进入,与烟气逆向行驶,从第一蒸发管束段11流出进入锅筒16。在两组对流形式的换热面中间留有约800mm的检修空间。尾部蒸发管束是余热回收机组的重要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尾增对流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热回收装置本体和锅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回收装置本体包括内壁为膜式水冷壁的辐射换热空腔和蒸发换热空腔,所述的辐射换热空腔内部由膜式水冷壁隔成四回程的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末端与蒸发换热空腔连通,所述蒸发换热空腔内部设置有两组对流形式的换热面,其末端为烟气出口,所述膜式水冷壁及换热面与锅筒连接,用于通入水与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尾增对流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热回收装置本体和锅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回收装置本体包括内壁为膜式水冷壁的辐射换热空腔和蒸发换热空腔,所述的辐射换热空腔内部由膜式水冷壁隔成四回程的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末端与蒸发换热空腔连通,所述蒸发换热空腔内部设置有两组对流形式的换热面,其末端为烟气出口,所述膜式水冷壁及换热面与锅筒连接,用于通入水与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尾增对流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回收装置本体内部依高温烟气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烟气进口、第一回程、第二回程、第三回程、第四回程、蒸发换热空腔和烟气出口,第一回程和第二回程之间由下部留有通道的隔墙膜式水冷壁隔开,第二回程和第三回程之间由上部留有通道的隔墙膜式水冷壁隔开,第三回程和第四回程之间由下部留有通道的隔墙膜式水冷壁隔开,高温烟气在上述通道处均进行180°转弯进入下一个回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尾增对流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程、第二回程、第三回程、第四回程组成四回程的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烟气进口、辐射段烟气流通通道、蒸发换热空腔和烟气出口形成整体的烟气流通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尾增对流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处设置有膨胀节,高温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亚伟许英永陈卫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四方无锡锅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