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渍土病害处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71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盐渍土病害处理结构,包括底基层、基层、粘油层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所述底基层、基层、粘油层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从下到上依次铺设,所述底基层为原有沥青路面基层,所述基层为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所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的内部设有双斜向预应力筋,所述双斜向预应力筋呈交错式结构固定在所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内,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8‑22cm,所述粘油层为粘结层,基层的表面设有拉毛层,所述拉毛层的深度为0.6‑1.1mm,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5‑6c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防止在温度和车辆荷载下发生开裂破坏,可以有效隔断路面水下渗路径。

A treatment structure of salinized soil dise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渍土病害处理结构
本技术涉及公路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盐渍土病害处理结构。
技术介绍
盐渍土是易溶盐含量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20%,并具有溶陷或盐胀等盐渍土病害等工程特性的土。我国盐渍土分布范围较广,分布面积约为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1%。对于盐渍土地区的公路,实际中尽管已采取了相关防治措施,如设置隔离层、提高路基高度、降低地下水位、化学处理法等,工后仍会发生各种病害,如盐胀等盐渍土病害、溶陷、翻浆等。一直以来,盐渍土地区的盐胀等病害无法彻底解决,减少了公路的使用年限,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行车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盐渍土病害处理结构,解决了现在商用烟罩用悬挂绳一方面产生大噪音,另外一方面不稳定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盐渍土病害处理结构,包括底基层、基层、粘油层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所述底基层、基层、粘油层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从下到上依次铺设,所述底基层为原有沥青路面基层,所述基层为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所述粘油层为粘结层。优选的,所述基层的表面设有拉毛层,所述拉毛层的深度为0.6-1.1mm。优选的,所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8-22cm。优选的,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5-6cmm。优选的,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中的所用的沥青型号为AC-13或者AC-16。优选的,所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的内部设有双斜向预应力筋,所述双斜向预应力筋呈交错式结构固定在所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内。(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盐渍土病害处理结构,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技术中,将原沥青路面基层就地冷再生,可作为新路面的底基层,其作用是隔断盐渍土中毛细水上升,减少盐分积聚,在底基层的表面加设18-22cm斜向预应力混凝土作为新建道路基层,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是在水泥混凝土基层中布置双斜向预应力筋,可以在混凝土基层中产生双向应力,使底基层在温度和车辆荷载下不发生开裂破坏,可以有效隔断路面水下渗路径;同时,依靠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基层自身重力,可产生4.5-5.5kPa竖向压力,可以抵消基底盐渍土路基产生的不均匀分布的盐胀力;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连续铺筑,不需要设置伸缩缝,抗弯刚度很大,在基底盐渍土由于浸水导致局部承载力不足或局部脱空时,不会产生不均匀沉降,沥青混凝土面层既可为车辆提供良好的行车条件,又可保护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不受盐蚀损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基层;2、基层;3、粘油层;4、沥青混凝土面层;5、拉毛层;6、双斜向预应力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现提出下述实施例:一种盐渍土病害处理结构,包括底基层1、基层2、粘油层3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4,所述底基层1、基层2、粘油层3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4从下到上依次铺设,所述底基层1为原有沥青路面基层,所述基层2为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所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的内部设有双斜向预应力筋6,所述双斜向预应力筋呈交错式结构固定在所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内,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8-22cm,所述粘油层3为粘结层,基层2的表面设有拉毛层5,所述拉毛层5的深度为0.6-1.1mm,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4的厚度为5-6cmm,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4中的所用的沥青型号为AC-13或者AC-16。在本技术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第一步,将原有沥青路面及基层就地冷再生作为底基层1;第二步,根据公路等级及交通量,在就地冷再生底基层上加铺18-22cm斜向预应力混凝土作为基层2,然后在基层2的表面拉毛,构造深度0.6-1.1mm;第三步,在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基层顶面铺撒粘油层3;第四步,继续加铺5-6cmAC-13或AC-16沥青混凝土面层4。在图1中,在本技术中,将原沥青路面基层就地冷再生,可作为新路面的底基层1,其作用是隔断盐渍土中毛细水上升,减少盐分积聚,在底基层1的表面加设18-22cm斜向预应力混凝土作为新建道路的基层2,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是在水泥混凝土基层中布置双斜向预应力筋,可以在混凝土基层中产生双向应力,使底基层1在温度和车辆荷载下不发生开裂破坏,可以有效隔断路面水下渗路径;同时,依靠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基层自身重力,可产生4.5-5.5kPa竖向压力,可以抵消基底盐渍土路基产生的不均匀分布的盐胀力;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连续铺筑,不需要设置伸缩缝,抗弯刚度很大,在基底盐渍土由于浸水导致局部承载力不足或局部脱空时,不会产生不均匀沉降,沥青混凝土面层4既可为车辆提供良好的行车条件,又可保护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不受盐蚀损害。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渍土病害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基层(1)、基层(2)、粘油层(3)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4),所述底基层(1)、基层(2)、粘油层(3)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4)从下到上依次铺设,所述底基层(1)为原有沥青路面基层,所述基层(2)为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所述粘油层(3)为粘结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渍土病害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基层(1)、基层(2)、粘油层(3)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4),所述底基层(1)、基层(2)、粘油层(3)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4)从下到上依次铺设,所述底基层(1)为原有沥青路面基层,所述基层(2)为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层,所述粘油层(3)为粘结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渍土病害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2)的表面设有拉毛层(5),所述拉毛层(5)的深度为0.6-1.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渍土病害处理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省郭小宏桂学王正伟周指示申国强李群德王延明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霖集团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