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点火结构的燃气辐射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319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具有改进点火结构的燃气辐射管,涉及燃烧设备.它根据天然气电点火机理和流动气体对火焰核稳定传播火焰影响的理论,改进传统辐射管的点火电极正极装置针对喷嘴口表面或其表面上某一点火元件点火,提供一种可在"点火环"空间自由伸缩,作360°调节,可选择多点点火位置的新型燃气辐射管.具有便于加工安装,点火可靠性强,灵活方便,而又节省点火能的优点.(*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烧设备,特别是对现有具有电点火结构的燃气辐射管的改进。燃气辐射管通常有燃气喷嘴、点火电极、燃气及空气进气组件和加热管组成。燃气与空气在喷嘴处混合后,通过点火电极放电,产生长火焰及高温烟气,用以加热辐射管内外管,向管外释放热量。为了达到上述效能,传统的电火花点火的燃气辐射管,其点火部件主要用棒状的点火电极(正极)和燃气喷嘴外表面(负极)构成。通电时,点火电极对着喷嘴口外表面上某一点产生电火花,具体是点火电极对着主气流。由于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流喷出喷嘴时速度快,往往会引起点燃的火焰核猝熄,为了克服气流紊动程度的影响,须在喷口确定某一最佳点火位置,以适应燃气一空气混合气在辐射管中对最小点火能的要求,并注意提高点火能。上述方法对点火针加工精度要求相当高,点火针的引导部分必须加工得笔直,与辐射管水平轴平行。针尖的朝向、位置、固定、相关部件的安装加工精度都要求很高,给制造带来了困难,尽管如此也难免火焰核猝灭。为了保证点火的可靠性,目前普遍采用二次点火,即先开小火,再开主火。如西德生产炉窑、燃烧器的专业公司LOI公司的同类燃气辐射管。为了克服辐射管点火的缺陷,保证点火的可靠性,人们对电火花点火结构也试图进行了改进,如德国专利(DT2336693)它改进了传统的点火结构。负极由靠近喷嘴外缘的另一金属元件组成,正极固定在空气分配板上。但它对点火针加工精度的要求更为高。另外,由于其点火针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无法在“点火环”空间内自由、灵活地选择点火位置,因而点火的可靠性还受到一定的影响。根据天然气电点火机理和流动气体对火焰核稳定传播的影响的理论,电极放电时,初生的微击穿电流进而电离燃气分子形成放大了几百倍的大电流,当电能超过最小点火能时,部分燃气被点燃,火花周围形成火焰核,火焰核向未燃气传播火焰。出自辐射管喷口的燃气(或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出喷嘴处形成一不均匀的速度场和浓度场,流动的气体对建立火焰核使火焰核稳定传播有很大影响,因为出自喷口的流动气体速度较快,火焰核可能被一下子吹灭,而在喷嘴的周壁附近,由于摩擦形成一个滞流层。所以在喷嘴的周围存在一点火可靠性大的“点火环”空间。经测定在喷口安置空气分布器,该“点火环”空间恰在空气分布器的内侧壁。本技术的目的,根据上述原理,改进传统辐射管电火花点火装置结构和点火位置,将点火针(电极针)指向喷嘴口上的空气分布器内壁点火,且点火针(电极针)可在“点火环”空间内,在长度上可自由伸缩,也可作360°的旋转,调节选择点火位置,并可根据需要固定在某一合适位置。从而克服上述点火可靠性差、加工困难,二次点火操作程序复杂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点火性能好、加工简便、可灵活调节并调节区域较大的改进的燃气辐射管。本技术的结构如下本技术提供的辐射管,包括一由内管和外管组成的加热管,一由燃料气喷管,燃料气入口,空气进气管、空气进气孔组成的进气组件。通过空气入口管和燃料气喷管进入的空气和燃气在喷嘴处混合后喷入辐射管内管入口,在喷嘴和加热管中间有一空气分布器,空气分布器同辐射管内管相连。在辐射管点火端有一端板和观火孔。从内管后端排出的废气通过外管上的废气排出口排出。点火电极装置固定在空气分布器上,其中电极针(点火针)穿过绝缘套管,并穿过空气分布器壁伸入空气分布器内,电极针(点火针)的顶端弯成一定角度,对着空气分布器的内侧壁,从而在通电时,点火针(正电极)可以对着空气分布器内侧壁(负电极)放出电火花。点火电极正极装置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空气分布器壁上。调节点火电极间距与点火位置时,松开固定螺母、锁紧螺母,可使点火针(电极针)作长度上调动或绕其固定轴作360°旋转,从而保证有较多的点火选择点,扩大搜索和选择面,并且一旦选中某一最适当点火位置,需要长久固定,通过螺母使点火位置固定保持一定的电极间距。电极针(点火针)在“点火环”空间内对着空气分布器内壁,保证了点火不受气体流动的影响,电极针(点火针)在长度上的调节和绕固定轴作360°旋转,保证了灵活方便地寻找合适点火位置。由于最佳点火点不是唯一的,因而便于选择点火位置,节约点火能,同时也降低了加工安装的要求。辐射管点火端上的观火孔也可用安装在喷管轴线上的离子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来代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喷嘴、空气分布器和点火电极正极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本技术空气分布器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可伸缩、旋转的点火电极正极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一由内管〔6〕外管〔5〕组成的加热管;一由燃料气喷管〔9〕空气进气管〔8〕和空气分布器〔7〕上的空气进气孔〔15〕组成的进气组件;通过空气进气管〔8〕燃料气入口〔10〕进入的空气和燃气在喷嘴〔14〕处混合后喷向辐射管内管〔6〕入口处。在喷嘴〔14〕和加热管之间有一空气分布器〔7〕,空气分布器〔7〕同加热管内管〔6〕相连。在辐射管点火端有一端板〔11〕和观火孔〔12〕,压紧螺母〔13〕固定观火孔〔12〕。废气从内管〔6〕后端排出,通过外管〔5〕上的废气排出口〔4〕排出。点火电极正极装置〔3〕固定在空气分布器〔7〕壁上。如图2所示,该点火电极正极装置〔3〕包括电极针〔16〕,绝缘套管〔18〕,锁紧螺母〔19〕,固定螺母〔17〕和高压导线〔2〕;高压导线〔2〕接在电极针〔16〕的后端,并通过装在端板〔11〕上的绝缘柱塞〔1〕固定,接通外接电源;电极针〔16〕穿过绝缘套管〔18〕并穿过空气分布器〔7〕;锁紧螺母〔19〕将电极针〔16〕和绝缘套管〔18〕固定在空气分布器〔7〕的壁上,电极针〔16〕和绝缘套管〔18〕成紧配合;固定螺母〔17〕在电极针〔16〕后端压紧高压导线〔2〕,和绝缘套管〔18〕。如图3,穿过空气分布器〔7〕的电极针〔16〕顶端弯成一定的角度,指向空气分布器〔7〕内侧壁,通电时,发出火花,点火。松开固定螺母〔17〕和锁紧螺母〔19〕,可根据需要在长度上调节电极针〔16〕,亦可使电极针〔16〕绕其中心轴作360°转动,以便在空气分布器〔7〕面上选择点火位置。 最佳实施例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点火电极正极装置〔3〕中的电极针〔16〕能在长度和圆周上调节的可靠性,绝缘套管〔18〕带有内外螺纹,电极针〔16〕上也有螺纹,绝缘套管〔18〕同电极针〔16〕用螺纹连接,绝缘套管〔18〕同锁紧螺母〔19〕也通过螺纹连接,松开固定螺母〔17〕,旋动电极针〔16〕可调动电极针〔16〕的长度。为了使调整后的电极针〔16〕在角度上符合要求,可再松开锁紧螺母〔19〕,使电极针〔16〕作360°转动,选择最佳点火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改进点火结构的燃气辐射管,涉及燃烧设备,特别是具有电火花点火结构的燃气辐射管,其由加热管、进气组件、喷嘴〔14〕、空气分布器〔7〕、端板〔11〕、观火孔〔12〕及一点火电极正极装置〔3〕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点火电极正极装置〔3〕,包括一电极针〔16〕,电极针〔16〕上接有高压导线〔2〕,电极针〔16〕穿过绝缘套管〔18〕和空气分布器〔7〕,电极针〔16〕和绝缘套管〔18〕通过锁紧螺母〔19〕固定在空气分布器〔7〕的壁上,固定螺母〔17〕在电极针〔16〕后端压紧高压导线〔2〕和绝缘套管〔18〕;穿过空气分布器〔7〕壁的电极针〔16〕弯成一定角度,对着空气分布器〔7〕内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改进点火结构的燃气辐射管,涉及燃烧设备,特别是具有电火花点火结构的燃气辐射管,其由加热管、进气组件、喷嘴[14]、空气分布器[7]、端板[11]、观火孔[12]及一点火电极正极装置[3]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点火电极正极装置[3],包括一电极针[16],电极针[16]上接有高压导线[2],电极针[16]穿过绝缘套管[18]和空气分布器[7],电极针[16]和绝缘套管[18]通过锁紧螺母[19]固定在空气分布器[7]的壁上,固定螺母[17]在电极针[16]后端压紧高压导线[2]和绝缘套管[18];穿过空气分布器[7]壁的电极针[16]弯成一定角度,对着空气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斌周业民裘国庆宣正陆张顺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公用事业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