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板肋复合式排导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80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桩板肋复合式排导槽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滑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挡土板和防冲肋,抗滑桩为若干组,每组抗滑桩为相互平行的两根,抗滑桩的横截面为矩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排导槽采用抗滑桩、挡土板、防冲肋相结合的复合整体形式,抗滑桩可穿过沟床松散堆积物嵌入沟床底部密实稳固土体,可降低排导槽因松软地基沉降造成变形破坏;挡土板位于沟道两侧相邻两个抗滑桩桩后,可稳固沟道岸坡土体,并防止岸坡土体被沟水、泥石流冲刷侧蚀而失稳,防冲肋位于沟道两侧对称分布抗滑桩之间,可以防止沟水、泥石流下蚀沟道,降低沟水、泥石流流速,并在抗滑桩之间起支撑作用。

A kind of pile plate rib composite channe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板肋复合式排导槽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质灾害治理领域,特别是一种桩板肋复合式排导槽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泥石流治理工程中的常规排导槽多采用混凝土、浆砌石、钢筋石笼等结构,适用于常规泥石流沟道内的泥石流排导,但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混凝土、浆砌石等圬工刚性材料排导槽适用于土体固结较好,后期不会产生沉降的泥石流沟道,如遇新近堆积欠固结土体,其修筑完成后,常因基础沉降而开裂破坏;钢筋石笼排导虽能适应地基沉降变形,但其常用来作为应急、抢险阶段的临时工程,其永久性较差,易锈蚀破坏。另外,对于沟道纵坡较陡的泥石流沟道,常规泥石流排导槽的自身难以稳固,一旦局部破坏,将会快速发展为整体破坏,进一步产生不利地质灾害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解决沟道纵坡较陡、沟床为新近堆积的欠固结土体的泥石流沟泥石流排导问题,以及泥石流沟道纵坡较陡的排导槽自身稳固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抗滑桩、挡土板、防冲肋三者相结合的一种桩板肋复合式排导槽结构,将挡土板、防冲肋固定于抗滑桩之上,借助抗滑桩本身的稳固性,挡土板、防冲肋与抗滑桩一起形成整体稳固的矩形断面的桩板肋式排导槽,达到排导泥石流作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桩板肋复合式排导槽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滑桩、还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挡土板和防冲肋,所述的抗滑桩为若干组,每组抗滑桩为相互平行的两根,抗滑桩的横截面为矩形;水平方向设置的防冲肋通过植筋方式与同组的两根抗滑桩刚性连接,所述的挡土板通过植筋方式连接相邻组同侧的抗滑桩,挡土板的底部低于防冲肋的顶面。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挡土板呈平行四边形,其顶部与抗滑桩的顶部齐平。优选的,所述的挡土板通过植筋方式连接在相邻组同侧的抗滑桩的外侧面。优选的,所述的挡土板通过植筋方式连接在相邻组同侧的抗滑桩的内侧面。优选的,所述的挡土板通过植筋方式连接在相邻组同侧的抗滑桩之间,所述的挡土板的内侧面与抗滑桩的内侧面齐平。优选的,所述防冲肋呈阶梯状排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排导槽采用抗滑桩、挡土板、防冲肋相结合的复合形式,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抗滑桩可穿过沟床松散堆积物嵌入沟床底部,密实稳固土体,可降低排导槽因松软地基沉降造成变形破坏;挡土板位于沟道两侧连接相邻两个抗滑桩,可稳固沟道岸坡土体,并防止岸坡土体被沟水、泥石流冲刷侧蚀而失稳,挡土板固定于抗滑桩上,可保证挡土板的牢固和稳定性;防冲肋位于沟道两侧对称分布抗滑桩之间,相邻两个防冲肋呈台阶状布置,不仅可以防止沟水、泥石流下蚀沟道,降低沟水、泥石流流速,而且在沟道两侧对称分布抗滑桩之间起到很好支撑作用,可以防止抗滑桩因桩前松散土体水平抗力不足而发生倾覆失稳,保证抗滑桩稳定性。因此,抗滑桩、挡土板、防冲肋三种结构相互连接组成复合式排导槽的整体结构,既能保证对泥石流的正常排导作用,又可有效的解决排导槽自身牢固和稳定性,而且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保证排导槽的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B-B向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2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3示意图。图中零部件及编号:1-抗滑桩;2-挡土板;3-防冲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5所示,一种桩板肋复合式排导槽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滑桩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挡土板2和防冲肋3,所述的抗滑桩1为若干组,每组抗滑桩1为相互平行的两根,抗滑桩1的横截面为矩形;水平方向设置的防冲肋3通过植筋方式与同组的两根抗滑桩1刚性连接,所述的挡土板2通过植筋方式连接相邻组同侧的抗滑桩1,挡土板2的底部低于防冲肋3的顶面。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根据沟床地形施工抗滑桩1,抗滑桩1下部穿过沟床松散堆积物嵌入沟床底部密实稳固土体,上部伸出地表,抗滑桩1为若干组,每组抗滑桩1为相互平行的两根,水平方向设置的防冲肋3位于沟道两侧对称分布每组抗滑桩1之间,采用植筋方式与抗滑桩1刚性连接,防冲肋3顶部与沟床齐平,相邻防冲肋3呈阶梯状排布。挡土板2通过植筋方式连接在相邻组同侧的抗滑桩1的外侧面,对沟床两侧的土体具有较大的抗压能力,挡土板2的底部低于防冲肋3的顶面,挡土板2为平行四边形,其顶部与抗滑桩1的顶部齐平。抗滑桩1、挡土板2、防冲肋3三者共同构成稳固的复合整体结构,形成矩形过流断面排导槽,泥石流自上游进入,沿排导槽向下游排泄。实施例2如图4所示,根据沟床地形施工抗滑桩1,抗滑桩1下部穿过沟床松散堆积物嵌入沟床底部密实稳固土体,上部伸出地表,抗滑桩1为若干组,每组抗滑桩1为相互平行的两根,水平方向设置的防冲肋3位于沟道两侧对称分布每组抗滑桩1之间,采用植筋方式与抗滑桩1刚性连接,防冲肋3顶部与沟床齐平,相邻两个防冲肋3呈阶梯状排布。挡土板2通过植筋方式连接在相邻组同侧的抗滑桩1的内侧面,形成无障碍流畅的排导槽内侧壁通道,可有效避免在排导槽内土体的阻滞和堆积,挡土板2的底部低于防冲肋3的顶面。挡土板2为平行四边形,其顶部与抗滑桩1的顶部齐平。抗滑桩1、挡土板2、防冲肋3三者共同构成稳固的复合整体结构,形成矩形过流断面排导槽,泥石流自上游进入,沿排导槽向下游排泄。实施例3如图5所示,根据沟床地形施工抗滑桩1,抗滑桩1下部穿过沟床松散堆积物嵌入沟床底部密实稳固土体,上部伸出地表,抗滑桩1为若干组,每组抗滑桩1为相互平行的两根,水平方向设置的防冲肋3位于沟道两侧对称分布每组抗滑桩1之间,采用植筋方式与抗滑桩1刚性连接,防冲肋3顶部与沟床齐平,相邻防冲肋3呈阶梯状排布。挡土板2通过植筋方式连接在相邻组同侧的抗滑桩1之间,挡土板2的内侧面与抗滑桩1的内侧面齐平,形成光滑的排导槽内侧;挡土板2底部低于防冲肋3的顶面;挡土板2为平行四边形,其顶部与抗滑桩1的桩顶齐平;抗滑桩1内侧形成光滑顺畅的泥石流通道。本技术的抗滑桩1、挡土板2、防冲肋3三者共同构成稳固的复合整体结构,形成矩形过流断面排导槽,泥石流自上游进入,可顺畅沿排导槽向下游排泄。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板肋复合式排导槽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滑桩(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挡土板(2)和防冲肋(3),所述的抗滑桩(1)为若干组,每组抗滑桩(1)为相互平行的两根,抗滑桩(1)的横截面为矩形;/n水平方向设置的防冲肋(3)通过植筋方式与同组的两根抗滑桩(1)刚性连接,所述的挡土板(2)通过植筋方式连接相邻组同侧的抗滑桩(1),挡土板(2)的底部低于防冲肋(3)的顶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板肋复合式排导槽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滑桩(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挡土板(2)和防冲肋(3),所述的抗滑桩(1)为若干组,每组抗滑桩(1)为相互平行的两根,抗滑桩(1)的横截面为矩形;
水平方向设置的防冲肋(3)通过植筋方式与同组的两根抗滑桩(1)刚性连接,所述的挡土板(2)通过植筋方式连接相邻组同侧的抗滑桩(1),挡土板(2)的底部低于防冲肋(3)的顶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板肋复合式排导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土板(2)呈平行四边形,其顶部与抗滑桩(1)的顶部齐平。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焕恒袁磊杨建荣陈新郭华王长宝罗轶刘茂周飞刘强曾强李海龙蒋靓罗珏坪谭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