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过热器的急冷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09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过热器的急冷锅炉,包括:第一火管锅炉和第二火管锅炉,第一火管锅炉的锅壳为第一锅壳,第二火管锅炉的锅壳为第二锅壳,其特征在于:第一锅壳的烟气输入端连接有进口烟箱,第一火管锅炉和第二火管锅炉之间设置有过热器,第二锅壳的烟气输出端连接有出口烟箱,出口烟箱上开设有排烟口;第一火管锅炉和第二火管锅炉的上方设置有汽包,汽包与第一锅壳和第二锅壳之间分别通过若干下降管连通,第一锅壳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一上升管,第二锅壳的顶部设置第二上升管汽包的蒸汽出口与过热器的管程输入端相连通,过热器输出过热蒸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高温烟气从进入至排出的总路程大大缩短,速度大大加快,从而能实现急冷的效果。

A quench boiler with superh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过热器的急冷锅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锅炉
,具体涉及急冷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国内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日常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总量巨大,并且垃圾存在不易存放、污染环境、不易降解、有毒有害等特性。垃圾处理的方式包括填埋和焚烧,但由于填埋处理往往需要较多的场地、同时难以达到环保要求,因此很多垃圾往往通过焚烧处理。目前的垃圾焚烧后的的高温烟气都是采用传统的水管锅炉进行余热收集,传统的立式的水冷壁锅炉,传统的水冷壁锅炉的缺陷在于:一、立式水冷壁锅炉占地面积大。二、锅炉汽包采用钢架支撑固定,钢架使用的钢才量大,从而增加了锅炉的制造成本。三、水冷壁锅炉的换热面为水冷壁,烟气在炉膛中通行,其速度缓慢,换热效率低下,因此无法使得烟气在短时间内快速冷却。四、过热器设置在锅炉的烟道内,检修困难。五、由于水冷壁锅炉很难做到结构密封,如烟气中含有酸性气体,如HCL气体,则十分容易发生腐蚀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过热器的急冷锅炉,其占地面积小、换热效果好、检修方便、密封效果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过热器的急冷锅炉,包括:两个横向设置的火管锅炉——第一火管锅炉和第二火管锅炉,第一火管锅炉的锅壳为第一锅壳,第二火管锅炉的锅壳为第二锅壳,第一锅壳的烟气输入端连接有进口烟箱,第一火管锅炉和第二火管锅炉之间设置有过热器,第一火管锅炉的烟气输出端与过热器筒体的烟气输入端相连通,过热器筒体的烟气输出端与第二锅壳的烟气输入端相连通,第二锅壳的烟气输出端连接有出口烟箱,出口烟箱上开设有排烟口;第一火管锅炉和第二火管锅炉的上方设置有汽包,汽包与第一锅壳和第二锅壳之间分别通过若干下降管连通,第一锅壳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一上升管,第一上升管与汽包相连通,第二锅壳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二上升管,第二上升管与汽包相连通;汽包的蒸汽出口与过热器的管程输入端相连通,过热器输出过热蒸汽。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带过热器的急冷锅炉,其中,汽包与第一锅壳之间的下降管、以及汽包与第二锅壳之间的下降管均分别位于汽包的底部两侧;每根下降管均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接管、第二接管、过渡弯头和第三接管,第一接管由里向外且斜向下设置,第二接管竖直设置,第三接管由外向里、且斜向上设置,第一接管的上端与汽包的底部相连接,第一接管的下端与第二接管的上端连接,第二接管的下端通过过渡弯头与第三接管连接,第三接管连接至第一锅壳或第二锅壳的侧面的下端部,过渡弯头的底部设置有排污接口。更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带过热器的急冷锅炉,其中,过热器筒体两端分别与第一锅壳和第二锅壳相连接,进口烟箱、第一锅壳、换热器筒体、第二锅壳以及出口烟箱依次固定连接形成一体。更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带过热器的急冷锅炉,其中,第一锅壳的底部、以及第二锅壳的底部均设置有锅壳支撑座,位于第一锅壳底部的锅壳支撑座固定,其余锅壳支撑座均活动。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带过热器的急冷锅炉,其中,过热器中换热器管束两侧的过热器筒体上均设置有过热器检修门。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带过热器的急冷锅炉,其中,出口烟箱上设置有烟箱检修门。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带过热器的急冷锅炉,其中,排烟口设置在出口烟箱的顶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一、第一火管锅炉、第二火管锅炉以及过热器形成了一个卧式的锅炉,第一火管锅炉、第二火管锅炉提供了足够的换热面,从而使得整个卧式锅炉的长度大大缩短,并且高温烟气在第一火管锅炉、第二火管锅炉的管程中通行,这使得高温烟气从进入至排出的总路程大大缩短,速度有效加快,从而能实现急冷的效果,垃圾焚烧产生的1130℃的高温烟气能在1秒中内急速冷却至200℃,换热效率大大提高。二、过热器设置在第一火管锅炉和第二火管锅炉之间,汽包中产生的饱和蒸汽引出至过热器中,从而产生过热蒸汽,这使得整个锅炉的热能得到充分利用。三、汽包与第一火管锅炉、第二火管锅炉之间的下降管,不仅起到将汽包中的水引入至第一锅壳、第二锅壳中以及将锅壳中受热的汽水送入至汽包而形成自然水循环的作用,还起到支撑汽包的作用,这样的锅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锅炉的制作成本低。四、高温烟气在第一火管锅炉以及第二火管锅炉的管程中通行,第一火管锅炉和第二火管锅炉的管程能在制作过程中预先进行密封检测,从而有效提高整个锅炉的烟气密闭性,减少泄漏腐蚀的情况发生,提高锅炉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带过热器的急冷锅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带过热器的急冷锅炉中汽包的支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带过热器的急冷锅炉,包括:两个横向设置的火管锅炉——第一火管锅炉1和第二火管锅炉2,第一火管锅炉1的锅壳为第一锅壳11,第二火管锅炉2的锅壳为第二锅壳21。第一锅壳11的烟气输入端连接有进口烟箱3,第一火管锅炉1和第二火管锅炉2之间设置有过热器4。为了便于检修,过热器4中换热管束两侧的过热器筒体41上均设置有过热器检修门42。第一锅壳11的烟气输出端与过热器筒体41的烟气输入端相连通,过热器筒体41的烟气输出端与第二锅壳21的烟气输入端相连通,第二锅壳21的烟气输出端连接有出口烟箱5,出口烟箱5上开设有排烟口51,排烟口51设置在出口烟箱5的顶部,出口烟箱5上设置有烟箱检修门52。第一火管锅炉1和第二火管锅炉2的上方设置有汽包6,汽包6与第一锅壳11和第二锅壳21之间分别通过若干下降管7连通。第一锅壳11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一上升管12,第一上升管12与汽包6的底部相连通,第二锅壳21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二上升管22,第二上升管22与汽包6的底部相连通。汽包6的蒸汽出口61与过热器4内管程的输入端相连通,过热器4的管程输出端输出过热蒸汽。本实施例中,汽包6与第一锅壳11之间的下降管7、以及汽包6与第二锅壳21之间的下降管7均分别位于汽包6的底部两侧。如图2所示,每根下降管7均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接管71、第二接管72、过渡弯头73和第三接管74。第一接管71由里向外且斜向下设置,第二接管72竖直设置,过渡弯头73为弧形弯管,第三接管74由外向里、且斜向上设置。第一接管71的上端与汽包6的底部相连接,第一接管71的下端与第二接管72的上端连接,第二接管72的下端通过过渡弯头73与第三接管71连接,第三接管74连接至第一锅壳11或第二锅壳21的侧面的下端部,过渡弯头73的底部设置有排污接口75,排污接口75用于定期排放沉积在管道中的淤积。下降管7既起到了汽包6与第一锅壳11和第二锅壳21之间的连通作用,使得汽包6内的水通过每根下降管7进入至第一锅壳11和第二锅壳21中、并将锅壳中的热水输送至汽包6中,同时下降管7又起到了对汽包6的支撑作用,不用再额外设置钢架对汽包6进行支撑,整个设备制作成本大大降低,结构更加紧凑,占地面积有效减少。本实施例中,过热器筒体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锅壳11和第二锅壳21相连接,进口烟箱3、第一锅壳11、换热器筒体41、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过热器的急冷锅炉,包括:两个横向设置的火管锅炉——第一火管锅炉和第二火管锅炉,第一火管锅炉的锅壳为第一锅壳,第二火管锅炉的锅壳为第二锅壳,其特征在于:第一锅壳的烟气输入端连接有进口烟箱,第一火管锅炉和第二火管锅炉之间设置有过热器,第一火管锅炉的烟气输出端与过热器筒体的烟气输入端相连通,过热器筒体的烟气输出端与第二锅壳的烟气输入端相连通,第二锅壳的烟气输出端连接有出口烟箱,出口烟箱上开设有排烟口;第一火管锅炉和第二火管锅炉的上方设置有汽包,汽包与第一锅壳和第二锅壳之间分别通过若干下降管连通,第一锅壳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一上升管,第一上升管与汽包相连通,第二锅壳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二上升管,第二上升管与汽包相连通;汽包的蒸汽出口与过热器的管程输入端相连通,过热器输出过热蒸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过热器的急冷锅炉,包括:两个横向设置的火管锅炉——第一火管锅炉和第二火管锅炉,第一火管锅炉的锅壳为第一锅壳,第二火管锅炉的锅壳为第二锅壳,其特征在于:第一锅壳的烟气输入端连接有进口烟箱,第一火管锅炉和第二火管锅炉之间设置有过热器,第一火管锅炉的烟气输出端与过热器筒体的烟气输入端相连通,过热器筒体的烟气输出端与第二锅壳的烟气输入端相连通,第二锅壳的烟气输出端连接有出口烟箱,出口烟箱上开设有排烟口;第一火管锅炉和第二火管锅炉的上方设置有汽包,汽包与第一锅壳和第二锅壳之间分别通过若干下降管连通,第一锅壳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一上升管,第一上升管与汽包相连通,第二锅壳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二上升管,第二上升管与汽包相连通;汽包的蒸汽出口与过热器的管程输入端相连通,过热器输出过热蒸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过热器的急冷锅炉,其特征在于:汽包与第一锅壳之间的下降管、以及汽包与第二锅壳之间的下降管均分别位于汽包的底部两侧;每根下降管均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接管、第二接管、过渡弯头和第三接管,第一接管由里向外且斜向下设置,第二接管竖直设置,第三接管由外向里、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国军钱飞舟顾君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