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接触网的阻尼减震装置及张力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199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接触网减震及抗风技术领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接触网的阻尼减震装置及张力补偿装置,包括腔体、推力机构、定滑轮和传动机构;所述腔体上设有用于容纳阻尼液体的容置腔,所述腔体上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与外界的轴孔;所述推力机构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穿过所述轴孔,所述传动轴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中,并与所述传动机构固定相连;所述定滑轮与所述传动机构相连,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张力补偿装置包括坠砣、索线和上述的阻尼减震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帮助实现接触网震动能量的耗散,减小接触网在动载作用下的震动幅度。

Damping damping device and tension compensation device for catena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接触网的阻尼减震装置及张力补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接触网减震及抗风
,特别是一种用于接触网的阻尼减震装置及张力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气化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发展迅猛,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大众出行提供了便利。电气化铁路采用接触网系统对列车运行提供电力。接触网索线受温度影响,会热胀冷缩,从而导致接触网空间位置发生变化,以致列车无法正常行驶。为接触接触网索线伸缩问题,国内电气化铁路多采用坠砣式张力补偿装置。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轮轴、定滑轮、动滑轮组等机械原理,将坠砣重力放大并施加到接触网索线上,使索线张力恒定,并保持线索驰度满足技术要求。从而使接触网悬挂的静力稳定性得到改善,提高了接触网运营安全性。从静力学角度看,坠砣重力越大,接触网索线张力越大,两者之间保持静力平衡。从动力学的角度,整个接触网系统存在若干腕臂的刚体转动、索线舞动和坠砣振动的耦合问题,属于多体动力学的范畴。索线由于质量轻、阻尼小、柔性大的特点,在动荷载激励下腕臂的刚体转动极容易引发索线的大幅振动。大幅度的索线舞动又会激发坠砣剧烈的上下振动。坠砣上下振动引起附加惯性力,导致与坠砣相连的索线张力发生改变,以致索线的驰度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加重索线的舞动。综上所述,坠砣-索线-腕臂存在强烈的耦合作用,在动荷载激励下,极容易激发坠坨、索线、腕臂的强烈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在动载荷作用下,接触网系统容易产生强烈震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接触网的阻尼减震装置及张力补偿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接触网的阻尼减震装置,包括腔体、推力机构、定滑轮和传动机构;所述腔体上设有用于容纳阻尼液体的容置腔,所述腔体上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与外界的轴孔;所述推力机构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穿过所述轴孔,所述传动轴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中,并与所述传动机构固定相连;所述定滑轮与所述传动机构相连,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使用时,使接触网坠砣的索线与定滑轮配合,安装定滑轮和腔体,具体的,可以将定滑轮和腔体安装在输电线缆的支架上,坠砣的重力通过定滑轮作用到接触网系统上,从而实现接触网系统的张紧。在容置腔中放置阻尼液体。在动载荷的作用下,接触网系统发生震动,带动坠砣发生震动,索线产生往复运动,在索线与定滑轮之间的静摩擦力的作用下,定滑轮产生转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从而使得腔体中的推力机构发生转动,推力机构的转动搅动容置腔中的阻尼液体,实现震动能量的耗散。上述的阻尼减震装置的定滑轮可以用于替代现有的接触网系统连接的坠砣的定滑轮,并通过定滑轮推动容置腔中的阻尼液体移动,从而有助于震动能量的耗散,起到减震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中心处与所述传动轴固定相连,所述定滑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通过这种结构,定滑轮的转动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的转动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推力机构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定滑轮上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单滑轮轴线方向上的中部,所述定滑轮上包括两组滑轮齿,所述凹槽位于两组所述滑轮齿之间。使用时,可以将坠砣的索线置于凹槽中,两侧的滑轮齿同时与传动齿轮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滑轮轴,所述腔体还设有轴承槽,所述定滑轮与所述滑轮轴固定相连,所述滑轮轴端部与所述轴承槽通过轴承相连,所述滑轮轴端部置于所述轴承槽中,并与所述轴承槽通过轴承相连。通过这种结构,使用时,只需要进行腔体的安装即可实现整个阻尼减震装置的安装,操作简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推力机构包括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中。使用时,主动齿轮的齿的作用类似于桨叶,通过主动齿轮的齿推动阻尼液体运动,达到耗散震动能量的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推力机构还包括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中,并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在所述主动齿轮和与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连线的一侧,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腔体内壁形成第一腔室;在所述中心连线的另一侧,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腔体内壁形成第二腔室;定义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腔体内壁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腔体内壁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大于0,且使得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带动阻尼液体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流动时,能够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形成压力差。通过上述的结构,主动齿轮在转动时,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使阻尼液体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流动。且,在阻尼液体流出的腔室中形成低压,在阻尼液体流出的腔室中形成高压,一旦在两个腔室之间形成压力差,压差会对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继续转动形成的阻力,从而提高能量耗散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补液箱,所述补液箱中用于容纳阻尼液体,所述补液箱与所述第一腔室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允许所述补液箱中的阻尼液体流入所述第一腔室中。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阻尼液体的损耗,若阻尼液体损耗至在第一腔室中形成了负压。则此时单向阀在压差的作用下打开,使补液箱中阻尼液体经过单向阀流入到第一腔室中,补充阻尼液体。而在第一腔室中未形成负压时,单向阀始终处于关闭状态,避免容置腔中的液体回流到补液箱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包括两个所述腔体和两个所述推力机构;其中一个所述腔体与一个所述推力机构与所述传动轴的一侧相连,另一个所述腔体与所述推力机构与所述传动轴的另一侧相连,所述定滑轮设于两个所述腔体之间。通过上述结构,滑轮轴和传动轴两侧的受力对称,使得结构更加合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腔体包括基体、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所述第一封板、第二封板和所述基体可拆卸地相连,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容置腔。腔体采用可拆卸的结构,便于后期的维修。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张力补偿装置,包括坠砣、索线和上述的阻尼减震装置,所述索线一端与所述坠砣相连,所述索线另一端用于与接触网系统相连,所述索线与所述定滑轮通过压力接触的方式配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张力补偿装置,既能够在外界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为接触网系统提供稳定的张紧力,又能够在动载作用下,避免接触网系统产生过大的震动,提高安全性。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接触网的阻尼减震装置,在动载荷的作用下,接触网系统发生震动,带动坠砣发生震动,索线产生往复运动,在索线与定滑轮之间的静摩擦力的作用下,定滑轮产生转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从而使得腔体中的推力机构发生转动,推力机构的转动搅动容置腔中的阻尼液体,实现震动能量的耗散。上述的阻尼减震装置的定滑轮可以用于替代现有的接触网系统连接的坠砣的定滑轮,并通过定滑轮推动容置腔中的阻尼液体移动,从而有助于震动能量的耗散,起到减震作用。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张力补偿装置既可以保持接触网系统的张力相对稳定,又可以在动载作用下起到减震效果,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接触网的阻尼减震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11)、推力机构(15)、定滑轮(12)和传动机构(14);/n所述腔体(11)上设有用于容纳阻尼液体的容置腔(114),所述腔体(11)上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114)与外界的轴孔;/n所述推力机构(15)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14)中;/n所述传动机构(14)包括传动轴(142),所述传动轴(142)可转动地穿过所述轴孔,所述传动轴(142)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114)中,并与所述传动机构(14)固定相连;/n所述定滑轮(12)与所述传动机构(14)相连,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轴(142)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接触网的阻尼减震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11)、推力机构(15)、定滑轮(12)和传动机构(14);
所述腔体(11)上设有用于容纳阻尼液体的容置腔(114),所述腔体(11)上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114)与外界的轴孔;
所述推力机构(15)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14)中;
所述传动机构(14)包括传动轴(142),所述传动轴(142)可转动地穿过所述轴孔,所述传动轴(142)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114)中,并与所述传动机构(14)固定相连;
所述定滑轮(12)与所述传动机构(14)相连,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轴(14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减震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14)还包括传动齿轮(141),所述传动齿轮(141)的中心处与所述传动轴(142)固定相连,所述定滑轮(12)与所述传动齿轮(141)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减震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12)上环设有凹槽(121),所述凹槽(121)位于所述定滑轮(12)轴线方向上的中部,所述定滑轮(12)上包括两组滑轮齿,所述凹槽(121)位于两组所述滑轮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阻尼减震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轮轴,所述腔体(11)上还设有轴承槽(115),所述定滑轮(12)与所述滑轮轴固定相连,所述滑轮轴端部置于所述轴承槽(115)中,并与所述轴承槽(115)通过轴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阻尼减震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机构(15)包括主动齿轮(151),所述主动齿轮(151)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14)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减震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机构(15)还包括从动齿轮(152),所述从动齿轮(152)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14)中,并与所述主动齿轮(151)啮合;
在所述主动齿轮(151)和与所述从动齿轮(152)的中心连线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佳陈奋飞贾传果李英民邓云川范荣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