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越基坑的一体化输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763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越基坑的一体化输水结构,包括有第一输水构件和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设置有2组,每组包括多个支撑件,2组支撑部件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水构件的两端,所述支撑件的顶部与第一输水构件固定连接,底部固定在地面内,第一输水构件设置在基坑上方且与基坑之间存在有间隙,在所述第一输水构件内部形成有输水通道,在第一输水构件和基坑之间不直接接触,不用借助基坑作为支撑。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输水结构建造在遇到大型基坑时避让施工不便且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An integrated water conveyance structure across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越基坑的一体化输水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跨越大型基坑的输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现有跨越大型基坑地下空间施工过程中的输水结构(一般称为暗渠)存在以下缺陷:处于大型基坑和地下空间结构位置时,输水结构通常选择避让,避让时会受限于市区内局促的场地条件,没有充分的避让空间或者往外避让,向其他外部区域避让时,在其它区域也会也有较多的现状管线,最终会导致整个输水结构调整较大,管迁费用高,施工操作不便、施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在输水结构建造在遇到大型基坑时避让施工不便且施工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跨越基坑的一体化输水结构,包括有第一输水构件和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设置有2组,每组包括多个支撑件,2组支撑部件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水构件的两端,所述支撑件的顶部与第一输水构件固定连接,底部固定在地面内,第一输水构件设置在基坑上方且与基坑之间存在有间隙,在所述第一输水构件内部形成有输水通道。进一步的,所述承托定位件包括有承托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承托件本体的两端从所述承托件本体向上延伸形成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和承托件本体之间形成承托腔,所述承托腔与所述第一输水构件形状适配,所述第一输水构件两端的端面分别与承托定位件的侧面平齐。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排桩,所述多个支撑件沿第一输水构件的宽度方向等间接排列设置。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与第一输水构件两端相邻连接的第二输水构件和第三输水构件,所述第二输水构件和第三输水构件分别与地面固定连接且与第一输水构件位于同一标高。进一步的,在第一输水构件和第二输水构件/第三输水构件的连接处形成有缝隙,在所述缝隙位置处设置有密封防水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水构件和第二输水构件、第三输水构建均为混凝土浇注成型件。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混凝土浇注成型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水构件两端具有开口,在所述第一输水构建靠近两端开口位置处的壁厚大于第一输水构件中间位置处的壁厚。进一步的,所述2组支撑部件对称设置在基坑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出一种跨越基坑的一体化输水结构,其包括有横跨在基坑上方的第一输水构件,在第一输水构件的两端设置有埋设在地面内的支撑部件,通过支撑部件将位于基坑上方的第一输水构件支撑起来,在第一输水构件和基坑之间不直接接触,不用借助基坑作为支撑,这样在进行输水结构的施工时则无需对基坑对应的区域进行避让,而是直接在基坑上方施工,施工操作更加方便且节约了因避让造成的管费,降低了制造成本。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跨越基坑的一体化输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跨越基坑的一体化输水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跨越基坑的一体化输水结构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提出一种跨越基坑300的一体化输水结构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3所示,其包括有第一输水构件100和支撑部件200,第一输水构件100设置在基坑300上方,优选的,在第一输水构件100和基坑300之间形成有间隙即第一输水构件100横跨在基坑300上方而不与其接触,在所述第一输水构件100内部形成有输水通道110,通过输水管道可便于水流的输送,所述支撑部件200设置有2组,每组包括多个支撑件210,2组支撑部件200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水构件100的两端且对称设置在基坑300的两侧。通过2组支撑部件200分别对第一输水构件100进行支撑,具体的,所述支撑件210为排桩,所述多个支撑件210沿第一输水构件100的宽度方向等间接排列设置,所述支撑件210的顶部与第一输水构件100固定连接,底部埋设固定在地面内。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与第一输水构件100两端相邻连接的第二输水构件500和第三输水构件600,第二输水构件500和第三输水构件600内部也形成有输水通道,在第一输水构件100装配完成后,再将第一输水构件100分别和第二输水构件500、第三输水构件600对接,完成整个输水结构的连通,所述第二输水构件500和第三输水构件600分别与地面固定连接且与第一输水构件100位于同一标高。本实施例中的输水结构,通过在基坑300上方设置第一输水构件100并通过支撑部件200对第一输水构件100进行支撑,使得第一输水构件100可直接跨设在基坑300的上方,不直接接触,不用借助基坑作为支撑,同时在第一输水构件100中设置完成后,将第二输水构件500和第三输水构件600与其连通,确保了整个输水结构中的水流顺利的流通,综上,本实施例中第一输水构件100不仅可横跨设在基坑300上方使得在遇到地下需要建设基坑300或地下空间等结构时无需进行避让,有效的避免因需要避让基坑300或地下空间导致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高的问题而且还可与相邻的第二输水构件500和第三输水构件600完全对接,确保输水水流的流通。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承托定位件400,其设置有2个,分别承托在所述第一输水构件100的两端,所述支撑件210与所述承托定位件400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承托定位件400包括有承托件本体410和设置在所述承托件本体410的两端从所述承托件本体410向上延伸形成的限位凸起420,所述限位凸起420和承托件本体410之间形成承托腔,所述承托腔与所述第一输水构件100形状适配,所述第一输水构件100两端的端面分别与承托定位件400的侧面平齐。第一输水构件100在装配时可直接放置在承托腔内,通过承托定位件400实现对其支撑,同时,通过两端的限位凸起420,可限制第一输水构件100左右移动,实现对第一输水构件100的定位。进一步的,第一输水构件100装配完成后与第一输水构件100和第三输水构件600进行对接连通以形成一连通的输水管,在第一输水构件100和第二输水构件500/第三输水构件600的连接处形成有缝隙,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越基坑的一体化输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输水构件和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设置有2组,每组包括多个支撑件,2组支撑部件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水构件的两端,所述支撑件的顶部与第一输水构件固定连接,底部固定在地面内,第一输水构件设置在基坑上方且与基坑之间存在有间隙,在所述第一输水构件内部形成有输水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越基坑的一体化输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输水构件和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设置有2组,每组包括多个支撑件,2组支撑部件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水构件的两端,所述支撑件的顶部与第一输水构件固定连接,底部固定在地面内,第一输水构件设置在基坑上方且与基坑之间存在有间隙,在所述第一输水构件内部形成有输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越基坑的一体化输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承托定位件,其设置有2个,分别承托在所述第一输水构件的两端,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承托定位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越基坑的一体化输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定位件包括有承托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承托件本体的两端从所述承托件本体向上延伸形成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和承托件本体之间形成承托腔,所述承托腔与所述第一输水构件形状适配,所述第一输水构件两端的端面分别与承托定位件的侧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越基坑的一体化输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排桩,所述多个支撑件沿第一输水构件的宽度方向等间接排列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义德袁堂涛蒋海军任强李蕾王琳张潮相洪旭李昌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