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蚀性切丸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1938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腐蚀性切丸及其加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配方中的铬、钼、钨等元素的化合物有效耐腐蚀,主要为耐酸性,特别是对于盐酸这类一元酸效果明显,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更加细化,气雾加工与切割加工相结合,淬火与回火兼备,最终成品切丸各项指标优秀。

A kind of cutting shot with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腐蚀性切丸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切丸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腐蚀性切丸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切丸是一种表面加工所必须的金属磨料,主要用于抛丸设备,抛丸设备将切丸高速射向铸件表面,去除铸件表面的锈迹与毛刺,进行表面处理。现有切丸多关注硬度与韧性,对于耐腐蚀性切丸研究很少,实际生产中由于使用量大,铸造加工厂家往往会储备大量的切丸备用,但是由于厂房环境与储存方式的简陋性,导致大量切丸生锈腐蚀报废,造成大量的浪费,故本专利技术研究一种耐腐蚀性切丸配方,并兼顾硬度与韧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腐蚀性切丸,其特征在于:成分主要包括质量比25%~40%的钼元素、5%的钨元素、8%~15%的铬元素、0.3%以下的硅元素、10%以下钴元素、0.85%以上的碳元素以及无法去除的不纯物,成分中可另加入质量比35%以下的锰元素、20%以下的钒元素或15%以下的铁元素,三种元素中选取一至二种加入补充,所述成分中元素获取主要依靠烧结用石英粉末、白口铁、铸钢以及碎玻璃,四分之一径深处维氏硬度为550以上,减面率为85~95。一种耐腐蚀性切丸加工方法,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将碎玻璃投入粉碎机中打碎成颗粒目数为450目以上的玻璃细碎粉末,将15份铸钢与32份白口铁倒入高温熔融炉内,温度设定为1460℃-1467℃,熔融成金属流体;第二步,料罐内倒入10份烧结石英粉以及5份玻璃细碎粉末,搅拌混合均匀;第三步,高温熔融炉内温度提高至出料温度,将内部金属流体注入料罐,搅拌混合均匀,形成金属混合料;第四步,向料罐水平方向通入高速氮气流,内部金属混合料被打成球状粉末;第五步,将球状粉末装入封闭箱内,对封闭箱内部进行抽氧作业;第六步,抽氧气完成,将管口处焊接密封;第七步,将封闭箱整体进行加热至成型温度,装入胶膜箱中;第八步,使用液压压力机对胶膜箱进行压力成型作业,制成金属块,5min后,胶膜箱内部形成致密化;第九步,成型后的金属块二次进入高温熔融炉,温度设定为1300℃~1400℃,制成二次金属流体,冷却至1000℃,拉丝设备将金属流体制成条状,切割设备切割成切丸。优选的,所述出料温度为1560℃~1650℃。优选的,所述成型温度为1500℃以上。优选的,切割成切丸后进行冷却池冷却。优选的,所述冷却池内冷却液为冷却油。优选的,所述冷却池内冷却液为冷却水。有益效果:1、配方中的铬、钼、钨等元素的化合物有效耐腐蚀,主要为耐酸性,特别是对于盐酸这类一元酸效果明显。2、改进传统的HIP加工法,获得更高的韧性与硬度。3、加工方法更加细化,气雾加工与切割加工相结合,淬火与回火兼备,最终成品切丸各项指标优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腐蚀性切丸,其特征在于:成分主要包括质量比25%~40%的钼元素、5%的钨元素、8%~15%的铬元素、0.3%以下的硅元素、10%以下钴元素、0.85%以上的碳元素以及无法去除的不纯物,成分中可另加入质量比35%以下的锰元素、20%以下的钒元素或15%以下的铁元素,三种元素中选取一至二种加入补充,所述成分中元素获取主要依靠烧结用石英粉末、白口铁、铸钢以及碎玻璃,四分之一径深处维氏硬度为550以上,减面率为85~95。一种耐腐蚀性切丸加工方法,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将碎玻璃投入粉碎机中打碎成颗粒目数为450目以上的玻璃细碎粉末,将15份铸钢与32份白口铁倒入高温熔融炉内,温度设定为1460℃-1467℃,熔融成金属流体;第二步,料罐内倒入10份烧结石英粉以及5份玻璃细碎粉末,搅拌混合均匀;第三步,高温熔融炉内温度提高至出料温度,将内部金属流体注入料罐,搅拌混合均匀,形成金属混合料;第四步,向料罐水平方向通入高速氮气流,内部金属混合料被打成球状粉末;第五步,将球状粉末装入封闭箱内,对封闭箱内部进行抽氧作业;第六步,抽氧气完成,将管口处焊接密封;第七步,将封闭箱整体进行加热至成型温度,装入胶膜箱中;第八步,使用液压压力机对胶膜箱进行压力成型作业,制成金属块,5min后,胶膜箱内部形成致密化;第九步,成型后的金属块二次进入高温熔融炉,温度设定为1300℃~1400℃,制成二次金属流体,冷却至1000℃,拉丝设备将金属流体制成条状,切割设备切割成切丸。金属流体从高温熔融炉内出料的出料温度为1560℃~1650℃,此温度下流动性好,流速快,又不至于损坏料罐,封闭箱共同加热的成型温度为1500℃以上,但最好不要超过2500℃,一面对于液压压力机的压板造成损坏,切割成型的切丸需经过冷却池的冷却,可采用油冷却与水冷却两种方式任选其一。但是水冷却的水温需采用渐进式降温,如果直接采用常温水进行切丸冷却,则容易造成切丸表面开裂。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腐蚀性切丸,其特征在于:成分主要包括质量比25%~40%的钼元素、5%的钨元素、8%~15%的铬元素、0.3%以下的硅元素、10%以下钴元素、0.85%以上的碳元素以及无法去除的不纯物,成分中可另加入质量比35%以下的锰元素、20%以下的钒元素或15%以下的铁元素,三种元素中选取一至二种加入补充,所述成分中元素获取主要依靠烧结用石英粉末、白口铁、铸钢以及碎玻璃,四分之一径深处维氏硬度为550以上,减面率为85~9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腐蚀性切丸,其特征在于:成分主要包括质量比25%~40%的钼元素、5%的钨元素、8%~15%的铬元素、0.3%以下的硅元素、10%以下钴元素、0.85%以上的碳元素以及无法去除的不纯物,成分中可另加入质量比35%以下的锰元素、20%以下的钒元素或15%以下的铁元素,三种元素中选取一至二种加入补充,所述成分中元素获取主要依靠烧结用石英粉末、白口铁、铸钢以及碎玻璃,四分之一径深处维氏硬度为550以上,减面率为85~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腐蚀性切丸加工方法,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将碎玻璃投入粉碎机中打碎成颗粒目数为450目以上的玻璃细碎粉末,将15份铸钢与32份白口铁倒入高温熔融炉内,温度设定为1460℃-1467℃,熔融成金属流体;第二步,料罐内倒入10份烧结石英粉以及5份玻璃细碎粉末,搅拌混合均匀;第三步,高温熔融炉内温度提高至出料温度,将内部金属流体注入料罐,搅拌混合均匀,形成金属混合料;第四步,向料罐水平方向通入高速氮气流,内部金属混合料被打成球状粉末;第五步,将球状粉末装入封闭箱内,对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高龙吴林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亿达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