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性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70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性模组,与一电子元件电性导接,包括:多个导体,具有沿着左右方向排列的一第一排导体,每一导体具有一接触部,与电子元件接触,沿着左右方向将每两个相邻的接触部的距离定义为接触间距,第一排导体具有至少一对信号导体和至少二接地导体,一对信号导体的左右相邻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接地导体,一对信号导体的其中一个信号导体到相邻的一个接地导体之间的接触间距定义为一第一接触间距,一对信号导体的另一个信号导体到相邻的一个接地导体之间的接触间距定义为一第二接触间距,第一接触间距不等于第二接触间距一绝缘本体,固定第一排导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性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性模组,尤其是涉及一种信号传输性能良好的电性模组。
技术介绍
习知一种电性模组,其为一插槽连接器,其具有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槽用以供一电子卡(电子元件)插接,形成插槽的两侧壁中的每一侧壁均固定一排端子,每一排端子中具有多对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以相同的中心距和相同的间距交替排列,即一对信号端子的两侧分别等距设有一个接地端子,每一对信号端子用以传输信号,每一个接地端子用以屏蔽相邻的信号端子,用以降低相邻对信号端子之间的串音。且与上述插槽连接器配合的电子卡具有两排垫片分别对应两排端子,每一排垫片具有多对信号垫片和多个接地垫片等间距排列,对应接触每一排端子。但是,随着近年来电连接器领域对信号传输要求越来越高,对电连接器和电子卡的传输信号的频率要求也越高。为了可以稳定地传输高频信号,对于防止串音的干扰要求也增加。针对上述需求,专利号为CN200610096618.8的中国专利揭示一种电连接器,具有多个接地端子形成多个接地单元,接地单元由两个相邻的接地端子构成,多个信号端子形成多个信号单元,信号单元由两个相邻的信号端子构成,信号导电单元和接地导电单元以相同的间距交替等距排列,通过增加相邻两个信号单元之间的接地端子的数量,从而防止信号端子产生干扰来保证电连接器信号传输的品质和高电流的稳定传输。专利号US7316570的美国专利也揭示了一种电子卡(电性模组),用以与插槽连接器(电子元件)配合插接的,电子卡的两侧中的每一侧分别具有一排垫片中,其中一侧的垫片的排列为“SSGGSSGG”,另一侧的垫片排列为“GGSSGGSS”,通过额外增加的接地垫片来减小信号垫片之间的串扰。但是接地端子的数量增加,接地谐振也会随之增加,接地谐振会造成信号端子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以及串音具有尖锐的谐振点,使得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达不到期望的效果,而且由于增加了端子的数量,制造端子的材料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以及固定端子的绝缘本体也要增加尺寸对应固定新增加的端子,不利于降低电连接器的成本。同理,电子卡增加接地垫片也会发生同样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性模组,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调整一对信号导体与接地导体之间的接触间距或者接触中心距从而达到理想的高频性能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性模组,与一电子元件电性导接,包括:多个导体,具有沿着左右方向排列的一第一排导体,每一所述导体具有一接触部,与所述电子元件接触,沿着左右方向将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接触部的距离定义为接触间距,所述第一排导体具有至少一对信号导体和至少二接地导体,一对所述信号导体的左右相邻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所述接地导体,一对所述信号导体的其中一个所述信号导体到相邻的一个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所述接触间距定义为一第一接触间距,一对所述信号导体的另一个所述信号导体到相邻的一个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所述接触间距定义为一第二接触间距,所述第一接触间距不等于所述第二接触间距;一绝缘本体,固定所述第一排导体。进一步,一对所述信号导体之间的所述接触间距定义为一第三接触间距,所述第一接触间距大于所述第二接触间距且大于所述第三接触间距,所述第二接触间距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接触间距。进一步,所述电性模组为一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所述电子元件为插入所述电连接器的一电子卡,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一插槽,所述插槽供所述电子卡插入,所述第一排导体,具有多对信号导体和多个接地导体,每一所述信号导体的左右邻侧均具有一个所述接地导体,所述一排导体的多个所述接触部于所述第一侧壁沿着左右方向呈一排设置且每个所述接触部凸伸进所述插槽内,与所述电子卡接触后可发生弹性位移,所述电子卡插入所述插槽前后,所述第一接触间距均大于所述第二接触间距。进一步,具有所述第一接触间距的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信号导体之间具有一第一平均介电系数,具有所述第二接触间距的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信号导体之间具有一第二平均介电系数,所述第一平均介电系数大于所述第二平均介电系数。进一步,所述第一侧壁具有多个间隔壁和多个导体槽,每一所述导体槽用以收容一个所述导体且连通所述插槽,两个相邻的所述导体槽之间定义一个所述间隔壁,具有所述第一接触间距的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信号导体之间的所述间隔壁具有一第一厚度,具有所述第二接触间距的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信号导体之间的所述间隔壁具有一第二厚度,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进一步,位于一对所述信号导体之间的所述间隔壁定义一第三厚度,所述第三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厚度。进一步,每一所述信号导体具有一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延伸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位于一对所述信号导体之间的一个所述间隔壁具有一窗口以及二卡持槽,所述窗口左右贯穿所述间隔壁,所述二卡持槽分别设于所述间隔壁的左右两侧,且每一所述卡持槽为盲孔,两个所述卡持槽左右不连通;一对所述信号导体的两个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窗口的左右邻侧,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空气连通,一对所述信号导体的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卡持于两个所述卡持槽内,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空气不连通。进一步,所述第一侧壁具有左右排列的一排导体槽,每一所述导体槽用以对应收容一个所述导体且连通所述插槽,所述第一侧壁进一步包括多个窗口164,用以左右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导体槽,具有所述第一接触间距的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信号导体对应的两个所述导体槽没有所述窗口,具有所述第二接触间距的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信号导体对应的两个所述导体槽之间具有一个进一步,每一所述导体具有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固定部,以及具有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一尾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尾部之间,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固定部之间的距离定义为固定间距,具有所述第一接触间距的所述信号导体和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所述固定间距定义为一第一固定间距,具有所述第二接触间距的所述信号导体和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所述固定间距定义为一第二固定间距,所述第一接触间距大于所述第二接触间距,所述第一固定间距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固定间距。进一步,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尾部之间的距离定义为尾部间距,具有所述第一接触间距的所述信号导体和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所述尾部间距定义为一第一尾部间距,具有所述第二接触间距的所述信号导体和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所述尾部间距定义为一第二尾部间距,当所述第一固定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固定间距,所述第一尾部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尾部间距,当所述第一固定间距等于所述第二固定间距,所述第一尾部间距等于所述第二尾部间距。进一步,定义一宽度方向,垂直于左右方向,多个所述导体进一步具有一第二排导体,所述第二排导体与所述一排导体在宽度方向上平行且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排导体和所述第二排导体均具有多对所述信号导体和多个所述接地导体,所述第一排导体的至少一对所述信号导体与所述第二排导体的至少一对所述信号导体沿着宽度方向一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性模组,与一电子元件电性导接,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导体,具有沿着左右方向排列的一第一排导体,每一所述导体具有一接触部,与所述电子元件接触,沿着左右方向将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接触部的距离定义为接触间距,所述第一排导体具有至少一对信号导体和至少二接地导体,一对所述信号导体的左右相邻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所述接地导体,一对所述信号导体的其中一个所述信号导体到相邻的一个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所述接触间距定义为一第一接触间距,一对所述信号导体的另一个所述信号导体到相邻的一个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所述接触间距定义为一第二接触间距,所述第一接触间距不等于所述第二接触间距;/n一绝缘本体,固定所述第一排导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性模组,与一电子元件电性导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导体,具有沿着左右方向排列的一第一排导体,每一所述导体具有一接触部,与所述电子元件接触,沿着左右方向将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接触部的距离定义为接触间距,所述第一排导体具有至少一对信号导体和至少二接地导体,一对所述信号导体的左右相邻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所述接地导体,一对所述信号导体的其中一个所述信号导体到相邻的一个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所述接触间距定义为一第一接触间距,一对所述信号导体的另一个所述信号导体到相邻的一个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所述接触间距定义为一第二接触间距,所述第一接触间距不等于所述第二接触间距;
一绝缘本体,固定所述第一排导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模组,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信号导体之间的所述接触间距定义为一第三接触间距,所述第一接触间距大于所述第二接触间距且大于所述第三接触间距,所述第二接触间距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接触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模组为一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所述电子元件为插入所述电连接器的一电子卡,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一插槽,所述插槽供所述电子卡插入,
所述第一排导体,具有多对信号导体和多个接地导体,每一所述信号导体的左右邻侧均具有一个所述接地导体,所述一排导体的多个所述接触部于所述第一侧壁沿着左右方向呈一排设置且每个所述接触部凸伸进所述插槽内,与所述电子卡接触后可发生弹性位移,所述电子卡插入所述插槽前后,所述第一接触间距均大于所述第二接触间距。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性模组,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第一接触间距的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信号导体之间具有一第一平均介电系数,具有所述第二接触间距的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信号导体之间具有一第二平均介电系数,所述第一平均介电系数大于所述第二平均介电系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具有多个间隔壁和多个导体槽,每一所述导体槽用以收容一个所述导体且连通所述插槽,两个相邻的所述导体槽之间定义一个所述间隔壁,具有所述第一接触间距的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信号导体之间的所述间隔壁具有一第一厚度,具有所述第二接触间距的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信号导体之间的所述间隔壁具有一第二厚度,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性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一对所述信号导体之间的所述间隔壁定义一第三厚度,所述第三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厚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性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信号导体具有一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延伸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
位于一对所述信号导体之间的一个所述间隔壁具有一窗口以及二卡持槽,所述窗口左右贯穿所述间隔壁,所述二卡持槽分别设于所述间隔壁的左右两侧,且每一所述卡持槽为盲孔,两个所述卡持槽左右不连通;
一对所述信号导体的两个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窗口的左右邻侧,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空气连通,一对所述信号导体的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卡持于两个所述卡持槽内,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空气不连通。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具有左右排列的一排导体槽,每一所述导体槽用以对应收容一个所述导体且连通所述插槽,所述第一侧壁进一步包括多个窗口,用以左右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导体槽,具有所述第一接触间距的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信号导体对应的两个所述导体槽没有所述窗口,具有所述第二接触间距的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信号导体对应的两个所述导体槽之间具有一个所述窗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体具有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固定部,以及具有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一尾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尾部之间,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固定部之间的距离定义为固定间距,具有所述第一接触间距的所述信号导体和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所述固定间距定义为一第一固定间距,具有所述第二接触间距的所述信号导体和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所述固定间距定义为一第二固定间距,所述第一接触间距大于所述第二接触间距,所述第一固定间距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固定间距。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性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尾部之间的距离定义为尾部间距,具有所述第一接触间距的所述信号导体和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所述尾部间距定义为一第一尾部间距,具有所述第二接触间距的所述信号导体和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所述尾部间距定义为一第二尾部间距,当所述第一固定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固定间距,所述第一尾部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尾部间距,当所述第一固定间距等于所述第二固定间距,所述第一尾部间距等于所述第二尾部间距。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模组,其特征在于:定义一宽度方向,垂直于左右方向,多个所述导体进一步具有一第二排导体,所述第二排导体与所述一排导体在宽度方向上平行且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排导体和所述第二排导体均具有多对所述信号导体和多个所述接地导体,所述第一排导体的至少一对所述信号导体与所述第二排导体的至少一对所述信号导体沿着宽度方向一一相对,所述第一排导体的至少一个所述接地导体与所述第二排导体的至少一个接地导体沿着宽度方向一一错位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模组,其特征在于:定义一宽度方向,垂直于左右方向,多个所述导体进一步形成一第二排导体,所述第二排导体与所述第一排导体在宽度方向上平行且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排导体和所述第二排导体均具有多对所述信号导体和多个接地导体,所述第一排导体的至少一对所述信号导体中,其中一个所述信号导体与所述第二排导体的一个所述接地端子在宽度方向上相对,另一个所述信号导体没有与所述第二排导体中的任一所述导体在宽度方向上相对。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模块为一电子卡,所述电子卡元件为供所述电子卡插接的一电连接器,所述电子卡包括:一插接端,用以插入所述电性模组,所述插接端具有平行相对的两个板面,所述一排导体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板面。


14.一种电性模组,与一电子元件电性导接,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启晓王永福钟维学张标殷佳旭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